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091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食品毒理学四、简答题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 (1) 、气温、气湿和气压(2) 、季节和昼夜节律(3) 、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4) 、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5) 、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答: (1)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

2、剂量水平,即定出LD50,以初步估计该化学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2) 、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3) 、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4) 、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答: (1) 、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以mg/kg 体重计 )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 50 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2) 、在 50100 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3) 、大于或等于100 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

3、并制定卫生标准。(4) 、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答: (1)致甲状腺肿物( 2)生氰糖苷(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分)又2 具有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谢产物(1 分) ,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

4、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1分)五、综合题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 (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是实现国际规范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的基础。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取于毒理学实验的科学性,它决定了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毒理学科学的测试与研究,要求有

5、严格规范的规定与评价标准。这些规范与基准必须既符合毒理科学的原理,又是良好的毒理与卫生科学研究实践的总结。因此毒理学评价中各项试验方法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并应有质量控制。现行有代表性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规程是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和标准操作程序。(3) 熟悉毒理学试验方法的特点对毒理学实验不仅要了解每项试验所能说明的问题,还应该了解试验的局限性或难以说明的问题,以便为安全性评价作出一个比较恰当的结论。(4) 评价结论的高度综合性在考虑安全性评价结论时,对受试化学物的取舍或是否同意使用,不仅要根据毒理学试验的数据和结果,还应同时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并考虑其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充分

6、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禁用、限用或安全接触和使用的条件以及预防对策的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的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A、B、C 三种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如下,试比较下列三种化学物的毒性的大小?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物A、B 的 LD50相同,均小于 C 的 LD50相同, 说明 A、B 毒性大于C(1 分) 。A 的斜率要大于B 斜率( 1 分) ,较小剂3 量 B 化学物即可导致死亡,但达到一定的剂量时,A 化学物的剂量的轻微变化,即可使死亡率迅速上 升;而 B 与 C 的斜率相同, 说明两种化学物的致死模式一致,只是剂量有差别。总体说明ABC。四、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内

7、钙稳态?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 Ca2+和细胞外 Ca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 (10-810-7mol/L) ,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L) ,内外浓度相差103104倍。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2+仅为10-7moL/L ,而细胞外液 Ca2+则达 10-3moL/L 。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迅速增多可达10-5mol/L ,此后再降低至10-7mol/L ,完成信息传递循环。故将Ca2+称为体内第二信使。 Ca2+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2何谓慢性

8、毒性及慢性毒性研究的目的?答: 慢性毒性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学物长期(生命大部分时间或终身接触)给予试验动物接触, 其对试验动物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慢性毒性试验是外来化学物一般毒性评价程序中最后阶段的观察,其目的是为了评价动物长期接触某受试物后可能出现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进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以确定外来化学物的毒性下限,即长期接触该化学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为最终评价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为进行该化学物的危险评价与制定人接触该化学物的安全限量提供毒理学依据,如最高允许浓度和每日允许摄入量等。3. 简述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答: 1)毒物因素,包括化

9、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2)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动物笼养。3)机体因素,包括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机体其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如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4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答:毒物在体内贮存:一方面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在靶器官中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另一方面贮存库中的毒物与血浆中游离型毒物间存在平衡,具有潜在的危害。在体内贮存的部位是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主要贮存在以下部位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肝和肾作为贮藏库脂肪组织作为贮藏库骨骼组织作为贮藏库五综合题简述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主要内容?答

10、:( 一)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2) 动物皮肤、黏膜试验(3) 吸入刺激阈浓度试验。( 二) 第二阶段 ( 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1)30d 亚急性毒性试验或20d 蓄积试验 (2)致突变试验。( 三) 第三阶段 ( 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 (1) 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90d 亚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繁殖试验。(2) 代谢试验 ( 毒物动力学实验) ( 四) 第四阶段 (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本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这些试验所需时间周期长,可以考虑二者结合进行。( 五) 人群接触资料4 人群资料是受试化学物对人体毒作用和致癌危险性最直接

11、、可靠的证据,在化学安全性评价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四、简答题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 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 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 汁和唾液排出。2、 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 你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吗?答: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 原和水解反应。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气温、气湿和气压2、季节和昼夜节律3、 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4、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5、 毒物的

12、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4、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答:(1)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即定出LD50,以初步估计该化学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 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量反应关系。(3)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5、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答: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 体重计 )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 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在 501

13、00 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大于或等于 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6、化学毒物的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答: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7、 抗生素残留对人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答:一般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内分泌及其它影响5 8、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答:致甲状腺肿物生氰糖苷蚕豆病毒素山黧豆中毒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消化酶抑制剂生物碱糖苷血管活性胺天然诱变剂蘑菇毒素五、综合题1、食品中的多环芳烃的来源与主要毒性作用有 哪些?答:多环芳烃是煤、石油、木材、烟草、

1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食品可被空气污染, 也可由直接热气干燥或烟熏制造时所玷污。明火上炙烤使肉受到含PAH的烟尘污染。其主要毒性作用:苯并a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 主要上皮组织产生肿瘤,如皮肤癌、肺癌、胃癌和消化道癌。还可引起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畸。致癌、致畸2、 蘑菇毒素主要有哪些?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是如何发生的?答:主要有毒伞毒素和毒蝇碱毒伞的主要毒性物质是几个环状肽化合物,即毒伞素和 -鹅膏蕈碱。 -鹅膏蕈碱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它专一抑制细胞mR-NA 合成的关键酶 -RNA 聚合酶的活性,终止了核糖

15、体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同试 -鹅膏蕈碱也破坏了肾的卷曲小管,使肾不能有效地滤过血中的有毒物质。毒蝇碱是可以至导致残废的神经毒素,其中最著名的是毒蝇蕈。除毒蝇蕈外,裸伞属和光盖伞属也可产生嗜神经毒素,产生的呕吐毒素和溶血毒素会导致剧烈的呕吐和溶血。食用毒蝇蕈的个体的神经病学症状是变化的,症状通常是在摄入一小时左右时出现,产生与酒醉相似的症状,出现意识模糊、狂言谵语、手舞足蹈、视物体色泽变异幻觉屡现,并伴有恶心、呕吐。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导致死亡。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1.) 研究毒物的来源与性质(1)外来化学物: (2)生物源性: (3)药物残留:(

16、4)内源毒素:(5)加工及变质产毒:(6)人为毒素:2.) 研究毒理学机制及开展安全性评价(1)研究毒物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性机理及毒性特征等。(2 )对新资源食品、新型包装材料、新型食品添加剂等新产品,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3)工业新的污染因素、污染源、污染种类与化6 学性质及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规律,评价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4)研究药物残留毒性、检测方法,制定残留限量标准。( 5)研究食品在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各种污染因素。( 6)通过系统毒理学试验,对受试物做出安全性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和人群食物结构制定安全限量标准。2. 影响外来化合物在胃肠道进行吸收的因素有哪些?1.) 毒物:溶解度及分散度; 分散度大易于吸收。2.)胃肠蠕动情况;3.)胃肠道酸碱度;4.)胃肠道内容物的状况。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 (1) 、气温、气湿和气压(2) 、季节和昼夜节律(3) 、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