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26827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6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带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60 分)1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读漫画“把云留住” ,完成 23 题。 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 3.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 右图是“ 2008 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 45 题。 4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2、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5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 其主要原因 是( )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读右图,完成67 题。 6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7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2 -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8 右图为沿55纬线 1 月均温变化曲线图,

3、M 、 N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 9 10 题。纬度2326S2326N040S40N雪线高度5 800 米5 600 米4 800 米4 800 米4 000 米9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10假设 30S40S的

4、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 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 (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1113 题。1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A的 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呈正相关 C的 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1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 A、 B、 C、 D、

5、13若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 A河南省B吉林省- 3 - C安徽省 D福建省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第1415 题。 1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 15 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的是 ( ) A和 B和 C和 D和 读下图,回答16-17 16. 、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7. 下列各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两地 B. C.、

6、两地 D.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流的变化,据此回答18-20 18.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 19. 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阶段类似的是() A.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 D. 20.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21-23 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 mm )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23 0813.3 28.4 40.0 210.0 1614.1 39 48-4.7 26.0 2.6

7、196.0 682.9 48 583.5 18.4 54.3 53.6 647.454 171.8 13.4 225.0 117.0 2399.0 21.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大兴安岭西侧 D.西经130 度附近- 4 - 22. 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3. 下列关于、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地较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地

8、较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下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 年)的可能分布状 况。读图回答24-25 题。24下列关于图例中A、B和图中的C 、D四类植被所属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 的是 AA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松嫩平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BB地区的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CC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DD地区的地貌景观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 25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 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 A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面积变化幅度最小 B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中国区域消失 C横断山区的植被类型几乎没有变化 D各类植

9、被类型均有向南的移动 右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 区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 题。 26. 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气候变化兴修水利毁林开荒 A.B.C. D. 27. 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是 a地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5 - 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 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A. B.C. D. 28. 图中 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 A. B. C. D. 读某区域图,回答2930 题。 29.A 、B两点都在回归线上,但自然带有很大差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 A.A 处自然带比B处自然带的种类成分和群落结构 都复杂 B.B 处自然带比A处受季节影响大,树木冬季落叶 C.A 处自然带受信风及寒流的影响 D.B处自然带是在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下形成的 30. 下列有关A、C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气候都是全年高温少雨 B.两地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C.A 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C地气候湿热,人迹罕至 D.两地都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移的理想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 此回答 31 32 题。 31.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

11、黄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B. C.D. 32.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 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B. C.D.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 3335 题: 33. 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 的相对高度为500 米Bb 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Da 地可能形成瀑布34. 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35.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

12、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B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读“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图”, 完成 36 38 题:36.全球雪线高度大致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6 - 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地形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半球的雪线高度对称分布 B.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雪线比南半 球同纬度地区高C. 赤道地区的雪线最高 D. 北极圈地区没有雪线 38. 乞 力 马 扎 罗 山 的 雪 线 高 度 是 () A.

13、 6 000 米B. 4 500 米C. 2 500 米D. 2 000 米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 5E,回答 39 40 题。39.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40. 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二、综合题: (共 40 分)4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 将合适的字母与空格中数字相对应( 每项限用一次) 。

14、 (4 分)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7 - ,。(2) 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_,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资源和 _资源。 (3 分)(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6 分)上游 _ ;中游 _ ;下游 _ 。(4) 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注意什么问题?(4 分)42.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 2: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8 - (1) 材料 1 中 A是山脉, B是山脉, C是山脉,D是山脉。 ( 8 分)(2) 若材料 2 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 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