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材料信息处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4677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段材料信息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段材料信息处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段材料信息处理 筛选、压缩、概括 一、常见压缩语段类型 1记叙性材料料 记叙性语段要看原语段写了什么事情,有几个情节,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 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 例 1: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 具体时间,不超过35 个字。 上午 9 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 时 45 分,考古人 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 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 厘米长宽、13 厘米厚 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 枚唐开元 通宝铜钱。 10

2、时 5 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1 时 30 分盖板绘图完毕。11 时整盖板还 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 时 11 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 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 时 18 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解题思路:上段文字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为主,属于记叙文。可运用“剔除枝叶法”进 行压缩。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主干,其余为枝叶。如果题目对压缩的内容另有要求,那么, 把要 求压缩的内容当成主干更合适一些。本段材料中心事件显然就是“地宫开启过程”,内容自 然不仅仅如此, 它还涉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按照题目要求, 不是写“地宫开启过程” 的就是

3、枝叶。全段共8 句话。第句话是交待“开始发掘”的时间,显然还不属于“地宫开 启过程”的文字,应属枝叶。第句话写到了第一步行动,“将地宫洞口的巨石移开”,应属 主干。 第句话写的是巨石移开后的“发现”,应属枝叶。 第两句话是写对盖板的处理, 是行动过程,应属主干。第句类似第句话,是写“发现”,应属枝叶。第两句话是 写“撬开盖板” “打开地宫口”是“开启过程”的最后一环,应属主干。五句话 就是保留内容。为使答案保持在35 个字以内,再用“剔除枝叶法”对这几句话进行压缩、 整合,结合题目要求“舍去”具体时间,便可得以下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 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2议论性语

4、段 压缩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论点和论据。其次要特别注意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弄清论点 和论据的关系,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和必要的过渡句。 其注意事项有: (1)抓住中心句、过渡句。 (2)内容要全面,不在片面;特别要注意一些关 联词,如“然而” “另一方面”“又”“其次”。 例 2压缩下列语段的内容(不超过60 个字)。 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处理方法,或表现的风格, 或题材 的选择等等, 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画 家的笔力的壮阔或者纤细,手法的概括或者具体,以及他对细节的爱好或者排斥等等,来判 断他是否伟大。 如果他能向世

5、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那么, 不管他用了 上面的哪种手法,他都同样是伟大的。 解题思路:这是个议论类语段,具有议论文的某些特点。对这类语段宜采用“寻找关键句” 法。如果有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该段话的内容,否则,就必须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 关键句,再适当改造、整合。读完一遍一般都能明白议论的话题,即语段的首句提示的:伟 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怎样的?首句里的“并不在 于, ”显然是为了引出“主要在于 , ”这一观点;第二句显然又是为了引出第二个观点 即第三句话。找到了“主要在于, ”“如果 , 同样是伟大的。”这关键的两句话,稍加整 理,就可以得

6、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一心一 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能否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 3说明性语段 压缩说明性语段,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 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 重点保留。其次,要适当注意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 其注意事项有: (1)抓住说明中心, 压缩说明性语段首先必须整体把握,抓住说明中心及其 特点; (2)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3)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 例 3下面是关于海洋生物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尾蛇的特点、功能。不起过35 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

7、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 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 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尔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 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尾没有脑子, 但有神经系统。 微小透镜就组成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 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解题思路: 以上为说明性的文字其说明中心即为海蛇尾的特点:“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 “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 构成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 , 的复眼”“它在躲避 天敌时非常有用”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将其压缩、连贯得到该题的答案:“海 蛇尾体表遍

8、布的细小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有利于躲避天敌。” 4描述类语段 描述类压缩。其注意事项有:(1)注意描述的要素和对象;(2)注意景物描写;景物描写, 或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或往往写的得很具体、很优美,但许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 敢于忍痛割爱。 例 4压缩下列语段,字数在40 左右 一到秋天, 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 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 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 的浪涛。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 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就飞雪了,

9、松鼠不得不早作准备,好度 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解题思路: 本题压缩的是描述性语段,景物描写一般不是文段的中心,因而需要舍弃, 若保 留,也要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本段描写的特点是“秋天来到了森林”“秋天很美丽” ,主要 描写了树、山果子和松鼠。这样分析:秋天来到了森林,树木的叶子颜色美丽,各种山果子 都熟了,松鼠忙着储备果子。 二、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 1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 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 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 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

10、宽 的错误。 2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 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 3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 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 (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 (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 “论述”、 “批 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 “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 “描写”、 “歌颂”、 “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

11、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 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 (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 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 4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 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 5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概括层意,抓住要点。 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 要求去压缩。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

12、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如果在复习压缩语段这一知识点时,和学生介绍一些概括语段的方法,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针 对性训练,这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概括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 可谓一举多得。 (一)审清题干要点,明确答题的暗示方向。 一道科学的试题, 题干设置的情境往往体现着命题意图,暗示着答题角度、 范围和具体要求。 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 括。 (不超过50 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 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

13、、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 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 和为难, 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 “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 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 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 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操作示范】 题干中所说的文段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就是题干的答案 方向。 已经提示了概括的思路,只要概括提炼出代表人物及其各自的学说主张即可:特别是 “主要

14、学说”和“代表人物”这两个强调点,弄清“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根据 关键句“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便可判定主要学说有三种, 按照材料中“魏晋封建论”说法,可概括出其它两种学说的名称,即“西周封建论”“战国 封建论”。找出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尚钺。将人物与学说准确配对, 紧扣强调点表述,就不难做出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 ,范文澜、 翦伯赞持 “西周封建论” , 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参考答案: 关于“古代史分期” ,范文澜、 翦伯赞持 “西周封建论” ,郭沫若持 “战国封建论” , 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 (二)摘录整理,合并采

15、分点 所谓“采分点” ,就是答案不可或缺的要点。压缩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分清主次, 摘录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采分点);然后根据压缩要求,整理、合并采分点即可。 22006 年高考全国卷第19 题: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 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 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 二胡的构造很 简单:由一根长约80 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 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 的琴弓演奏, 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

16、二胡声音低沉圆润, 听起来略带忧伤, 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 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操作示范】此题要求“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时只需从“四个方 面” (种属、构造、声音、评价)摘录关键词语,就会整理出四个采分点:“二胡是胡琴 的一种”;“二胡由琴杆、 两根琴弦、 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 ; “二胡声音低沉圆润”;“二胡历史悠久,深受中华民族喜爱,民间普及率比较高”。 然后按压缩要求合并采分点即为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 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 (蛇 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三)切分 概括,组合各要点 具体操作时,首先研读材料,分清主次,舍弃次要信息;然后弄清句间关系,借助语意变化 或语言标志 (关键词、 过渡句、 陈述对象、 句末标点) 切分层次, 概括要点; 最后组合要点, 并推敲表述是否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