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4167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学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 ( 学生)2015-05-18 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有三个方向:一是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诗歌中关键句的赏析(含义、色彩、情味、效果),三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重点在第二个。考查角度主要是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效果的赏析,重点考查用词、用语的技巧,即着重考查词或句在整首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古人作诗讲求炼字、炼句,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锤炼。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2

2、、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3、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小练 : 炼字角度: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诗句中的破、挂字妙在何处?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5、小园香径独徘徊。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8、观沧海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0、沙场秋点兵秋字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小结 : 1、 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

3、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B.用确数。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例 1: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2 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题型:一、赏诗眼1知识

4、梳理所谓 “ 诗眼 ” ,是指一首诗 (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诗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辨析鉴赏:(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情感的字词。(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高考考 “ 诗眼 ” ,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找出并分析“ 诗眼 ” ;二是间接分析某字成为全篇关键的理由。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

5、汉上,日暮欲何之。附注: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师:军队。旧业:在家乡的产业。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轻生:不畏死亡。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诗眼 ” 有“ 句中眼 ” ,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之说;也有“ 篇中眼 ” ,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之说。有人说,开头“ 流落 ” 二字为本篇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二、炼实词1炼动词(1)知识梳理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动词在

6、景象的描摹上,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具有 “ 多重含义 ” 的动词。如“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 “ 厌” 字,将多少 “ 沉痛伤乱 ”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怨 ” 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情。(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 /(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

7、的第三联中 “ 迸”“入” 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2.炼形容词(1)知识梳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第四句中的 “ 轻” 字别有一番意蕴,请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赏析。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

8、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 下江陵 ” 。此诗抒写了诗人当时喜悦欢畅的心情。3炼色彩词(1)知识梳理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2)演练体悟分析下面一首诗歌中的色彩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绝句二首 (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4炼叠字(1)知识梳理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再次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用 “ 隐隐 ”“甸甸 ” 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

9、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 /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5炼数量词(1)知识梳理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代盛如梓 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 半篙 g o 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 一树 ”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 何处 ”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 一

10、树 ” 改为 “ 几点 ” 。“ 几点 ” 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韵味平添。体会数量词精妙之处: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 千里 ” ,另一种认为 “ 千里 ” 改作 “ 十里 ” 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4 三、炼虚词1知识梳理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

11、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去掉 “ 与 ”“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 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加二 “ 而” 字成 “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 ,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附注: 相州昼锦堂记为欧阳修所做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应酬文字,是为相州韩琦所建的昼锦堂写的记。文章主旨是赞誉韩琦身居显位,不炫耀富贵,反引为鉴戒,志在留清名于后世,显真人格于人间;同时贬斥了那些追求名利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的庸俗之辈。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

12、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预作铺垫。接着夸赞韩琦的所作所为,韩琦位极人臣,名重一时,却鄙弃那种炫耀富贵的庸俗作风;他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作者表达了对韩琦的由衷赞美敬佩之情。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 “ 忽见 ” 的“ 忽” 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赏析。如何做好炼字分析下面是一道炼字鉴赏题,所提供的答案均是学生答案。请探究这些答案所存在的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

13、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 诗眼 ” 的说法,所谓 “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总结语言鉴赏题,重点难点在分析。要做好分析,从答题角度上要注意:词语含义,词语所用手法(若有的话),营造意境,表达情感。从答题规范上要注意:分析要准确;分析要具体,扣住语言,展示分析过程,不可架空分析,泛泛而谈;要联系全篇主旨和意境,不可孤立分析某个字。审题与答题规范1

14、审题(1)关注提问模式“ 诗眼 ” 题全诗 (或某一句 )的诗眼是什么?全诗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炼实词、虚词” 题这一联 (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5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某字如换成另一字,效果如何?请作分析。(2)把握思考模式因为绝大多数语言鉴赏题都要求分析,因此在分析思考时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炼意、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2答题一般步骤为:(1)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2)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3)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是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

15、 (如比喻、拟人 )。(这一步骤如有则写)(4)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是鉴赏诗眼题,步骤则为:(1)指出该字 (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 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是版本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1)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 境。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改换词语效果比较题一般只认可原文本用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柳/杨万里

16、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 “且莫 ”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歌中“ 引” 字的作用。2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秋雨夜眠 注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 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简要说说 “ 晓晴寒未起 ” 中的 “ 寒” 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 “安闲 ” 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 安闲 ” 这一特点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叠词,试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寒夜/揭傒 x 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