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5393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抗战初期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 1945 年,经过中国各个阶层广大民众14 年的浴血奋战,抗取得了日战争终于 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 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为最终战胜世界 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基本特点, 是存在着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 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并存,在对日作战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一种“ 互 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2、(毛泽东语)的关系,这是中国能在极端困难情 况下坚持持久抗战的根本条件。 而在敌后战场开展的全民性的、 大规模的人民战 争,则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全面抗战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团结各阶级、各民族发动起来的。 两党合作要求军事上相互配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力, 在正面战场上经历了多次大会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日本侵略者“ 速战 速决” 的迷梦;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则以大无畏气概,向敌后进军,以 至深入到敌人心脏地区, 收复被敌人控制的大片失地, 并在敌后迅速开展了人民 游击战争, 建立起抗日民主根据地。 两个战场各自相对独立地对日作战,形成对

3、敌人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使日寇处于腹背受敌、顾此失彼的困境。 从 1937 年“ 七七” 事变起到 1938 年 10 月下旬广州、武汉失陷为止,这是中 国人民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全民团结、抗击强敌的轰轰烈烈的时期。这一阶段, 中国抗战处于战争初期阶段,同时也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一阶段, 国民党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抗日战争一开始, 日本帝国主 义凭借其军事优势, 向华北和华东地区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进攻,企图迅速打垮中 国军队的主力, 以实现其“三个月”的狂妄计划。为此,日本陆军几乎 倾巢出动,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但其后经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几次大 会战,尽管日军不断增兵, 却遭到中国

4、军民更加顽强的抵抗。而这一阶段对日作 战的主力就是国民党军队。敌人虽占领我国大片土地,但其“ 速战速决 ” 的战略却 被彻底粉碎,被迫采取持久作战,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沼而无力自拔。 很多时候人们单单从抗战以来国民党节节败退,国土大面积沦丧来看, 说国 民党这一时期的抗战是消极的。事实上, 并不能仅仅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因为战 争的失败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这并不能就说明了国民党的抗战心态消极。从历 史事实出发, 虽然有一部分国民党官兵消极抗战,但总体来说, 国民党主要部分 抗战还是很坚决的,甘于牺牲,勇于拼搏。蒋介石说过一句话:“地无分南北, 人无分老幼,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而在抗战初期,在

5、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 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 打了 许多硬仗。 如淞沪会战, 中国军队简直是以“血肉之躯来填人敌人的火海。在战 役战斗中, 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 涌 现出众多英勇悲壮、 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为国捐躯者, 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 官佐,而且有高级将领。 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 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 民族耻辱, 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唤起了 国际的同情和援助。 虽然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奋力抗战,国军也不怕牺牲尽力抗战, 然而国军在战 争初期也存在很多失误。 在战略上

6、消极防御, 主要是在强敌进攻面前不注意阵地 防御与运动作战的结合, 而是采取层层设防、 硬拼消耗的消极防御战略, 造成不 必要的过多牺牲; 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斗争尖锐,极大地削弱了的抗战 实力;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 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 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蒋介石也曾承认在战略战术上采取守势,“ 往往只是消极 防御,陷于被动 ” 。但由于广大将士的高昂爱国热情,加上战役指导上也不断作 了改进,取得了几次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如台儿庄战役、山西忻口战役等,l 极大 地鼓舞了中国军民。 在此阶段,新建的八路军、却迅速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变日 军的后方为前线,广泛

7、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这种挺进是在敌 人战略进攻阶段上我方的反进攻。就是说,当敌人向我进攻, 而国民党军队大批 退却的时候,八路军和则以无比英勇的姿态向敌后方反攻,取得不断胜利, 牵制敌人, 建立战略根据地, 创造了解放区, 并在精神上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 意志, ”。 太原沦陷前,八路军在华北主要是在战役上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1937年 9 月 25日,八路军第 115 师主力首战平型关告捷,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 5 师团第 21旅团 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 的猖狂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和信心。 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共产党在敌后大举建

8、立革命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在战略 上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 从而使日军占领的地区只限于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兵 力愈加分散, 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 敌后战场的开辟, 形成了独挡一面的战 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 变被 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 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并存的战略布 局,对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这种犬牙交错的战争形式是弱国坚 持持久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最佳形式 从我国抗战全局来看, 两个战场是处于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战略 关系。但在抗战的各个阶段中, 它们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却又有着不同的发展和 变化。从

9、国民党方面看,它处于全国执政地位,占有军队数量及经济、资源等方 面的绝对优势,因而在战略防御阶段,成为抗击强敌的主力,其功不可低估。而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则在极其艰难条件下, 经历各种残酷斗争的考验, 建立 起强大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 发挥了人民战争的无穷潜力, 到抗日战争后期, 在发动战略反攻、 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中, 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只是抗战军民作战地域的划分,是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 少了任 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抗战。 尽管两个战场有时也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 互为依存的关系, 始终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 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两个战场的 配合作战,成为全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