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偏北是围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304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偏北是围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东北偏北是围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北偏北是围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偏北是围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北方是相对南方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南北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我高中时期的同桌曾经无数次的给我普及过这个知识。可是我坚持认为, 我们常说的北方, 实际上是塞北,就是长城以北。其实不管怎么去界定,我的故乡,那个叫做围场的县城,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切切实实的是位于东北偏北了。我出生的地方,是围场县极普通的一个农村。六岁以后,我的家逐渐由乡村搬往城镇。三十年的光阴在北方渡过,那种对于故乡感情就在消磨中不知不觉的积淀和绵延。有时候我觉得人就是个矛盾的混合体,他们健忘,他们喜新厌旧,他们欲望无穷,甚至对于主动放弃的东西都能慢慢品味出它的美好。好多人喜欢把故乡比做母亲,而当我凝视围场这片土地时,我觉得它

2、更象是父亲。小的时候,我在山区的农村,那里没有火车飞机也没有高楼大厦。举目四望都是无边无际的山和郁郁葱葱的林海,那个时候很少有电视,大城市我天真的脑海里是纯粹的传说。于是我就向往城市,就会在没事的时候遐想城市的样子,并把书上看来的很多城市中的故事来哄骗一起玩的孩子,看他们羡慕的眼神,虚荣地开心。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抱着我看电影霹雳贝贝,彩色的,孩子们穿梭在城市中,在高楼大厦里那时候我没什么表达能力,如果有,我想我一定会用心驰神往这个词来吓我母亲一大跳。与南方的秀美山川相比,北方雄性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在围场,你根本见到江浙或者徽派建筑式的精雕细琢,随处可见的,总是粗枝大叶。直到我上学时候在书中读了戴

3、望舒的诗歌雨巷,才知道原来南方有如此美好的景致,还有如此朦胧的女子和爱情,彼时对于诗中的隐喻却一无所知,却是被诗中描写景色所倾倒。也曾经看过徽州古镇的画册,那白墙青瓦、精巧的镂花窗户、雕梁画栋的古门楼、简洁中渗透出炫亮,苍凉中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比我们县城的建筑和格局要精致的多。所以说我的围场真的很普通。从历史到文化,都没有太多显赫。这让我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对杏花春雨的南方心存幻念。想去踏一踏郑愁予的青石街,穿一穿戴望舒的雨巷,赏一赏姜白石的竹西佳处,掬一掬许承祖的西泠桥下水。青竹一般的年纪,每天生活在古典又唯美的痴迷里,乐不知返。2002 年我离家读书,告别生活多年的小县城围场,来到了奢望

4、已久的大城市,生活在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走出围场之后,却让我对这个我生活多年的县城的一点一滴深刻怀念起来。无法不去不怀念,因为它的东山西山还有伊逊河都留着我成长的足迹,它的无论是柏油还是砂石路都曾磨砺过我的鞋子,给我留下了太熟悉太深刻的感觉,我前二十年的光阴留在了这个县城。二十年,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初中个高中,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尽管多年里,围场一直蜷缩在一个窄小、狭长的川道里,尽管多少年围场一直被北面的沙尘暴所裹挟,尽管留在童年记忆里的伊逊河越来越瘦弱,尽管年轻人还在不断地想方设法逃离小县城 & 但闭上眼,全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笑一颦。我第一次认识围场县城是在199

5、0 年的冬天。 那一年临近过年的时候,我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开车去县城采买年货。这并非是我第一次到过县城,然而之前总是匆匆路过,我年幼时期的大脑自然也不会存放那些一闪而过的记忆。这是我第一次仔细打量多年向往的县城,虽然当时的围场只是一座小县城,但对于我一个乡下子弟来说,能在街上看见衣着光鲜的人们走来走去,看着那些新奇而又昂贵的货物摆放在百货大楼的橱窗里,我把在这里逛街当做了是一个可以回去跟小伙伴吹嘘的大好机会。所以不管后来的围场如何变迁,如何的繁华美丽,我对对 1990 年的县城印象尤其深刻。现在每当我漫步在宽敞的街道上,在深深感受这年轻的县城巨大的变迁的时候,1990 年的县城便历历在目,恍如

6、昨日。那个时候的围场县城有些历史了,却始终是个大不起来的地方,人口据说才刚上五万。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却异常的空阔。那时城里只有一条主街,两条辅街。人们习惯把主街叫二街。以南叫南头,以北称北头。从南头到北头,大约三公里,县城地势狭长,位于两山之间,只能撒着欢的往长里建设。三条大街名字分配简单粗暴,一街二街三街。人们都这么叫,本来政府命名的名字,反而被人们忘记。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二街的名字,原来叫木兰中路。三条大街路恰将县城分为四部分。北头一二街街交汇处地势最高,算是县城的中央,有个交通岗楼,于是被人们约定俗称的称为岗楼。岗楼四周布满了围场的银行邮局百货商店和宾馆。可以说,县城是围场县的中心,

7、岗楼首则是县城的中心,是最为繁华的地方。记得那时围场的二街两旁都是些青砖灰瓦的建筑,门是那种可以随时拆卸的门板,显得古朴厚重。 从岗楼向南向四周望去,整个县城的高大建筑可以一觅无余,楼多以四五层为主,县医院、政府招待所、礼堂、县委大院、二零(即百货大楼)工商局、汽车站等三四层的楼房一路排将过去,只有黄色瓷铺面的百货大楼,鹤立鸡群。那时候和现在一样繁华区都在二街,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二街的百货大楼就是县城的标志,也是吸引人们隔三差五就要去去光顾一下的地方, 就像现在北京的西单、新世界一样。 这是全县最大、 货物最全的百货商店。不但人们的日常用品这里应有尽有,就是当时最为紧俏的物资电视和冰箱等家电,也是经常有货的。所以这里常常人头攒动,家用电器前面更是挤拥不动。人们用专注的、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这些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90 年代,人们生活逐渐富裕,每一个买到了这些家电的人们会发出快意的大笑声,摆出一副心满意得的样子。而围观的人们则用羡慕或者嫉妒的目光目送他们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