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9281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种推拿方法轻松为宝宝退烧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 岁以下的宝宝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9 次。宝宝一发烧,父母大多数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发烧了可以先物理降温, 可是家长往往缺乏信心, 生怕“把孩子脑子烧坏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立刻赶赴医院打针输液。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都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 也就是家长所担心的“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 38.5以下,不必急着去医院,但是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

2、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所以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发烧的 3 个原因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 很容易化热。在气候突变、 冷热失常及炎热的夏季,小儿冷热自我调节力弱,易为外邪所侵犯, 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引起发热。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3 大类:1。外在因素:小儿的体温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 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等。2。内在因素: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3。其他因素:如预防接种,包括接种麻疹、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疫苗后的反应。6 种退烧推拿方法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

3、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 家长要注意的是, 对于上述第 3 种原因导致的发热, 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开天门 100 次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 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推坎宫 100 次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

4、0100 次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运太阳 100 次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 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 次。功用开窍、醒神。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 宜缓不宜急, 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 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 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清肺经 200 次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

5、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 这与补泻有关, 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清天河水 200 次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 称推天河水, 或称清天河水。 推 100200次。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退六腑 200 次位置在前臂尺侧 (小指侧 ) ,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功用清热、凉血、解毒。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