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8647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效课堂中学习小组的设置奈林学区中心校 刘俊峰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进步。人员组成要合理小组规模一般以 4 人为宜或者是同桌,一方面,这样的规模使得小组拥有足够多的信息源;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小组的建立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为原则。分组时,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上、中、下分成 A、 B、C 三个层次。与此同时,按照同质分组原则和组间同质的合理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

2、习小组。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组内男女生比例要适当,人数大体上要相等。在组员的选择上,家庭居住比较靠近的学生尽可能分在一组,以利于课外同学间的互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同时,还应注意小组成员在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成员要流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活动后,小组成员在认识、情感、技能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和发展。组内成员的异质性逐渐消失。同时,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和情感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有差异 偏小差异消灭差异组合后产生新的差异”,这是合作小组学习的良性循环轨迹。因此,当组内的异质性逐渐消失时,学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越来越小,

3、小组长间的相互促进难以体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合作学习小组一学期可做 12 次的调整。小组成员技能培训要分解影响小组合作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合作技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的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可以分成两步首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讲故事、看录像、作调查,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然后,把合作技能划分为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互相尊重的态度四个小项,这四个项目在显性组里设立了四个岗位,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在岗位上分项培训,逐步掌握合作技能。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想新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新想法给组员打分。培养同学间相互尊重的态度。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引导同学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交流能力。组内这四个岗位同学可自由选岗,组内协调后,每人一岗,无特殊情况不一人两岗,岗位一月一换。这四个岗位分工清晰,训练目的明确。它让每个成员都对完成学习任务负有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2010 年 8 月 2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