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8448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08-15虚词而、以、因、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且”、 “而且”。蟹六跪而二螯。 ( 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 ( 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并列和递进有专家认为应当作一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2、 “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祭十二郎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或副动作加主动作】。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 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 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 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以便”、 “为了”。 【此条目有争议,有人将其放入修饰或顺承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

3、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二)通“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 ( 项脊轩志 )(三)通“如” :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 (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虎丘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而况】即“更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

4、石乎!( 石钟山记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十、 【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 、 “于此”、 “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 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 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 、 “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二)代词。1相当于“之” 。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 (

5、师说)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 ( 论语)割鸡焉用牛刀。 ( 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 的样子” 、 “ , 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另有“凭借 , 身份”: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 史记绛候周勃世家)与此义项应区别开。 】以勇气闻于诸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赤壁之战 )秦亦不以城予赵。 ( 廉颇理想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可当作连词来理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7、【依据法令、规则、次序等】今以实校之。 ( 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 ( 赤壁之战 )说明: “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以一当十(成语)夜以继日(成语)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与“而”作连词相比,不能表示转折或假设。】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又”、 “而且”、 “并且”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忽魂悸以魄动。 (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亦可理解成修饰,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手段、方式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石钟山记 )樊哙侧其盾以撞。 ( 鸿门宴)各各

8、竦立以听。 (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 “来”、 “用来”、 “以致”等。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 祭十二郎文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 六国论) 【此句“以”亦可作介词讲】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欣欣以向荣,泉

9、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孟子梁惠王上 )(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 出师表)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四)动词1以为,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 ) 皆以美于徐公。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日以尽矣。2通“已”,止。无以,则王乎?【以为】1.认为,把, 当作或看作。

10、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把 , 作为或制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是】【是以】相当“因此”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 ”、 “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 ( 鸿门宴)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庄暴见孟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因】(一)介词。1按照,根据。更延英俊,因才授爵。( 后汉书刘玄传 )

11、2依靠,凭借。立新家,不因民不能去旧。( 国语鲁语上 )3趁着,趁机。不如因而厚遇之。 ( 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 ( 鸿门宴)4通过,经由。 (指通过某种关系) 【以上几类常归为一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5因为,由于。 【相当于 Beaucause of】 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 ( 后汉书张衡传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斯而作。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二)连词。1于是,就。(孙权)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因此。因使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因谓之方山子。方山子传3因为,由于【相当于because】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三)动词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 过秦论)(四)名词1原因,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 ( 孔雀东南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