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78154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学生,您印象中的学校和学生是这样吗?,这样?,还是这样呢?,何为学生?“学生”一词在现存部分工具书中的解释:a、 “学生”这个词在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在校学习的人;向老师或者前辈学习的人;男孩子(方)。b、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在校学习的人;向前辈学习的人;对前辈谦称自己。而在辞源(商务印书馆)中的解释是:学习养生之道;在校学习的人;后辈对尊长的自称。由以上几部工具书可以看出,学生作为“在校学习的人”是最普遍的。作为“谦称、学习养生之道及男孩子”都是不稳定的。那么,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学生呢?,学生,学生的概念,学生观,学生的社会地位,中小学生特征,教学结构:,教学重

2、点: 1、什么是学生?2、学生的权力与义务3、新时期学生的特征有哪些?4、三本、民办院校的学生和重点高校学生的区别5、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6、如何理解“好学生”?“三好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和掌握学生观?2、作为教师,应当了解的中小学学生的特征有哪些?3、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二、“学生”各个义项在各时代的发展情况(一)先秦先秦时代“学生”这个词已经出现,它的意思是学习养生之道。如:田开之见周威公,威公曰:“吾闻祝肾学生,吾子与祝肾游,亦何闻焉?”(庄子卷七上第十九达生)(二)秦汉、

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在秦汉、魏晋时代,“学生”已经开始代指“在校学习的人”。在后汉书等著作中出现。学生桂阳刘常,当世名儒,素善于著,冀召补令史以辱之。(后汉书卷三四)孔子脩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脩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子卷二十一)在魏晋时代,“学生”还是专指“在校学习的人”。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三国志卷二五)晋书卷三:冬十一月,幸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赐太常博士、学生帛牛酒各有差。南北朝时期,“学生”专指“在校学习的人”。琮不慧,为学生所嗤,遂离婚。(南史卷二四)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

4、寝忘食,以夜继朝,至乃倦剧愁愤,辄以讲自释。(颜氏家训卷第三),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世说新语卷中之上)隋唐时代,“学生”专指“在校学习的人”。于是国子学唯留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隋书卷二)崇玄学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一百人。(旧唐书卷九)(三)宋辽金在宋辽金时期,“学生”的主要意思是指“在校学习的人”,不过在宋代已经出现了“后辈对尊长的谦称”,但是在传世文献中存在的数量极少。作为在校学习的人主要有:九月癸亥,校医术人,优者为翰林学生。(宋史卷五)作为谦称的有: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渑水燕谈录)(四)元朝在元代,“学生”一般指“在校学习的人”,但是也有谦称

5、同时存在。学生先设一百二十人,蒙古五十人,诸色目汉人五十人,年十一岁以上,伴读十人,年十五岁以上。(新元史卷六四)(净)此位?(小生)学生复姓陀满,双名兴福。(全元南戏施惠幽闺记)(五)明朝在明代,“学生”指“在校学习的人”。这个时候出现的大量章回小说和白话小说中,有了“学生”表谦称的用法。1.指学生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明史卷二五),2.表谦称学生于此事究心已久,行之颇得其法,只是到得没后一着,不能忍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学生姓王,家父是礼部正堂。”(今古奇观)刘洪道:“学生到此,全赖诸公大力匡持。”(西游记)(六)清朝在清代,“学生”作为谦称已经十分常见,在小说中应用很广。“尊公请

6、了。学生姓倪名叫继祖。你与老丈为着何事?请道其详。”(七侠五义)学生僻居固隔,不能躬造门屏,以薰德望,中心怀恨。(九云记)妈妈数日不来,学生甚是盼你。(梦中缘)学生并未得罪,为何动起公愤来。(桃花扇)二位在上,学生实在走不动了,你们二位行一个方便,使我歇息歇息再走。(小五义)由上可知,“学生”这个词的语义发展规律是:第一,先秦以前主要是作为“学习养生之道”而存在;秦汉至隋唐五代主要义项是“在校学习的人”;宋、辽、金、元出现了“谦称”义,与“在校学习的人”同时出现;在明清时期,它的主要义项变成了一种谦称“我”。第二,“学生”这个词本来是个动宾结构的动词,慢慢演变为一种群体,再由这个群体衍生出谦称

7、的意思。第三,“学生”一词的内涵在扩张,不仅词性在扩大,而且每个义项也在扩大范围。,一、学生的概念:学生是指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任务,是一个处在成长变化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由于“学生”与“受教育者”在某种范围内是相同的,而受教育者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受教育者:指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 人。任何人都能成为受教育者。2、狭义的受教育者:指 获得入学资格相对固定的对象。即我们所说的在学校范围内的学习者。,二、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

8、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a、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可行b、学生具有发展潜能c、教师一定要爱学生,包容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a、学生身份的多重性b、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价值意义的人:a、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b、学生是义务的权利与主体在我们看来,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 在这种全新的学生观之下,我们对学校教育也必须进行重新“理解”:,三、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法律身份:a

9、、中小学生是国家的公民b、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c、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2、学生的合法权利:(同时也是学生最易受到侵害的权利) 第一、生存发展权。我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未 成年子女的权利。 第二、受教育权。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以及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当中都有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被尊重的权利。 第四、不受伤害的权利。 第五、表达自由权 第六、人身由权 第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了解教育史上对于学生观的两种不同派别 1、教师中心论 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2、学生中心论 以美国教

10、育家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主张的是“做中学”,在工程中习得能力。,3、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

11、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依学生就读学校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奖学金、贷学金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位证书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等。,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这里的法律、法规是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当然也包括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法规、,中小学生特征,中小学生

12、的基本特征,小学生的特征,初中生的特征,高中生的特征,性别差异,城乡差异,独生子女学生,中小学生的差异,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自我意识增强,心理问题增多,四、,新时期中学生的特征: 1、在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中,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标准难以确立。一向受到学校、家庭传统观念教育的中学生,面对新气象、新事物、新问题,面对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强烈反差,难免产生疑虑和困惑,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甚至错位,使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标准难以确立。2、中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由于社会的进步,

13、人们生活水平普遍都有较大的提高,当前学生的社会信息来源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学校,更多的来自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的多样化和时代特征,使他们更具现代思想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善于、乐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3、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由于中学生没有经历过父辈艰苦创业的过程,没有今天幸福来之不易的亲身体验,只知道大手大脚花钱的洒脱,讲求自己的享受,推崇名牌,相互攀比,甚至刻意炫耀自己的富有。他们缺乏奉献精神,反映在学习上不够刻苦,缺乏恒心,直接影响了他们日后成才。 另外,当前中学生的思想还具有见多识广,接受新鲜事物快,竞争意识强,思想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社会生活经验不足,

14、自立意识弱等特点。,2、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一)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对深层次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注重教育疏导,是民办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 不少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成就一生、张扬个性,实现自我;最重要的行为价值是有能力、有智慧、独立自主,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然而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往往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与实惠之间。 (三)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够强。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崇尚理想人格,崇尚成功人士,鄙视不道德行为。但是,

15、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随大流”,凭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 (四)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有的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在刚入校时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稍长就放松了要求,自身毛病就暴露出来了;还有的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严重的违纪行为。 (五)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对科技文化知识兴趣较高,对一些实用性课程、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反映出极大的兴趣但是,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一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6、自主学习能力和毅力不够强 (六)技能特长优势比较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社交能力强,交际面广,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特长的学生多,有的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有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强烈愿望。但是,不少同学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参差不齐,总体发展不平衡。,三本院校、民办高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学生的区别:,大部分本三学生相较于本一、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是事实,之前在父母的监督下都没能形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到了大学这个相对宽 松的环境后,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一点就更加凸显出来,无故旷课、 不交作业、考试突击沉迷网络等事件屡见不鲜,尽管本一、本二学校也有类似现象,但人数和比例要远远小于本三院校。,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其一,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其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教育对象,自觉服从教师合理的调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2、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 其一,学生对于教师及教师的教育影响有其主观评价,对教师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其二,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其三,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