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7977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介绍2014明天更美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心血管内科,科室介绍,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科是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结合西医医疗理念的新型科室,科室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形成了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心血管专科科室。科室在张继红教授的带领下,开拓创新、中西并举,发展本专业特色治疗,为病人解除了病痛,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培养人才搭建了平台。科室坚持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思想,结合西医诊疗技术,继承前辈的临床经验,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诊疗疾病。,科室带头人,张继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省中医药学

2、会内科分会委员;省青年中医药学会委员;省活血化瘀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三峡大学兼职教授,在部级杂志发表论文21篇,专著2部,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心血管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宜昌市十佳医生。,擅长利用:“一通五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温肾助阳,振奋心阳法”治疗心衰病、耳针配合足浴治疗眩晕证(顽固性高血压)、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温肾助阳法”治疗血栓性疾病、“甘松益心方”治疗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将人的体质分成八种,针对性的进行养生指导性治疗。熟练掌握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支架术、射频消融、先心病封堵、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胸主

3、动脉支架置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等多项手术。并且特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久治不愈之顽疾。,科室理念,治疗原则:本科建科以来始终坚持“以中为主,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的原则。 治疗宗旨:用心服务,保心健康,为病人解决心的问题。 治疗承诺:用心的手段,还你心的健康 不仅靠高尖端新技术,高科技的检查设备,我们更用心来给病人服务。,中医特色治疗,1.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科室配方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且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4、。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医特色治疗,2.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本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方法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间接灸、温灸器灸、隔盐灸、隔姜灸,中医特色疗法,3.火罐疗法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

5、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中医特色疗法,4.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现在运用较多的 电针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分为:1.连续波2.断续波.以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1.连续波:用于治疗疼痛,

6、如:颈、肩、腰、腿痛。2.断续波:用于治疗胃肠病,如胃下垂、腹胀等。,先进医学硬件支持,床位70张 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2人 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护士团队。 先进设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冠状动脉的高速螺旋CT,硬件支持,动态血压监测仪 动态心电图仪 心电遥测多参数监护仪 床旁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硬件支持,心脏彩超 呼吸机 主动脉球囊反博 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 心脏平板运动仪,诊治范围,能综合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特长之一 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 急诊溶栓治疗 冠脉造影及支架术 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射频消融术,诊治范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 冠

7、心病 动脉硬化 心律失常,诊治范围,血脂异常 心肌炎、心肌病 心脏瓣膜病等疾病,特色病种,一.初早期、顽固性高血压病(眩晕)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多属肝的病变,由“风、瘀、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 临床分型肝阳上亢、痰浊内蕴证、 气血亏虚症、肾精不足证。,典型病例 张某,男,36岁,“因发现高血压半年”来门诊就诊,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波动在130-160/100-110mmHg,尿蛋白+1,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偶感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采用王不留行籽耳针治疗,同时配合药物足疗,引药下行,并给予平肝潜阳验方石斛降压方。治疗1月后患者血压控制正常。,特色病种,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西医

8、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等。药物如地高辛,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副作用。中医可将心衰分为心肺气虚,脾阳亏虚,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等症型,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因人制宜,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通过中医穴位贴敷,中药口服,配合中医足浴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典型病例 何某,女,75岁,因“反复咳喘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天”入院。查体:呈慢性病容,体温36.7,端坐呼吸,颈静脉明显怒张,心率齐,130次/分钟,两下肺有细小湿性啰音,肝于肋下二指可触及;双下肢有中重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胸片可见肺有轻度淤血,心脏扩大;血常规及肝

9、肾功能正常。,特色病种,3.冠心病 心绞痛 采用“一通五降”法,“一通”是指“活血化淤、疏通血管”,“五降”是指:“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体重、降血黏度”。以行气活血法立方创立养心方及健脾化湿法立方创立四物降脂方,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典型病例 张某,女,80岁,患者因“反复心前区闷疼10余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既往行冠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狭窄,建议行“心脏搭桥”术,但患者年龄大,手术风险高。故来我科就诊,通过中医辨证属胸痹心痛(气虚血瘀型),给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取相应穴位,患者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特色病种,4.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 结合多

10、年临床经验,通过中药口服及灌肠,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肌酐;对蛋白尿患者,通过经方金锁固金丸方加减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蛋白尿,克服了现代医学的难题。,典型病例 张某,女,47岁,因“高血压2年,发现肌酐高2周”入院。查:血压150/80mmHg,双肺(-),心率70次/分,律齐,未闻及瓣膜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肾功能示:肌酐140,尿蛋白2+。入院给予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及西药对症处理后2周复查肌酐将至正常,特色病种,5.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 通过临床观察,对介入术后心律失常、拒绝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可以通过“窦缓方”“益气温阳法”的治疗,有效提高心率,防止阿斯综合征发生。

11、 6.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针灸补法配合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疗效显著。 7.注重体制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将人体分成八大体质,并根据体质进行指导养生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1.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2.冠状动脉造影,(1)经股动脉 (2)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3.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3.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4.冠状动脉内支架术,4.冠状动脉内支架术,5.心脏射频消融术,心脏射频消融术已有20余年的历史 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现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心脏电生理领域的热点,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平板运动试验检查,1.

12、怀疑有冠心病,平静心电图正常 2.体检早期发现冠心病 3.心功能评估 4.心律失常病因,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异常的进一步评估 对心律失常和ST-T改变进行分析 近年来在Holter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动态心电图很多新的功能,1.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发生猝死危险性 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与分析信号 平均心电图的检测与分析 QT离散度的测量和分析 T波电交替的检测和分析等 2.评定心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食道电生理(食道调搏)检查,心悸,头晕,眼黑及晕厥的患者明确病因 食道调搏还可以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临时起搏心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等,动态血压检查,动态血压检查,1.高血压诊断不明确 2.可疑低血压者 3.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4.了解血压水平及其波动性和血压的变异性 5.药物疗效不佳评估降压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明天发展会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