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377821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凸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凸轮机构,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35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内燃机气门机构,一、应用实例:1、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凸轮1以等角速度回转时,它的轮廓驱动从动件3(阀杆)按预期的运动规律启闭阀门。,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设计:潘存云,绕线机构,2、绕线机中用于排线的凸轮机构。,绕线轴3快速转动时,绕轴线上的齿轮带动凸轮1缓慢转动,通过凸轮轮廓与尖顶A间的作用,驱使从动件2往复摇动,使线均匀绕在绕线轴上。,设计:潘存云,3、录音机卷带装置中的凸轮机构。,凸轮1随放音键上下移动,放音时,凸轮1位图示最低位置

2、,弹簧6作用,使安装于带轮轴上的摩擦轮4紧靠卷带轮5,而将磁带卷紧。停止放音时,凸轮1随按键上移,其轮廓压迫从动件2顺时针摆动,使摩擦轮与卷带轮分离,停止卷带。,6,设计:潘存云,送料机构,4、自动送料机构。,带凹槽凸轮1转动时,通过槽中滚子驱使从动件2往复移动。凸轮每回转一周,从动件即从储料器中推出一个毛坯,送到加工位。,1、组成:三个构件:凸轮、从动件(杆件)、机架。,2、作用:将连续回转 = 从动件直线移动或摆动。,3、优点:可精确实现任意运动规律,简单紧凑。,4、缺点:高副,线接触,易磨损,传力不大。,1、按凸轮形状分1)盘形凸轮:凸轮绕固定轴转动并有变化半径盘形零件。(例1、2)2)

3、移动凸轮:盘形凸轮回转中心趋无穷远时,凸轮相对机架作直线运动。 (例3)3) 圆柱凸轮 :移动凸轮卷成圆柱体。(例4),由所举例子可知:凸轮机构的,二、分类:据凸轮和从动件不同形状和型式凸轮机构分为:,2、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从动件:尖顶与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实现从动件任意运动规律。 特点:结构简单、易磨损,用于作用力很小低速凸轮机构。仪表机构。2)滚子从动件:从动件一端有可自由转动滚子,滚子与凸轮间为滚动摩擦。 特点:磨损小,可承受较大载荷;应用广。 3)平底从动件。从动件一端为一平面,直接与凸轮轮廓接触。若不考虑摩擦,凸轮对从动件作用力始终垂直于端平面,传动效率高,且接触面间易形成油膜,利于

4、润滑。缺点:不能用于凸轮轮廓有凹曲线的凸轮机构中。 特点: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速传动,3、按推杆运动分:直动(对心、偏置)、 摆动,4、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重力、弹簧等);,内燃机气门机构,机床进给机构,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r1+r2 =const,等宽凸轮,优点:只需要设计适当的轮廓曲线,从动件便可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缺点:线接触,易磨损。,作者:潘存云教授,主回凸轮,设计:潘存云,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任务:1)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凸轮机构的形式; 2)推杆运动规律; 3)合理确定结构尺寸; 4)设计轮廓曲线

5、。,一、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1、基圆:以凸轮轮廓曲线最小向径rmin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 rmin称为基圆半径。,2、推程:A-轮廓曲线起始点。二者A点接触时,从动件处最低位置。凸轮以1逆时针转动t,凸轮轮廓AB段向径增加,推动从动件以一定规律运动到离回转中,而根据工作要求,选定推杆运动规律,是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前提。,心最远位置B,该过程称-。,6、回程:继续转h时,轮廓CD段向径减小,从动件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以一定运动规律回到起始位置,该过程称为回程。,7、回程运动角:对应凸轮转角h称为回程运动角。,8、近休止角:凸轮继续转s时,凸轮轮廓DA段向径不变,从动件在最近位置停留不动,相

6、应凸轮转角s为近休止角。 凸轮再继续转动,从动件重复上述运动循环。9、从动件位移曲线:以纵坐标代表从动件位移s2,横坐标代表凸轮转角,画出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间的关系线图。,5、远休止角:凸轮继续转s时,轮廓BC段向径不变,此时从动件处最远位置不动,相应凸轮转角s为远休止角。,4、推程运动角:对应的凸轮转角t 称为推程运动角 。,3、升程:此时从动件走过的距离h为其升程。,1)推程运动方程: s2 h1/t,v2 h1 /t,刚性冲击,2)回程运动方程: s2h(1-1/h ),v2-h1 /h,a20,a2 0,1.等速运动运动规律,分析可知:从动件位移线图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几种

7、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1)从动件推程做等速运动时:位移线图为一斜直线;速度线图为一水平直线。 运动开始时,从动件由0突变 该处加速度 。 运动终止时,速度 变为0,由此产生的巨大惯性力导致强烈冲击。造成危害。等速运动运动规律不易单独使用。,v0,a2 +,v0,a2 -。,2. 简谐运动运动规律,1)推程运动方程: s2h/2【1-cos(1/t )】,v2 h /(2t )sin( 1/t ),a2h 22 /(2t 2)cos(1/t,2)回程运动方程: s2h/2【1+cos(/t (1-t -s)】,v2- h /(2t )sin【 /t (1-t -s)】,a2-h22 /(2t 2

8、)cos【/t (1-t -s)】,简谐运动:点在圆周上匀速运动时,它在该圆直径上的投影构成的运动称为-。位移线图作法:1)从动件行程h为直径画半圆;2)分半圆若干等份得1”、2”、3”、4”.点;3)分凸轮运动角相应等份,4)作垂线11、22、33、44、.;5)圆周上等分点投影到相应垂直线上得1、2、3、4、.点;光滑曲线连接,得到从动件位移线图,方程:,从动件在行程始点和终点有柔性冲击;加速度曲线保持连续,能避免冲击。,3.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摆线运动规律(a-t线图一正弦曲线,其位以为摆线在纵轴上的投影)。运动规律无速度、加速度突变,无冲击可用于高速凸轮。缺点:amax大,惯性大,要求较

9、高加工精度。,无冲击,作业和思考题:P52 1、3,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压力角定义:作用在从动件上驱动力与该力作用点绝对 速度所加锐角。 高副构件的压力角:接触轮廓法线与从动件速度方向的所夹的锐角。高副接触构件中的力是沿法线方向作用。设计凸轮要求:1)从动件实现预期运动规律;2)机构受力良好;3)机构尺寸小。与压力角有关。讨论压力角对机构受力及尺寸影响。,要求:掌握压力角与凸轮机构尺寸的关系重点:压力角的计算,设计:潘存云, F”,效率,到一定程度,有,机构自锁。,一、压力角与作用力的关系,不考虑摩擦,高副构件凸轮给与从动件的力沿法线方向。,F-有用分力, 沿导路方向。,F”-有害分力,垂

10、直于导路。,F”=F tg ;F 一定,Ff F,为了保证凸轮机构正常工作,要求:, max 许用,尖顶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许用= 30 -直动从动件;,许用= 3545-摆动从动件;,凸轮轮廓曲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一般是变化的。,通常:,设计:潘存云,二、压力角与凸轮机构尺寸的关系,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机构紧凑,应采用小基圆半径,基圆半径减小引起压力角 增大。P点为相对速度瞬心, 于是有:,v=lOP1,rmin, lOP =v/1,= ds2 /d1,= lOC + lCP,又因lCP =,因lOC = e,,所以lCP = ds2/d1- e,(S2+S0 )tg,而,可增大rmin,

11、(),当 max 许用,同理,当导路位于中心左侧时,有:,偏置尖顶-,设计:潘存云,lOP =lCP- lOC, lCP = ds2/d1 + e,“+” 用于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两侧;“-” 用于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同侧;,显然,导路和瞬心位于中心同侧时,压力角将减小。反之-,注意:用偏置法可减小推程压力角,但同时增大了回程压力角, 故偏距 e 不能太大。,lCP = (S2+S0 )tg,设计:潘存云,提问:对于平底推杆凸轮机构: ?,0,工作要求(摆动、直动等)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凸轮基圆半径绘制凸轮轮廓。,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绘制凸轮轮廓时需要凸轮与图纸相对静止。采用“反转法”。

12、,几种盘形凸轮轮廓绘制,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反转原理(动画),给整个凸轮机构施以-1时,不影响各构件间相对运动,此时,凸轮将静止,而从动件尖顶复合运动(随机架和导路以角速度-1的绕O点转动;在导路中往复移动)轨迹即凸轮的轮廓曲线。(下图所示),要求: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重点: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设计:潘存云,据此原理可用几何作图的方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例如:,尖顶凸轮绘制,滚子凸轮绘制,一、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1.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从动件位移线图、凸轮基圆半径rmin、顺时针回转的角速度1、偏距e。绘制该凸轮轮廓曲线。,对心,设

13、计步骤:,选比例尺l ,以rmin作基圆,基圆与导路交点A;以e为半径作偏距圆与从动件导路切于k点。为从动件起始位置。,设计:潘存云,将位移线图s11的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 )反向等分;,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k,过1、2、3、4、作偏距圆系列切线。,沿上各切线自基圆量取从动件相应位移量,即取线段11 、22 、,得尖顶系列位置。,将1 、2 、3 、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凸轮轮廓曲线。(e=0,对心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导路为过中心o径向射线),设计:潘存云,理论轮廓,实际轮廓,作各位置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2.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滚子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已

14、知凸轮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1和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潘存云,设min理论轮廓外凸部分最小曲率半径, rT滚子半径; 实际轮廓半径 = min- rT,rT, minrT rT, minrT 0平滑曲线,轮廓正常,外凸,对于外凸轮廓,要保证正常工作,应使: min rT 如果理论轮廓外凸部分最小曲率半径min 过小,按上述条件选择的滚子半径太小不能满足安装和强度要求,应加大凸轮基圆尺寸,重新设计凸轮轮廓。,设计:潘存云,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min,角速度1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选比例尺l作基圆rmin。取平底与与导路交点A为从动件尖点。反向等分各运动角。(按尖顶从动件凸轮轮廓绘制法) 确定反转后,求出尖顶翻转后的系列位置1 、2 、3 、,过这些点画系列平底。作平底直线族的内包络线实际轮廓曲线。,3.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