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77144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高三讲课比赛课例引发的 关于高三复习课的思考番禺教研室 李漱萍(2012年12月20日),2012年广州市高三历史讲课大赛点评,(一)好的方面 1.老师们踊跃参赛,精心准备 2.注重落实和强化基础知识 3.注重对历史线索的梳理 4.能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分析问题 5.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解析 6.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7.注重学法指导,(二)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拖沓,进入主题慢 2.知识处理过散,没有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教学 3.问题设计过散,指向性不明确 4.材料选择缺乏典型性 5.没有处理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6.过多关注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探究 7.基础知识的落实与能

2、力的培养不能并重 8.复习课课型特征把握不到位,关于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思考 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为例,(一)明确复习课的课型特点,复习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教学内容整合能力、确定重点与突破难点的能力、考试要求与动态的把握能力、多途径与多形式巩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高知识综合运用水平的能力等。,历史复习课主要依据学生的认识起点,突出主干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理解和掌握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根本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掌握最能反映人类进程的重点内容,以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并具备较强的历史学科能力。,复习不应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巩固,必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挖

3、掘。,(二)研究考纲、课标明确复习方向,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 核心问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从高考试题中寻找复习信息 试题类型 第一类 :考查主干知识的基本要素 利用时间信息解题的试题 例如: (2009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考查历史概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例如: (2009广东

4、历史卷,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11年海南卷,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考查新经济政策,2012广东卷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

5、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考查斯大林模式,2012江苏卷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

6、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考查新经济政策,第二类: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例如: 2009海南历史卷第28题 三则材料材料一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第三类: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不同知识点之间对比联系,强调历史与现实

7、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例:2007广东卷第30题材料一摘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摘自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问题: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2012山东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

8、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9、四)关注学术动态,了解新的史学研究成果 关注点:一是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有密切关联的研究新领域。二是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史实的新观点、新认识。三是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有密切关联又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刘金军20072010年广东高考世界近现代史主观题的分析与思考,主要关注研究者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引导学生用这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学习内容。,(五)从学情中找准复习的着力点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分析,了解学情 1.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2.列表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4.你认

10、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六)从教材中增强学生复习的精确度复习教学要提高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加强运用所学知识、用历史学科语言阐释问题的训练。 例如:P94 。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P95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促进了有利于,P96 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P96 斯大林执政

11、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七)提升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在历史学习中既要将历史现象放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审视,又要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也就是兼融宏观与微观,在把握历史大局、历史线索或历史框架的基础 上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核心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两个纬度分析 第一个纬度: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个纬度:从文明史观和现代史

12、观的角度分析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本节课特点容量大、跨度大概念多理论性强与现实联系紧密 如何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教学?,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第一次:追随理想的探索按马克思设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面对现实的探索 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探索斯大林模式建立。,理清本节课的基本线索,第一部分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俄国的现实 第二部分 追随理想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三部分 面对

13、现实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第四部分 回归“理想”的探索斯大林模式,对三个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如何掌握历史概念?掌握历史概念,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入手。历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的内部结构,它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思考1: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标准,哪一个政策更符合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

14、,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引进外资。,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公有制,计划经济,无私奉献,共产制,思考2: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严重经济困难,需要恢复国民经济;出现兵变等政治危机。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超越了;违背了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什么?应遵循一条什么样的思想路线? 是否从国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正确道路在何方?新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目

15、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农业:固定粮食税;,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恢复私有制,思考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设想相比,哪里退了?,利用市场调节,恢复商品交换 和货币流通,利用市场调节,思考4:列宁的这种“退”是真的退回到资本主义吗?,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列宁全集,“退”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引进外资。,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思考5: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它的实质是什么,在公有制为主导前提下,允许多种 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