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养生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77047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与养生(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与治未病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蔡柏,目 录,最新报告,中医与健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定义,如何养生,体质辨识,一、最新报告,2013年初,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最新版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因癌症死亡超过200万,这意味每1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目前全国癌症发病趋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发现:短短几十年内,我国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转变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1964年癌症死因-第4位1970年癌症死因-第2位;2007-2010年癌症死因-首位。,2010

2、 至2030 中国慢病流行将不断加剧,患有至少一种慢病的人数将剧增在未来20 年里,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慢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心梗和中风、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人数将增长两倍,甚至三倍。慢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 年(见图2)。 而肺癌病人数将增加5 倍。见图2.,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上述四种疾病中患者人数最多的群体。,2013年全球约有3.8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约占成年人人口的8.3%。平均大约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各国之首。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字,我国糖尿病的人数超过9200万人,且每3名患者中就有1名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居多,一些家庭

3、出现全家患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数据,糖尿病治疗的最新理念不以降糖为单一目的。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首推生活方式干预。比如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增加蔬菜的摄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项目并长期坚持。,慢病主要负担由患病造成,且约50%的慢病负担发生在65 岁以下人口,2010 年到2030 年,四种影响健康主要因素 心梗、中风、糖尿病和慢阻肺 的负担(生命年损失)预计将增长近50%。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疾病 (心梗和中风) 比重将超过50% 。中风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中国慢病死亡率高于二十国集团的主要成员。一些主要慢病在中国造成的死亡率很高(见图3)。中国

4、的中风死亡率是日本、美国和法国的四到六倍。慢阻肺死亡率为十万分130.5,为日本的三十倍左右。中国的癌症死亡率也略高于其他可比国家。此外,中国的糖尿病死亡率也高于日本和英国。,慢性病已经取代流行性传染病,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卫生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目前我国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都纳入慢性病的范畴,我国有超重人口3.05亿,肥胖人口1.2亿,高血压人口2.36亿,高胆固醇血症人口3293万,糖尿病人口9681万。这些慢性病对我国劳动力人口造成很大影响,但是,我国

5、对于慢性病的重视程度和人群的知晓率还远远不够。,50%以上的慢病负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行为风险预防。据估计,2010 年中国至少有5.8 亿人具有至少一种或以上的与慢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见图4),其中70%85%发生在65 岁以下的人群。到2030,如果不加以控制,生活方式和营养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病负担增长50%。,国家卫计委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人群只有8.8%的了解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同时,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九成多的国人还不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二、健康的定义,联合国世界

6、卫生组织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通常称 之为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约为20-25年,因此预计人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年。,自然界中,动物的寿命大约为细胞分裂次数和分裂周期的乘积。据此推断,人类细胞分裂次数约为50次,平均分裂周期为4年,所以人类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健康人的生命特征,(1)眼睛有神 (2)呼吸从容 (3)二便正常 (4)脉象缓匀 (5)形体壮

7、实 (6)面色红润 (7)牙齿坚固 (8)双耳聪敏 (9)腰腿灵便 (10)声音洪亮 (11)须发润泽 (12)食欲正常 (13)情绪稳定 (14)记忆良好 (15)恢复力强,精充 气足 神爽,三、影响健康的因素,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 烟,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健康四要素,大多数医学家认为健康四要素:,1、父母遗传15% 2、 社会自然环境17% 3、个人生活方式60%(我做主) 4、医疗条件8%,60%,17%,15%,8%,国人健康有十大隐患,根据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1321名1565岁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健康有十大隐患:(1)经常熬夜(63.97%);(2)

8、抽烟(77.44%);(3)不吃早餐(45.19%);(4)喜欢吃油炸食品、西式快餐(44.13%);(5)每天喝3杯以上烈性酒(39.89%);(6)经常坐着不动(34.22%);(7)经常在外就餐(33.01%);(8)经常饥一顿饱一顿(33.01%);(9)不体检(32.70%);(10)盲目减肥(28.99%)。,吸烟有害健康,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 1/3 以上。目前全国约有 3.5 亿吸烟者,2000 年由吸烟导致的 死亡人数近 100 万,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死亡的 12%。如不采取控制措施, 预计到 2020 年时这个比

9、例将上升至 33%,死亡人数将达到 200 万,其中有一半人将在 35-64 岁之间死亡。,在影响健康中,其中有70%,即个人生活方式与社会因素,都与我们每个人的“心”,即精神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心理性疾病,不是微生物,而是人“心”,即人的精神与思想。,说文解字:患 病,“患”字怎样写呢?上面一个 字,下面一个 字,一串串烦恼压在心上 ,才成为真正的病人。那“病”字呢?“疒”字里面为什么是一个“丙”字,而不是“甲”字 、“乙”字呢?,串,心,串,心,中华文化“干支学说”关于“十天干与五行 、五脏的配属关系”指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 。其中甲乙属木、

10、属肝,丙丁属火、属心,戊己属土、属脾,庚辛属金、属肺,壬癸属水、属肾。丙是什么?丙就是心。,四、中医与健康,习近平副主席2010年6月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学的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和,达尔文:人与自然和谐 中医:天人合一,养生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所谓生,就是生命

11、、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 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人抗病能力,防范于未然,找到少生病、不生病的办法。因为“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则是让你不生病!”。我们要告诉您不生病、少生病的办法,帮助您如何才能活得更好!,“治未病”包含四个层

12、面的内容,“未病先防”:在没生病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方法,提高机体抗病防病能力,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欲病救萌”:当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心理处于焦虑、紧张、压抑等非健康状态时,通过推拿、针灸、足疗、音乐疗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非药物疗法,把疾病消失在萌芽状态。 “既病防变”:对于已经患有某种疾病的人,通过对疾病的系统研究,预知疾病下一步的发展规律,事先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愈后防复”: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服药方法、锻炼种类、锻炼强度的指导,教其学会对疾病进行自我监测,控制、减少疾病复发的频率和程度。,“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13、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内经的养生思想,“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14、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1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某些出门电梯、出行汽车,经常以车代步的中年人士“爬一下坡就气喘,提一桶矿泉水就闪了腰,摔一跤就骨折,甚至一个喷嚏也打出个椎间盘突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劳动和运动锻炼,成为了“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典型代表。,五、如何养生,黄帝内经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 “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守”世界卫生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素问上古大真论言: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的思想应恬静 、淡定(淡定即知足),心无杂念,精神能守持于内,疾病又从哪里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