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376766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必修一_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游褒禅山记必修一文 章来源课件 5Y k J.C om 2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胡颖3【教学目的】、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 、 “力” 、“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4、积累: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运用:5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教学重点与难点】、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理解“志” 、 “力” 、 “物”三者6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掌握“观” 、 “名” 、

2、“文” 、 “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7【知识点】、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8【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9【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本文体裁:游记散文。、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10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1、第一段: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分析“其”字的用法。12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第二段: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3、13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14、第三段:辨析:“焉” 、 “而” 、 “也”等虚词用法。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读准音:“相之” 。15口译本段。、第四段: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16悲夫(f)、第五段:找出假借字。找出判断句、省略句。17四、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18一、分段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19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

4、笔,已有“慎取”之意。、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提示: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20事实依据。、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提示: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2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突出了“志”的重要。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2、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例句略)、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23二、读全文,师指点三、完成思考与练习24文 章来源课件 5Y k J.C 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