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教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76517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13 大小: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13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13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13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13页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教程(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工程学院:余辉晴,模拟电子技术课件,Tel:0574-87081230,Email:,第1章 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基础知识,1.2 半导体二极管,1.3 半导体三极管,1.4 场效应管,1. 本征半导体的结构,1.1 半导体基础知识,1.1.1 本征半导体及杂质半导体,硅和锗是四价元素,它们分别与周围的四个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2. 电子空穴对,1.1 半导体基础知识,1.1.1 本征半导体及杂质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因热激发而出现自由电子和空穴,它们是成对出现的。,两种载流子动画演示,3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则形成N型半导体,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为

2、少数载流子,主要依靠电子导电。,1.1 半导体基础知识,3杂质半导体, P型半导体,1.1 半导体基础知识,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则形成P型半导体,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电子为少数载流子,主要依靠空穴导电。,1.1.2 PN结,1PN结的形成 动画演示,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时,由于交界处两侧载流子存在浓度差,引起扩散,结果在交界面的两侧形成了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产生一个内电场,其方向由N区指向P区,内电场不利于扩散,但有利于漂移,当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动态平衡,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PN结。,1.1 半导体基础知识,2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动画演示,1.1 半导体基础知识,PN

3、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结在正向电压作用下导通,在反向电压作用下截止。, PN结加正向电压, PN结加反向电压,1.2.1 二极管的结构, 面接触型二极管,1.2 半导体二极管,面接触型二极管的PN结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电流,适用于整流电路;但结电容也大,不宜用于高频电路。, 点接触型二极管,点接触型二极管的结面积很小,所以不能通过较大的电流;但结电容很小,所以适于做高频检波和脉冲数字电路里的开关元件。,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1.2 半导体二极管,当正向电压较小时,外电场不足以克服内电场的作用,正向电流几乎为零,二极管截止;当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才有明显的正向电流,这时二极管

4、导通。,1.2.1 二极管的电路符号,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2反向特性,当反向电压小于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且基本不随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反向电流称反向饱和电流;当反向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加,这时二极管反向击穿。,1.2 半导体二极管,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2 半导体二极管,3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影响,4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二极管电阻,1.2 半导体二极管,直流电阻,交流电阻,4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1.2 半导体二极管,1.2 半导体二极管,解:,1.2.3 二极管的参数,最大整流电流 :,二极管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的

5、最大正向平均电流。,1.2 半导体二极管,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二极管工作时允许外加的最大反向电压。,反向电流 :,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最高工作频率 :,二极管工作时的上限频率。,1.3.1 三极管的结构,1.3 半导体三极管,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是:, 基区做得很薄,而且掺杂浓度低。,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集电区比发射区体积大,且掺杂浓度低。,1.3 半导体三极管,1.3.1 三极管的结构,1.3.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1.3 半导体三极管,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1、发射结加正向电压;,2、集电结加反向电压。,1.3 半导体三极管,1

6、.3.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NPN型为例:,动画演示,1.3 半导体三极管,1.3.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图:,1电流分配关系,2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3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1.3 半导体三极管,1.3.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或,4.,1.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输入特性曲线,1.3 半导体三极管,2. 输出特性曲线,1.3 半导体三极管,1.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动画演示,由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放大区,1.3 半导体三极管,1.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截止区, 饱和区,发射结反偏,发射区不能发射电子,各极电流为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随 增

7、大而增大。 不成立,1.3.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电流放大系数,(共射与共基电流放大系数的关系为),2极间反向电流,3极限参数,1.3 半导体三极管,1.4 场效应管,1.4.1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N沟道场效应管 ,是在一块N型半导体的两侧通过高浓度扩散制造两个重掺杂( )型区,形成两个PN结,将两个区接在一起引出一个电极,称为栅极,在N型半导体的两端引出源极(电子发源端)和漏极(电子接收端)。,1. 结构, 栅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1.4 场效应管,2工作原理,1.4.1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4 场效应管, 漏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2工作原理,1.4.1 结型场效应管

8、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4.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1特性曲线,1.4 场效应管,(a) 输出特性曲线 (b) 转移特性曲线,1.4 场效应管,1.4.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2参数, 低频跨导:, 最大漏极功耗,1.4.3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结构,1.4 场效应管,2工作原理, 栅源电压的控制作用,1.4 场效应管,1.4.3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当栅源电压为零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不存在导电沟道 ;,当栅极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在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表层中聚集较多的电子,可以形成N沟道,因其与

9、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空穴极性相反,故称为反型层,使沟道刚刚形成的栅源电压的临界值称为开启电压 。,1.4 场效应管,1.4.3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工作原理, 漏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当漏源电压较小时,沟道呈斜线分布,漏极电流取决于漏源电压;,当漏源电压增大到出现预夹断点后,再增加漏源电压,漏极电流基本不变。,1. 特性曲线,1.4 场效应管,1.4.4 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2. 参数,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参数与结型场效应管基本相同,但不用夹断电压而用开启电压表征管子的主要性能。,例1-3电路及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当 时,场效应管输出电压的值为多少?。,

10、解:,1.4 场效应管,1.4.5 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栅源电压为零时,有导电沟道的管子称为“耗尽型”场效应管。,表1-2 各种场场效应管的特性比较,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2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4 共集电路和共基电路,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2.6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必须使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输入回路应使输入信号能产生交变电流。, 输出回路应使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电阻。, 保证放大电路能不失真地放大信号。,1.1 一般概念

11、,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2共射放大电路各元件的作用,3基本工作原理,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直流量用大写字母表示,交流量用小写字母表示,交直流共存量用小写字母加大写字母作脚标表示,动画演示,1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必须使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输入回路应使输入信号能产生交变电流。, 输出回路应使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电阻。, 保证放大电路能不失真地放大信号。,4放大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静态 当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的工作状态,静态时放大电路中只有直流分量。,动态 有输

12、入信号时电路的工作状态,动态时电路中的信号为交、直流混合信号。,5静态分析,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静态时三极管各极电流和电压值称为静态工作点Q(主要指IBQ、ICQ和UCEQ)。静态分析主要是利用直流通路确定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值IBQ、ICQ和UCEQ。,直流通路画法:,1、电容视为开路,2、电感视为短路,3、信号源视为短路,但保留其内阻,5静态分析,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硅:UBE 0.6V0.8V 取0.7V,锗:UBE 0.1V0.3V 取0.2V,例2-1 估算如图所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13、,解:,2.1.1 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2.1.2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是实现不失真放大的基础,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将输入端短路,根据电路分析可知IB=0、IC=0、VCE=VCC,三极管处于截止,动态:若vi峰值小于b-e间导通电压,则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三极管始终工作在截止状态,此时无输出信号;如vi的幅值足够大,BJT也只可能在信号正半周大于b-e间导通电压的时间间隔内导通, 由以上分析可知输出信号出现严重失真。,2.1.2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问题,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发射结电压下降, 电流放大倍

14、数增大, 反向饱和电流增加。,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温度升高时:,温度对Q点影响动画演示,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放大器,2.1.2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动画演示,静态工作点估算:,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1.2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2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图解分析, 由输入回路求出, 找出 的输出特性曲线,它与直流负载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静态工作点。, 由输出回路列出直流伏在线方程,在输出特性曲线中,作出直流负载线,如固定偏流电路:,(4)读出ICQ,UCEQ的值,1画交流通路的原则,2.2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

15、.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1) 电容为短路,(3) 直流电源作短路处理,动态分析的基础,(2) 电感为开路,1交流通路与交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于Q点,(2) 交流负载线斜率为 :,2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2.2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Q点与波形失真动画演示,例2-2对如图所示电路,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作出交流负载线,并估算最大不失真电压幅度Uom 。,2,直流通路,交流通路,2.2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解:(1)求静态工作点,通过作直流负载线,得:,作交流负载线:,最大不失真电压:,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放大电路的主要性

16、能指标,(1)电压放大倍数:输出交流电压与输入交流电压的比值。,(2)输入电阻:外加正弦输入电压与相应的输入电流的之比。,(3)输出电阻:输入信号短路(即 ,但保留RS ),输出端负载开路(RL=)时,输出端外加正弦电压与相应的输出电流之比。,2.3.1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3.1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3.1 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3.2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交流通路,动画演示,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2.3.2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交流通路,2.3.3 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放大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