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758033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34张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礼记,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事毕,出游于观(读gu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写作背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礼记简

2、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为己,wi,j,m,gun,fn,w,wi,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3、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试翻译全文,1、大道之行:施行。 2、选贤与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 人选拔出来。“与”通 举。 3、讲信修睦:修,培养。讲求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 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 以为亲。用如动词,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亲,名词,指父母。,补充解释:,5、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这里用如动词,可以译为抚育。 子,名词,指子女。 6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所用,为社会效力。所长,顺利成长。7、皆有所养:供养。 8、不必藏于己:私藏。,补充解释:,大道之行

4、也,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施行,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归宿,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

5、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职业、职分,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要去收贮他),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

6、利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全文翻译,1、通假字 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重点词语,与-举(舉) 矜-鳏,亲其亲 子其子,是谓大同 判断句,行 讲 修 孤 独 分 归 闭 兴 作,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1、什么是“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7、的?,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孔子:大同,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世外桃源,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是故谋闭而不

8、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讲信修睦-3、男有分,女有归-,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孙中山,林觉民,与妻诀别书,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中国

9、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 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吗?,温家宝总理提出: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陶渊明 - “世外桃源” 托马斯莫尔 - “乌托邦”,孙中山 - “天下为公”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诗经 - “适彼乐土” 马克思 - “共产主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同社会, 人人受社会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杰出人物的选择,孙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共产党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孟子:陶渊明:范仲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 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飞舞于天空, 无乡邑(y)之殊,无 僻闹之异,所谓大同,所谓太平 也。”,康有为大同书 :,“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享。”,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中国和谐社会,“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障,- 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业。-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八大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