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75801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复习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制度的变化,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清帝 溥仪,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经济的变化,铁犁牛耕,机器大生产,第3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标要求: (1)简述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了解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及其影响。,形体修饰“断发易服” 大众传媒 报刊电影 礼仪习俗 移风易俗 交通通讯 铁水航邮电,认识新史观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新航路的开

2、辟,“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一、二、四”把握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条主线:社会生活变化。两个重点:物质和思想;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四个方面: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大众传媒、交通通讯。,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服饰的变化,1、原因:2、表现:3、影响:,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观念变化。,民间仿效西式服饰,长袍马褂、西服革履并行; 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制度; 民国期间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人们可根据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经济能力选择服饰; 促成中

3、国服饰的改良旗袍、中山装(中西合璧),思考探究:中国服装变革有何特点?,1、西方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并行不悖; 2、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3.服装的改良带有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官定服饰的变革,改革后的西式军服,清政府改革前的军服,中西合璧,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严谨治身,1、“断发”概况:2、不缠足运动: (1)原因:(2)表现:,(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陋习。,鲜明的政治色彩,康有为等人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入学条件,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了民主共和、平等、自由的精神。,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由厚葬变为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原因:新文化运动与国民革命的推动,3、礼节:4、婚礼:5、丧礼:,清末民初见面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中西交往的增多,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 (2)西方民主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清朝,辛亥革命后,清末的传统婚礼,20

5、世纪30年代文明新式婚礼,民国时期,在中国教堂里举行的洋式婚礼,特别说明: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特别说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资本主义国家接轨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讨论为什么近代社会生活会发生变化?,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

6、猛烈冲击。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主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政府改革、政治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合作探究,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有利于列强的侵略,促进了反封建、倡民主运动的开展,促进

7、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有利于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经济:,思想:,政治:,消极:,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评价:,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广大农村地区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仍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民众开始产生新闻观念,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后,申报,1、报刊,三、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大众传媒的变化,晚清上海望平街报馆一角,上海申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点石斎画报,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上海徐园,丰

8、泰照相馆,定军山,难夫难妻,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有声片,思考: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1)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2)推动了国内社会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3)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 (4)一定程度上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提醒】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冲击的产物。如: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 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侵入中国。 3、洋务

9、运动的推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4、爱国热潮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近代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四、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和通讯的变化:,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分布不平衡; 被帝国主义控制和掠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四、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和通讯的变化:,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艰难发展,水运依然艰难发展

10、,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逐渐挤占航运业,真正起步-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 水上飞机,北洋政府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路线,较快发展,中国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取消,中国自办电报开端-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到改观,1、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生活多姿多彩。,近代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影响,积极:,消极:,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加重了中国的殖民地色彩

11、。,单元体系构建,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工业革命,(一)旧的瓦解: 鸦片战争洋货涌入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二)新的产生: 1、新经济形式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2、新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交通、通讯),原因工业文明,结果中国经济变化,(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

12、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从结果看: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工业文明对我国的冲击是全方位、深层次的。2)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从根本上说就是近代西方文明相对于中国近代落后文化的先进性,导致了这些变化的产生。4)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合力影响,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但不能认为西方列强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功臣。,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