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75412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安全输液的护理管理,2,静脉输液的现状,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静脉治疗比口服药物有更大的风险,常可以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重视自己的权利,护患纠纷不断涌现。,3,什么是安全输液?,安全输液应在保证容器内溶液是无菌的,符合国家药典要求的前提下,在无菌层流通风柜内进行药品配置。输液时应保证在密闭状态下(无需进气针)进行输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菌液体在配置药液后,药液依然保持无菌。密闭的输液方式是保证将这一无菌状态持续到输

2、液结束。,4,安全输液的重要性,既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我们必须提高对安全输液概念和安全输液要点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认识 ,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并认真探讨和研究,杜绝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5,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发热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人体内的量、质和患者的个体而异。但一般的规律是 : (1)输液后很快出现的反应一般为药物过敏反应 ,如青霉素类过敏呈闪电式

3、反应。 (2)在输液开始后 20 min内出现 的反应,其原因可为药物变质或是液体和输液器内受细菌或毒素污染所致。 (3)输液 56 h出现反应可能同输液时间过长 ,药物暴露过久反复加取药物引起污染所致。,6,输液反应,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对于儿童尤其是心肺功能不良的患儿,输液速度过快可引起患儿局部或全身的不适或病情恶化,特殊是滴注含钾、钠、钙、镁等离子的药物时。且滴注过快也可引起内毒素阈值低的敏感儿发生输液反应。即使细菌内毒素检测合格的产品,一旦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人体内的内毒素因短时间冲击累积超过个体耐受阈值,对体质较弱和敏感性较高的儿童可引起发生输液反应。1,1、俞培英. 输液

4、反应相关 因素及应对措施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16):77-178.,7,输液反应,3、静脉炎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2。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症状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68,8,输液反应,4、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净、导管连接不紧、输液完成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造成。进人静脉的空

5、气 ,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人肺动脉,并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 ,因而损害较少 ;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人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 ,而致病人死亡。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患者感到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9,输液反应,4、液体外渗 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或留置导管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症状为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10,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1、质量监管因素,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体质是护理安

6、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核心制度执行力不够,是造成输液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护士方面:低年资、新人科的护士,实习护士,情绪波动 、平时工作欠严谨的护士 ,护理工作的繁忙 、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增多。(2)患者方面:病情变化快、输液时随意走动等使输液存在隐患。,2、人员方面因素,11,静脉输液存在的不安全因素,3.输液技术因素,(1)药品因素:药物浓度过高、保存不当造成的漏气、配伍不当等。(2)操作不当:药品配置后放置时间过久、添加药液时反复刺穿橡胶塞等。(3)无菌观念不强:操作前不注意洗手、碘酊、乙醇等消毒剂不合格等(4)输液器具质量低,微粒数值超标:由于进气针过

7、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 ,经过药液的洗涤 ,空气的细菌和尘粒进入药液,可造成液体污染。,12,谈谈微粒污染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配药是输液的重要环节,但至今 98以上仍是护士用传统 的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 ,既耗时、费力,又不可避 免有细菌和多种不溶性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和对人体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3。3、李雪莉,吴小平,戴后清静脉输液配药器具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J护士进 修杂志 ,2003,18(11):10301032,13,谈谈微粒污染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如今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

8、越得到人 们的关注。中国药典(2005版)明确规 定:标装量为100 ml或100 ml以上的静脉 用注射液1ml中含10 F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 过12粒,含25F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为此,对输液配药技术加强质量监控,减 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以提高配药质 量,保障输液用药安全,减少微粒对人体 的危害尤为重要 。,14,谈谈微粒污染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概念及种类: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m,少数可达5O300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

9、、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5,输液微粒的来源,1、胶塞是微粒的主要来源,使用瓶塞为橡胶的静脉输液瓶时,刺破瓶塞时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微粒及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微粒(mm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27,预防静脉炎的发生,3、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血管损伤:输注高浓度,大分子溶液的脂肪乳,氨基酸等液体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并给足量的稀释液稀释。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浓度及注意事项掌握配伍禁忌,先输入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入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碳酸氢钠,氯化钾,红霉素,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时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壁,提高血管使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