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375306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课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提示:,1、整理自己搜集到的或听到、看到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 2、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所发生的事情。 3、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怎么写 4、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5、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丰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民族艺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古

2、诗文化,传统节日,一、,1、春节,春节的习俗 : 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压岁钱、吃团圆饭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春节的活动:春节活动的种类、春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过春节的感受:,“压岁钱”的传说由来,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为什么会得到压岁钱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

3、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年的传说,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

4、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2、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

5、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A、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 悬艾叶菖蒲、佩香囊 B、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C、

6、端午节的活动: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D、端午节给你感受:,其他节日,菊花酒,茱萸,重阳节,小提纲1,题目:节日名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第一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第二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第三自然段:写出该节日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 第四自然段: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些特点。,重要词汇,春节: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送旧迎新 、喜气盈门、彩旗飘飘、人山人海 、团团圆圆、礼花和鞭炮 端午节:悼念屈原、粽子、艾草、香囊 中秋:中秋阖家团圆,二、,民间工艺,1、剪纸,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有

7、1500多年的历史了。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剪纸的分类,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2、中国风筝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

8、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小提纲2,题目:民间工艺名称(剪纸、风筝、) 第一自然段:介绍该工艺的历史 第二自然段:介绍该工艺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该工艺品进行描述,或介绍其制作过程 第四自然段:这个工艺品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些特点。,二、古诗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9、, 粒粒皆辛苦。,小提纲3,题目:我最喜欢的古诗 第一自然段: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第二自然段: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两 句,并说明原因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从该诗中体会到了一些什么,联系中国的一些传统美德及细想,扩展开来说说。,范文1: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

10、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数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烟火。晚上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园里正举行烟花比赛呢!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

11、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各异,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云宵,还有像一个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见这样美丽的烟花心里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几十万倍。”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这烟花一定比你们的好看,可是,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喜庆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

12、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剪纸,同学们,剪纸可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它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算一下,已经传了60代人了! 其中主要的剪纸的纹样有:人物、动物、文字、花草树木。人们把剪纸贴在窗户,这个也就叫窗花,这样能让我们的家更加美丽。奶奶还告诉我剪纸不仅可以做窗花,还可与做门神,用来 辟邪呢。我国许多农村妇女都心灵手巧,用剪刀左剪一下右剪一下,就能剪成无数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动物,花草,人物等图案。我眼前就放着一只美丽的小兔子。它全身通红,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轮廓线里用剪刀密密地剪了许多小齿,好象它绒绒的毛。它的身上也“长了”许多绒毛,还装饰着舞动的花,可爱极了。只见它正皱着眉头奔跑着,似乎在想:我怎样才能逃脱老虎的手掌心呢?看着这张剪纸,我想: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啊,人们居然能把一张简单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而且还栩栩如生。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文化多爱惜啊,1500多年了,都还在传承着,真了不起!我以后也要认真的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