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72387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论(1)(1)总体性论述孙家红经济史研究散论认为经济史是一个特殊的学科领域, “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其产生的时间、学科的性质以及研究的取向,都是值得很好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王东农业、新石器、陶器三大技术创新论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新论认为农业起源、新石器起源、陶器起源这三大创新分别实现了产业创新、工具创新、日常生活用具创新,为文明起源奠定了三大物质技术基础。郭沂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将社会形态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认为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

2、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相应的五个阶段。毕道村、肖翠松论中西封建时代城乡经济关系的不同性质认为,由于西欧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权与货币权关系截然相反,致使两者城乡经济关系大相径庭。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辨析指出,专卖政策与重农抑商的区别极为明显,二者既表现为实施动机上的不同,也表现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不同。作为封建国家在工商领域的两项基本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二者一直并行不悖的得以推行和实施。专卖制度和官营商业的存在并不足以否定重农抑商政策。梁宏志、曹端波论中国古代专卖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关系从“长时段”理论进行考察认为专卖制度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其是否阻碍或促进

3、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其放在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时段”里进行考察,才能明晰其在整个历史上的作用。李绍强论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政策的变革认为在封建社会,国家控制工商业是既定国策,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姚登权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滞后的人文思考认为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主要在于封建统治者重农轻商的治理思想。土地制度与产权利用出土简牍研究秦汉土地制度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高敏从张家山汉简看西汉前期的土地制度认为二年律令中的的问题指出,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所提出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以及说范蠡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甲骨卜辞中的“在圃渔”的“圃”字甲骨原文作

4、“甫” ,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曾雄生“却走马以粪”解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做了阐释,认为“却走马以粪”是肥田的一种方式,即中外农业史上普遍存在的将家畜停留在大田中,通过遗撒粪便而直接给大田施肥的一种原始的施肥法。对此观点,游修龄有异议。在再论“却马以走粪” 一文中指出, “走马以粪”并非指以马粪肥田,而是一种骑马或走马播种的方式。康德文等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进步之考评认为战国时期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质地上和种类上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樊志民战国秦汉农官制度研究认为战国秦汉时期以大司农系统为主体的农业管理机构与太仆、少府、水衡所属农官以及郡县乡里农

5、官,共同构成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张泽咸著汉晋唐时期农业一书对秦汉、六朝以及隋唐时期的农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农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各个地区在汉以前和唐以后的农业发展源流及其演变。张泽咸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认为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在先秦时期就足以与关中、蜀中相埒,在秦汉时期,海河平原地区开垦了不少荒地,农业经济获得了稳定发展,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河北平原经济繁荣的基础。李炳泉西汉西域伊循屯田考论对西汉在鄯善伊循城的屯田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伊循屯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鄯善国并进而威慑南道诸国。颜玉怀等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经营形式选择认为氏族组织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生产组织,其后演变为以奴隶主或封建领主占有土地为单位的生产组织。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运用于农业后,生产组织演变到最小单位家庭个体。(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