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1556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乳源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张理淼,概述,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是指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种类:风疹、水痘、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出血热、猩红热、丹毒、药物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川崎病,病因分类,感染性:病毒感染: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细菌感染:猩红热、败血症 非感染性:变态-免疫性疾病药物热血液病所致皮疹蚊虫叮咬等,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诊断要点,流行病学史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着重学习:手足口病、水

2、痘、幼儿急疹、川崎病,风疹,由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先有轻中度发热,呼吸道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粉红色小斑疹,斑丘疹,最早见于面部,1天内蔓延至颈、躯干、四肢、分布稀疏,有轻微痒感,枕下,后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淋巴细胞先低,继而升高,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明确诊断很重要。,水痘,多发于儿童,亦见于成人,全年发病,冬春季较多发,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起病急,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分布于头、颜面、躯干,呈向心性分布,变化快,初起红色小丘疹,很快成小水疱,部分继发脓疱,较大水疱。皮疹演变顺序为斑疹、丘疹、疱疹、感染后形成脓疱、结痂、同一时期同一部位可有各种皮疹混合。

3、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出疹后不留痕迹,并发症少,成人水痘症状重,高热,皮疹多。,麻疹,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风疹重,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儿童,四季都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以发热,呼吸道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等为主,特点:先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高热,流泪,流涕,咳嗽,3-5天出疹,持续4天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留有脱屑和色素沉着,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此有鉴别意义,病后2-3天可在口腔黏膜见到特异性小白点,周围红晕,为科普利氏斑(koplik),有确诊意义。,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表现为突发高热,达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

4、退时全身出现淡红斑疹、斑丘疹,肘、膝以下及掌足等部位多无皮疹,经1-2天皮疹隐退,不留痕迹,患者枕后、颈淋巴结肿大,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是本病特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中度发热或高热,常持续5-10天,有弥漫性伪膜性扁桃体炎,腭部有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约1/3患者在病后4-5天出现皮疹,躯干、上肢鲜红麻疹样皮疹,少见猩红热样、疱疹样、多形红斑样皮疹,淋巴细胞升高,且有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上。特点:发热,伪膜性扁桃体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大量异形淋巴细胞。,病毒性出血热,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以发热、出血皮疹、

5、休克、少尿、肾衰为主。特征: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瘀斑,登革热患者四肢、颜面腋下软腭散在瘀点、瘀斑,并可出现红斑,斑丘疹,风团样疹。,猩红热,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冬春发病率高,突然高热,咽痛,扁桃体红肿,1天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红斑,融合成片皮疹,间界线不清,颈、肘弯、腋窝、腹股沟部皮肤皱褶处皮疹线条状分布,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皮疹48小时达高峰,弥漫性猩红色起病7-8天,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伴糠样脱屑,早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6、,特点:高热,扁桃体肿,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丹毒,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小腿、颜面,多单侧出现,足癣、鼻粘膜破损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颜面丹毒原因,发病急剧,先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迅速扩大,红斑上可现水泡、血疱自觉痒痛,肿胀,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特点:发热,单侧小腿、颜面部皮肤红、肿,热、痛。,药物性皮炎,药疹,为药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药疹形态多种多样,其中荨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表皮松解型,泛发性脓疱型,药疹分布广泛,可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临床应与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特点

7、:明确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初次用药7-10天后发病,再次用药数小时或1-2天发病,皮疹突发,除固定性药疹外,多呈全身对称性分布,色鲜红,剧痒,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诊断需根据病史,特别是用药史与皮疹关系综合分析,判断,若感染性病用药后病情未能控制,又发生了药疹,治疗非常棘手,需权衡利弊,谨慎用药。,急性荨麻疹,全身大片皮肤出现红风团,痒剧烈,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可伴有高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临床需鉴别感染性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以便针对病因治疗。 3、重症多形性红斑:突然起病,高热,头痛,乏力,全身广泛分布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瘀斑,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吸道

8、粘膜大片糜烂性坏死,可伴支气管肺炎,消化道出血,肝、肾损害等,病死率达5-15%,需及时抢救。特点:全身症状重,短期内进入衰竭状态,口腔粘膜广泛受累,目前认为是严重抗原体变态反应,变应原:微生物,药物,肿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15-40岁女性,临床症状多种多样,90%有不规则发热,。95%有关节痛,肿胀,80-90%有皮损,主要是:面部蝶形水肿性红斑,严重者发展到整个颜面,颈前,四肢,躯干,日晒加重,趾指屈侧大小鱼际,甲床有紫红斑片,毛细血管扩张及点状出血,四肢可现皮下结节,多形红斑,紫癜,坏死,结痂等血管炎皮肤损害,及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粘膜亦可出现损害,如:眼结膜炎,下唇,口腔,咽

9、粘膜红斑,瘀点,糜烂,溃疡,同时伴多脏器损害,如:心血管,肾,呼吸道、消化道、中枢神经、血液系统损害,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ENA-Ab(+),临床上对原因不明发热,皮疹患者,特别女性应及早做抗核抗体等特异性检查。,皮肌炎,主要以红斑、水肿为主的皮炎和以肌肉痛,肌无力为主的肌炎,常伴不规则发热,关节肿胀疼痛,皮损好发面部,可累及颈、上胸、肩背、前臂、头皮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斑是本病特征性皮损,慢性皮损红斑上有干燥鳞屑伴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肌炎常侵犯四肢近端肌群,颈部肌群,咽喉,表现为肌痛,压痛,无力,吞咽困难,喑哑,有鼻音,其呼吸困难,咀嚼困难,心肌炎,血清肌酶增高,肌电图

10、肌源性损害,成人皮肌炎,40-60岁高发,常并发恶性肿瘤。,淋巴瘤,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皮肤剧烈瘙痒是本病3大表现,皮损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节斑块、溃疡见于晚期患者,非特异性皮损多见:红斑苔癣性变,麻疹样、结节红斑、荨麻疹样、鳞屑病样损害,红皮病性皮肤体细胞淋巴瘤也往往有发热,全身发红,脱屑,血中有sezarg细胞。,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大多见于成年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进行性衰竭,貧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肝脾淋巴结肿大,特殊皮损: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肿块、溃疡、红皮病。皮损局限某一部位或全身分布,若患者发热,顽固不退伴皮疹,血细胞下降,淋巴结肿大,及时骨穿、组织活检。,川崎病

11、,1、发热持续5天以上,可达40,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侧球结膜充血,无分泌物。 3、口咽充血,呈鲜牛肉色,唇干、红、皲裂及血痂,杨梅舌。 4、早期肢端实性肿胀,掌跖红斑,晚期甲床下皮肤交界处膜状脱皮,重者掌趾大片脱屑。 5.、躯干部多型性或猩红热样红斑,但无疱疹。 6、颈部淋巴结肿胀,为非化脓性。达不到6项中5项称不典型性川崎病。一旦发现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亦可确诊本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定义,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主要由柯萨奇A16及肠道病毒EV71型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12、,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神经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第一期,手足口出疹期) 1)急性起病 2)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13、。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二)重症病例表现 (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

14、、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3、血气分析: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4、脑脊液检

15、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5、病原学检查: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6、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四、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二)确

16、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三) 临床分类。,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

17、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五、鉴别诊断,(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