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3712539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途径探索摘要:趁学生正处在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最佳时期,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让他们多花点时间来诵读一些范文,积累一些文言知识,识记一些精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质疑,这样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才会才思敏捷、出口顺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诵读;积累;想象;质疑1.诵读是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程瑞礼在朱子读书法中说:“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 ”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让学生多熟读背诵一些文质皆美、深浅适度的文言诗文,在头脑

2、中多储存一些文言信息,对认知迁移、阅读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悉课文,逐步加强理解,直至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别于一般的死记硬背,它以宏观驾驭微观,以微观充实宏观,循序渐进,反复诵读,由读到懂,由懂而用,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文言语感,才能培养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在涵咏中提高品位。指导学生诵读时,应让他们养成几个好习惯。 1.1 边读边思。思,是对文章的感悟不断加强的过程。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是诵读的头一步,也是诵读的基本要求。如学生w诵读六国论时,可以让他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大概主张,思考

3、文势规模,思考纲目关键,思考警策句等等。 1.2 边读边品。品,是指品味文章写法上的妙处,品的过程是体验文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如学生诵读赤壁赋时,可以品味文章优美的词句,品味诗情画意的境界。 1.3 读出形象。诵读将诵读者带进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发展了诵读者的思维力。如学生诵读项脊轩志时,可以通过朗读“娘以指叩门扉”的“叩”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读出一位可亲可敬、疼爱子女、知书达礼的母亲形象。 1.4 读出感情。优秀的文言文都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诵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之

4、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之心,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如学生诵读五人墓碑记时,可以和作者张溥,可以和豪杰之流一起“扼腕墓道,发其志土之悲” 。 1.5 熟读成诵。读是吸收,是积累。熟读成诵,是最好的吸收,最好的积累。古人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没有足够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2.积累是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必由途径 古人重视“积学以储宝” 。 “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w坚好,蓊郁其干基。 ”植树必须固本荣枝,使根、干壮实,茎叶繁茂,才能开出鲜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学习文言文更需要丰富积累。有了丰富的积累

5、,才能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分析能力,才能“使人精确”(培根语),才能全面提高文言文素养。并且,积累丰富了,还能减轻学生的大脑负担,让文言文丰富的资料成为“第二大脑” ,这样运用资料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八面来风、“得来全不费功夫”了。指导学生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勤查工具书,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要了解的知识或材料。充分利用文言工具书,把它当作百问不烦的教师,解难释疑。工具书体积小,内容丰富,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便于携带,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资料。经常翻阅,经常识记,经常积累,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可以成为“活字典” 。 2.2 结合文言作品,抓住关键,有计划、有目的、按要

6、求地积淀文言语言知识。如学习实词,重词义的比较与拓展,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注意通假字现象,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等内容。学习虚词,重以较与归纳,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古今虚词的差异,辨析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等内容。学习语法知识,注意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几种句式等内容。 2.3 还应积累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积蓄古人高尚的w道德情操,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积累语言的素材,积储优美的篇章等等。 3.想象是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力

7、就没有创造。 ”由此可见,侧重思维深度的拓展式想象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想象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相关。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项富有生气的活动,更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想象可以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为散为虚,化浅为深,可以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到创意的亮点。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思维的连动性,让他们全面深入地沉浸在文言文学习中。 学习一些故事、寓言性质的短小篇章,如庄子的秋水 、 庖丁解牛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文章,教师可以不事先告诉是哪篇文章,而是先出示蔡治中的漫画,掩盖掉所有的文字,让学生发挥想象,

8、设计对话,自己编写故事。继而再出示蔡治中的画面配上的文字和对白,最后才现出原文。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加深印象。当然学生编的故事不论在情节上,还是在语言上都与原文有较大的出入,但学生在编制、想象的过程中已经开动了脑筋,动用了他们学过的文言知识,这也正达到了教师设计的目的。 w想象还突出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古典诗歌语言精炼,具有诗情画意。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指导学生借用原型,对诗歌的某些意境予以拓展,那么无疑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审美感受。 例如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就是一首“语淡而味终不薄”之

9、作。其中颔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屋内的陈设、禾场谷垛的形状、圃中的色彩、蔬菜的种类、宾主频频举杯的神情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想象,学生既可以欣赏到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又可以感受到淳朴诚挚的宾主情谊,理解到诗人忘却浮名浊利、抛开孤独抑郁的超脱思想。这也就激发了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自由感,从而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潜力,使其产生了审美激情,张扬了审美个性,并且产生了深刻的审美体验。此外,将古诗、文言文改写、扩写和即兴表演等都是拓宽学生想象空间、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好的方法。 4.质疑是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的特定途径 学生有怀疑精神,往往是创新的

10、开始。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文言文教学中,极易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创造学生质疑的环境,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让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质疑的水平。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不同的w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不要妄加否定,而应鼓励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敢于怀疑的无畏精神,以此来支撑他们独特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便会勇于表现自我,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无疑会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莫大的帮助。

11、 在学屈原的离骚(节选) 时,学到“肇锡余以嘉名”一句时,学生根据注释,得知“锡,同赐 ” 。于是立即有学生对我以前读过的“刘禹锡”的“锡”的读音质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古人名与字存在某种联系的知识点,认为“锡”应念 c,不应读x,理由是刘禹锡字梦得。推究其实,他大约是其母于妊娠或产前梦见此子为大禹所赐,故名其“禹锡” ,字之为“梦得” 。应该说,学生的这一质疑,发现了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极其细小的环节的错误,当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史记选读选用了魏公子列传一文,明朝人茅坤曾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司马迁怀着敬意以典型事例将信陵君写得有血有肉,突出了他的高义。有

12、一个学生对信陵君的为人质疑,他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只是为了救他姐姐平原君夫人,因此他的所谓的爱国有假公济私之嫌。 ”我并没有简单否定他的这种大胆的论调,而是因势利导,趁机展开班级大讨论,让学生明白了解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深广意蕴。课后又鼓励学生搜集、阅读全文,w以便进一步更深刻地理解信陵君的为人。通过这次质疑,学生更加明白了“人无完人”的含义,对人的评价自然可以见仁见智。而且大家对信陵君人情人性之美的深度挖掘也体现了学生思想的成长和感情世界的美好。 当然,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例如比较、读史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趁学生正处在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最佳时期,大力加强文言文教学,让他们多花点时间来诵读一些范文,积累一些文言知识,识记一些精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质疑,这样以后在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才会才思敏捷、出口顺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