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371233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 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 的阶段性战略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独资化;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合作;竞争论文摘要本文利用收益成本比较模型分析一般性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模式验证跨国公司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展模式趋于独资化的倾向得出作为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与趋势进而阐述外资与中资银行合作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中资银行面对外资银行应分阶段选择合作与竞争策略一、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w中国银行业进入后 WTO 时代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不受地域和客户的限制开展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公平竞争但是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外资银行的强大实力和多年全

2、球化运作经验面前中资银行短期内不可能获得绝对占据上风的竞争优势双方虽然在同一环境内但是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同时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我国政府的协助和支持其多年在本土经营的网络和理念根深蒂固是中国民众长期信赖和依靠的银行显然在此方面双方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相当明显究竟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中资银行又该在这样的对垒中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否能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合理地应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入侵和挑战不仅能使在国内市场上垄断经营多年的中资银行在“鲶鱼效应”作用下开始关注更高效、更合理的发展途径而且理智的应对思路和方案也有利于中资

3、银行在未来合作与竞争共存的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保持优势站稳脚跟也更有利于中资银行实施内部改革提升内在竞争力加速规模化尽快走向世界成为有全球影响w力的金融集团此外双方和谐相处还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足发展和中国金融安全的稳定能否处理好双方关系将双方的优势发挥出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也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在全球的影响力二、问题的提出对于双方关系的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资银行兵临城下中资银行大敌当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坚决地固守阵地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银行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阻挡合作已成为必然不如干脆摆出合作的架势与外资银行一道重新洗牌将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市场

4、重新分割会使中资银行的实力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提升扩大其市场份额两种观点一种是“主战”另一种是“主和”但无论哪种观点其本质都在于如何使中资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挑战的情形下尽快提升自身实力维护中资银行利益然w而两种观点都对如何处理中外资银行关系考虑得过于片面没有从外资银行作为跨国公司的特殊形式来分析其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把握中资银行在处理对待外资银行的关系上究竟选择是合作还是竞争单纯的正面竞争是不明智的选择那么如果选择全面合作又如何呢双方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自己竞争所必需的优势但是又有面临丧失各自固有优势的危险并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双方在合作上也不会选择全面推进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双方

5、的关系呢三、问题分析(一)基于收益成本比较模型的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模式分析w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保证风险最小化因此分析跨国公司选择合资或合作还是独资市场进入模式一般从成本和收益方面来考察美国学者康垂克特(F.J.Contractor)和罗润积(P.Lorange),1991 年提出了收益成本比较模式全面地考察了决定合资或合作与独资选择的若干因素其具体形式如下当(R1+R2)+(C1+C2)-(R3+R4)+(C3+C4)(1-a) 时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反之则采用独资方式其中 R1、R2 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增加的直接与间接收益 R3、R4 是合资或合作相对

6、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与间接收益 C1、C2 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与间接成本 C3、C4 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增加的直接与间接成本(1-a) 为合资或合作对方的利润分成该模型表明当合资或合作方式相对于独资方式所带来的净收益大于合资或合作对方的利润分成时合资或合作方式优于独资方式跨国公司获利反之实行独资方式对跨国公司更有利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东道国企业对本土政策环境比较了解跨国公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关于东道国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竞争对手、产品的分销渠道以及原材料供应等信息加上合资或合作方与当地政府比较熟悉跨国公司就可以减少与政府间的行政摩擦相对于独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合资或合作企业所

7、拥有的额外收益即 R1、R2 另w一方面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或合作看中的就是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经验、国际性知名品牌以及其独特的产品这些无形资产是跨国公司取得高额利润的优势所在若采取合资或合作形式东道国企业就可以通过边干边学、搭便车等形式逐渐掌握这些无形资产因此可以说这些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减少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也即R3、R4C1、C2 可以看成是合资或合作相对于独资所降低的风险成本因为文化差异和东道国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采取合资或合作就可以减少这种风险而独资的风险成本则很大 C3、C4 可以认为是跨国公司采取合资或合作所提高的合作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合资或合作双

8、方进行谈判所花的时间和金钱、管理上的冲突与摩擦、决策上的不一致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决策、生产、销售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和东道国本身环境的变化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发生变化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经验越丰富对东道国的市场越了解R1、R2 就会减少合资或合作的优势就会削弱;当跨国公司改变其生产结构生产更具特色、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时采取独资或控股对其更有利根据经验分析跨国公司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时一般直接采用独资方式因为这些国家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大体相似且与国际接轨跨国公司比较熟悉;而他们进入发展中国家时一般采用合资或合作控股独资这一逐步w过渡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这些

9、国家的市场环境不十分了解模型中的 R1、R2、R3、R4、C1、C2、C3、C4 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跨国公司在市场内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的(二)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模式数据分析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三种模式合资、合作、独资方式的比重不断变化中外合资实际投资比例经历了一个波动的过程从 1979 年的 15.57到1987 年的 69.73%,再下降到 2004 年的 27.89中外合作实际投资比例从 1979 年的 84.2%一直下降到 2004 年的 3.0独资实际投资比例从 1979 年的 0.24上升到 69.11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模式逐渐倾向于独资事实说明跨国公司进

10、入东道国的时间越长其独资化趋势越明显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拥有的可以使其独资化的资源越来越多这也验证了收益成本模型的适用性(三)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历程及趋势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历程看其发展战略一般为四步w第一步与中国企业建立贸易关系通过国际贸易一方面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开始试探性的投资为以后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产品与市场基础第二步建立生产基地在中国通过独资建立分支机构或通过合作、合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中国欲融入世界经济的愿望、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其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等资源相结合大幅度低成本生产从而适应其全球

11、化战略第三步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其在中国的生产基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中国作为其全球营销策略的一部分其合作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上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增加其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第四步主导垄断不断使用其创新产品及营销手段将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试图垄断或主导其所在行业的市场形成垄断优势按投资方式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百分比w0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4 年 1 月-11 月)目前多数跨国公司的战略已经发展到了第三步将中国从“世界工厂”的观念转变到“世界市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 13 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和中国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趋势说明其欲加强对在

12、华投资的控制权和在中国市场占领行业市场主导地位的意图独资化倾向已证明跨国公司有足够的资源和经验独立经营只有当其市场占有量达到了一定的份额时跨国公司才可能有信心独立经营将各种优势从合资合作企业中收回并入到独资企业中这就证明了其处于第三阶段的后期并将逐步向第四阶段即主导垄断阶段过渡(四)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模式变化验证了收益成本比较模型的适用性与正确性外资银行是提供以货币为载体的并提w供金融服务的跨国金融百货公司属于服务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必然会体现在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上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要经历建立贸易关系建立生产基地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主导垄断市场的

13、战略历程但外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这种特殊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其金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不可分离的因而其进入中国的策略历程不可能从贸易开始而是跳越一般跨国公司的前两个策略阶段直接进入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跨国公司发展的策略历程来看其必然期望进入主导垄断市场的策略阶段因而其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上也必然要体现出跨国公司发展模式的特征即合作、合资、参股等模式发展到控股、独资的模式上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合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外资银行增加 R1、R2减少 C1、C2 其合资或合作获得的收益将远小于模型中不等号左边的部分收益成本模型(R1+R2)+(C1+C2)-(R3+R

14、4)+(C3+C4)(1-a) 成立所以外资银行选择合资合作是必然的但与跨国公司发展一样外资银行的R1、R2、R3、R4、C1、C2、C3、C4 也是在动态变化的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合作一定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即 R3、R4 增加而当中资银行的实力不断增强其谈判能力也会显著提高合资与合作中的摩擦也会逐渐增多 C3、C4 会增加模型中不等w号左边的部分会逐步缩小合资、合作对外资银行来说就不再是必要手段了四、中资银行现阶段应采取的具体策略以上的分析已经能充分说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策略过程中资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采取阶段性的措施来应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扩张在不断发

15、展自己的基础上与其竞争长期来看中资银行应该选择阶段性而不是从一而终的策略首先选择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策略在合作中保持竞争意识和观念防止最终变成外资银行的傀儡和入侵中国金融市场的工具随后在成熟的时机选择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策略在目前情况下选择以合作为主才能真正从外资银行那里学到国际化的理念来培养自身竞争力为后期竞争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与外资银行建立审慎的战略联盟w通过战略联盟,中资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合作时,不能因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盲目决定,而要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应该看欲参股的外资银行战略目标是否与自己一致;其次,要注

16、意外资银行的性质,由于境外商业银行、境外投资银行和国际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战略目标存在差异,中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外资银行;再次,对于合作双方由于国情不同而出现的非原则性问题,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但对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损害其他股东合法利益的要求应予以拒绝,不可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降低标准、放弃原则中资银行要明确战略合作的目的是最终实现长远的自我提升与飞跃不是仅仅获得当前合作所得的利益而放弃后期的发展(二)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金融业开放的主要障碍在于银行体系中积聚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能否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既关系到中资银行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开放金融服务后国内银行能否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问题“中资银行应加强内部监管和制约机制、强化贷款评估、审查和监督机制,以保障贷款的安全,减少不良w贷款发生的比例在不良资产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合作要利用其成熟的处理方法充分改善中资银行的资产结构”要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事激励、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有条件的银行尽快上市 200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