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709994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史 阶段特征(先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古代史阶段特征,(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过渡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589年),五,六,四,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教材知识回顾】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王位世袭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宗法

2、制、礼乐制度是联系紧密的三项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宗法制内涵及社会遗存现象的认识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西周社会制度的影响。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

3、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A、D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而B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答案:C,宗法制的内涵及影响 1.内涵:宗法制是用来规定宗族内嫡庶亲疏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时点拨】宗法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考命题特别注重对宗法制内涵及对后世社会遗存现象的影响的考查。复习时应特别注意对宗法制特点及与宗法制有关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认识。,2.影响 (1)对西

4、周的影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2)对后世的影响 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

5、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分封制影响及秦朝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迁移秦朝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如图示: 答案:C,【即时点拨】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等行政制度,是高

6、考命题的重点, 主要利用图文材料,考查考生分析判断、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分析三种行政制度的特点,说明三种制度对当时产生的影响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的特点及影响 1.分封制 (1)特点: 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周王和受封诸侯以人口、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 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再分封下属,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2)影响: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形成“天下共主”局面的作用。但受封诸侯相对的独立性和世袭制,又成为导致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祸根。,2.郡县制 (1)特点: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管理制度。郡

7、县官吏由皇帝任免,且不能世袭。郡县长官只领俸禄,没有封地,必须绝对服从中央。,(2)影响: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3.郡国并行制 (1)特点: 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内实行郡县制,郡国并存。 西周分封制度的再现。 (2)影响: 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诸侯国的势力不断膨胀,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经过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

8、“推恩令”,名存实亡。,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的理解 3、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题思路】本题为一道图文材料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下农业的特点。解答时一是结合题干时间“汉代”和图片获取信息;二是迁移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的基础知识,逐项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C项错误;题干和图片中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内容,并且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日益普遍化,故D项错误。该图片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改进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景,反映了古代小农经

9、济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B,【解题技巧指导】 图表类选择题的解法: (1)抓图示:仔细看图表,概括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 (2)看文字:图表类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错漏。 (3)重联系:将图表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对选项逐一斟酌,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即时点拨】古代小农经济及与之相关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在高考中命题频率很高。估计今后命题还将从耕作方式的演变历程及影响,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小农经济与封建专制制度、科技思想、人们生活观念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命题考查。,

10、对小农经济的理解 1.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伴随着生产工具不断进步。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2.影响 (1)积极影响: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11、展。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存在的基础,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 4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和理解能力。据材料,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分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而分析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由此判断选C。A项轻徭薄赋意思是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

12、行宽松的政策,材料没体现;B项均贫富与材料不符合,而且孟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此观点与其阶级立场矛盾;D项贵民轻君是孟子的观点,但材料没有体现此观点。 答案:C,【即时点拨】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命题考查。命题主要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集中考查对道、墨、儒、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理解。今后仍将继续重视儒、墨、道、法四家的主张及各家主张的异同点的分析比较,从时代特征和阶级特点上理解认识各家主张。,对道、儒、墨、法家思想的认识,一、全面评价儒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 (1)“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及的一系列思

13、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2)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2)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3)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具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14、。这对今天的促进民生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荀子的民本思想 (1)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对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的“民本”与西方的“民主”,“民本”与“民主”中的“民”的含义是不同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臣民、子民、黎民,他们在政治上并没有实

15、际权利和地位,是被统治者。而且“民”本身也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和法权观念。近代“民主”思想的“民”已演化为公民、国民,是享有独立平等自由权利的国家主人。这两个概念虽仅一字之差,但不是一回事,它们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思想主体不同;思想前提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古代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为主体的,体现的是治国当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统治者注意的是民生、民利、民情、民怨。即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以君为主体的,于治民之中而发出的“为民”之音,使君臣“牧民”“役民”才是“民本”的目的。民主思想是以人民为主体,人民治国,人民在国家政权中当家作主,这在古代社会是根本做不到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治为前

16、提的,古代社会强调的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民本思想最终是为封建君主统治服务的理论工具。而民主思想是以法治为前提,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是国家的公民而不是臣民。民本思想是以封建的小农经济为基础。而民主思想是以高度发达的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它最初产生于人身解放和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的明末清初,但它的深入人心是从西方引进,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民主才流行起来。,【典题训练】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 “政在得民” “民贵君轻”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 B. C. D. 【解析】选A。体现了统治稳固关键在于得到人民支持;体现了重视人民的力量,故符合“民本”思想。体现统治者用人的思想;体现做人的原则,以他人为参照,不断反省自己,故排除。,二、分析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及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思想科技文化的变化。主要表现: 1.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