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370636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丁(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已风化难识。,褒禅山及其名,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并建褒禅寺。而今过去千载,慧空禅院早已灰飞烟灭。现于其址修筑庙宇,只是今人复活过去的历史,续写昨天的故事。无论如何,褒禅山也是一座相当平淡的山。登泰山而翻阅历

2、史长卷,游桂林而观看水墨山水,攀黄山坐叹造化神工,览九华心熏佛国烟香。褒禅山无此佳境。幸而由于历史的偶然,宋王安石到此一游,留有一记,山遂以文名。,王安石雕塑,华阳洞入口,坐落在褒禅山西南面半山腰上的褒禅寺,入洞后需要乘坐约5分钟的船,回步厅。据说王安石是走到这里放弃的,所以起了这个名字。,王安石其人,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

3、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像,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课文提示,游褒禅山记是作者通过一次十分扫兴的游历来阐发道理的说理性散文。作者借游褒禅山,阐发了人要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和治学处事必须“深思慎取”的道理。文章记游,目的却是为

4、了说理。记游时,语言朴素简洁,为说理留下伏笔;说理时,因事而发,生动自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吸取教益的启示。,1、褒禅山 2、而卒葬之 3、庐冢 4、有碑仆道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6、有穴窈然 7、则或咎 8、无物以相之 9、何可胜道也哉 10、箫君圭君玉 11、余弟安国平父,(bo chn,也就是华山),字词注音释义,(z,死后),(zhng,坟墓),(p,倒),(hu/hu/hu),(yo,深远幽暗),(ji,责怪),(xing,帮助),(shng ,完全,尽),(gu,人名),(f,对男子的美称),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

5、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作动,死,因为(这个)缘故,名作动 命名,因为,倒,碑文,者也,判断句,动词,文字,辨认,说,大概因为,错误,是,山南水北,重点字词,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特殊句式,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6、。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第二段:,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完,于是,一起,动作名,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7、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踪,那些到的人,更,当、正在,体力,还,用来,形作动,照明,已经,有人,责备,自己,他,尽情享受 形作动,重点字词,侧: 穷: 见: 至: 明: 极:,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

8、,叙,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这种情况,语气词,取独,观察,心得,收获,因为,他们,的,且,的,奇异雄伟,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帮助,足够用来,在,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难道,得

9、到的东西,心得,形容词作名词,古今异义,重点字词,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 无悔矣,余之所得,议,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于,因,感叹

10、,取独,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作动,说清,尽,道,的缘故,古今异义,做学问的人,谨慎地选择,形容词使动,重点字词,谬: 传: 名: 所以: 学者:,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说清楚,名词作动词。,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特殊句式,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五段:,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籍贯,姓,名,字,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

11、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有泉侧出5、入之甚寒,问其深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7、火尚足以明也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作动,筑舍定居,名作动,命名,名作状,往东,名作状,从旁边,形作名,深度,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形作动,照明,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词类活用,课堂练习,非常

12、,于是,至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于是余有叹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请他,于是他来了,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非常好,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不同寻常,意外的事故,十分,对于这种情况,在此,顺承连词,至到 于引出处所,到了的结局以致于,另提一事,古今异义,十一,学者,所以,数 字,十分之一,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治学的人,表结果,的原因,用来的(表凭借),古今异义,回上层,于,在,在,对于,对于,比,向,被,于的用法,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师不必贤于弟子求救于孙将军君幸于赵王,回上层,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巫医

13、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是,就是,竟,竟然,居然,于是,才,四、以,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也不把城给赵国,赵也始终没有把宝玉给秦国。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人质,救兵才会派出。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可译为“凭借(用)身份” 于是辞相印不拜,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于是辞去宰相的职务,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

14、因”“因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的。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到达泰安。,介词,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相当于“而”“又”“而且”“并且”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大凡(道路)平坦而且距离近(的地方),那么游览的人就多;(道路)险要而且距离远(的地方),那么到那里(游览)的人就少。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卒廷见如,

15、毕礼而归之 -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完成接见的礼仪后送他回国了 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 登上东方的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诸侯因为公子有才能,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派兵攻打魏国。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动词 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臣也不一定被

16、任用。 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我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的太短浅了。 助词 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以,以,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我因此记下它,慨叹郦道元的简陋,并笑话李渤的浅薄。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有时也可以作“认为”讲,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医生就喜欢把病的人治病用来当作自己的功劳。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