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684457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必备古诗集诗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诗同行,刘子轩,序 言,牙牙学语,我便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开始一字一句的接触古诗,记得最开始学的就是鹅,它以其短小,押韵,朗朗上口而开启了我的古诗启蒙之旅 从上小学,我接触了很多古诗,从单纯的背古诗,到逐步的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再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各种思想,我慢慢的走入了古诗的世界。 我期望与诗同行,漫游于古诗的海洋里,翱翔在古诗的海阔天空里.,目 录,一、古诗 1、江南 12、鹿柴 23、饮湖上初晴后雨 2、敕勒歌 13、送元二使安西 二、近代诗歌 3、鹅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少年中国说 4、风 15、静夜思5、咏柳 2、沁园春.雪 5、咏柳 16、望庐山瀑布 3、断章 6、凉州词

2、 17、别董大 4、再别康桥 7、登鹳雀楼 18、绝句 三、外国诗歌 8、凉州词 19、春夜喜雨 1、枝头 9、春晓 20、游子吟 2、阿尔卑斯山的午间 10出塞 21、江上渔者 3、恬静 11、芙蓉楼送辛渐 22、泊船瓜洲 4、橡树 5、致西风,古 诗,一,江 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采莲歌, 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

3、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赏析,敕 勒 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赏析,鹅(唐.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原题

4、叫“咏鹅”。“咏”,用诗歌等来叙述。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府七岁时写的,描写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写得通俗易懂,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不仅写出了鹅的一般特征,而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清新悦人的“鹅戏清波”图。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位天真的小作者欢快的心情。,赏析,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风(唐.李峤),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 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则谜语,这是该诗另一妙处。,赏析,咏 柳(唐. 贺知章)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比喻新奇贴切,借柳树歌咏春风,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 美它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前两句写柳 树的整体形态,以“碧玉”比喻柳树的青绿可爱,以“绿丝绦”比喻垂下的柳枝轻柔妩媚,有一种迷人的意态。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出人意料地将春风比喻成剪刀,化无形为有形,充分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大胆、独出心裁,又十分贴切,堪称神来之笔。全诗清新自然,想像丰富,比喻奇巧,历来被人们视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赏析,凉 州 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6、回?,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 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 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赏析,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登 鹳 雀 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穷”,“穷尽”的意思。作者好像站在极高之处

7、,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然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再登高一步,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也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赏析,凉 州 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前两句写景,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

8、但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因此能用“何须怨”的豁达语调自我宽解。全诗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赏析,春 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诗歌一开头写春天人困酣睡,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一下子就写出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接着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

9、机。后两句写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自然而然地想到经过一夜风雨的花儿不知道又落了多少。,赏析,出 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 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10、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 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赏析,鹿 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

11、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赏析,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 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 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

12、、传唱最久的歌曲。,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 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赏析,静 夜 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13、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赏析,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 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 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

14、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赏析,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 庭兰。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景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 对朋友的劝慰。,赏析,绝 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

15、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赏析,春 夜 喜 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 情。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 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