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680984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上报知识培训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 上报知识培训,公共卫生科 感染科主 讲 人: 李亚萍2016.3.23,1,2,3,背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1,2,3,背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背 景,史上最严重的一些温疫事件。 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的问题。,2004年以前,传染病报告卡的上报以信件寄 送, 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为24天;,背 景,2004年1月1日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时间缩短

2、到不足1天。,背 景,1,2,3,背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相关概念,规定报告的病种及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疫情报告,法律责任,传 染 病 防 治 法,传染病是政治病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传 染 病 防 治 法,第七十一条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3、;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传 染 病 防 治 法,概 念,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4、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国卫疾控发【2013】28号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炭疽中的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种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包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从2014年1月1日起由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

5、原因死亡病例、各地市规定报告病种,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定传染病部分病种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调整 新增病种: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起,纳入乙类传染病 进行统计汇总。 病种减少: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 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 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纳入流行性感冒统计 汇总。 管理等级变化病种: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

6、防、控制措施。,传 染 病 防 治 法,报告规范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调整后种类及各类病种数没有改变 报告和审核时限 对不同等级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不同。 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传染病后,要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传 染 病 防 治 法,疫情报告,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 染 病 防 治 法,疫情报告程序方式,传染病

7、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传 染 病 防 治 法,疫情登记与报告,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 染 病 防 治 法,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甲管传染病 小时内 电话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小时内 电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小时内 电话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除脊髓灰质炎) 24小时内 卡 乙类、丙类传染病 24小时内 卡 性病 24小时内 卡,传 染 病 防 治 法,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

8、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 染 病 防 治 法,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 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法律责任,传 染 病 防 治 法,

9、4.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 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5.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6.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 7.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法律责任,传 染 病 防 治 法,1,2,3,背景,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传染病报告卡及填卡说明,传染病报卡存在的常见问题,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规范填写,纸质资料保存,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10、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性别*: 男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或学校: 联系电话: 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患者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 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11、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 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 (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诊断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戊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肺结核( 涂阳、 仅培阳、 菌阴、 未痰检)、伤寒(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期、 期、 期、 胎传、 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 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 报告人: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 名

13、: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

14、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规范,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 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