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7980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研究,武汉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导 论,专题讲座目录,导论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第八讲 当今中国与当代世界,导论部分的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的历程,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

2、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研究这些问题是当代研究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讲授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而做出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3、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创立的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理想及其实现途径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重点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怎样取代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不是书斋中形成并单纯依靠学理来论证的理论体系,而是植根于社会主义运动又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指导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俄国十月革命图画,18

4、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此,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实际,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实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

5、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共一大会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

6、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被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宣示,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7、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江泽民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国内外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受

8、到举世关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难民,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第二大理论成

9、果。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而产生中国共产党以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题。,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

10、论和实践上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09年胡锦涛在新加坡出席亚太经合作领导人会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问题,并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对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清醒认识、科学回答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人民出版社19

12、93年版。,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图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回答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问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题问题,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2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上海APEC会议,战火中的伊拉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国外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15、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克里姆林宫的红旗黯然落下,上海浦东新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和平统一、外交与国际战略、依靠力量、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16、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产生的又一大理论成果,是党在新时期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创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理论上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是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各项具体制度共同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