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678863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我的母亲》课件(39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适,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我的母亲,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胡适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胡适故居,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胡适故居,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留学时期,北大时期,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在纽约,19491957年 旅居美国

2、,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胡适墨迹,胡适的母亲:冯顺弟 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胡适的教育 一、言传身教培养胡适的好脾气和自尊心。 二、胡适早期的“代理启蒙教师”和“助教”,培养了胡适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重教尊师,一切以教育孩子为重。 四、育子有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佳

3、。,绰号 文绉绉 眼翳 抽屉 管束 轻薄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舔去 侮辱,指跟人相处。,chu,zhu,y,t,待人接物: 天资: 轻薄: 浪人: 尖刻:,sh,b,天生的资质。,指言语轻佻。,游手好闲,不做事。,尖酸刻薄。,sh,shng,m,tin,w,掌握字词,翳(y):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zhu):,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处罚。,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 意见的度量。,广大空旷。,宽容饶恕。,责问。,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 样子。,阅读,整体感知文章,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母亲怎样的品格。,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

4、5-7)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1)课文写母亲的件事及体现的品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3、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不露怒色、 气量大、性子好 容忍 仁慈、温和,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 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有刚气 不受人格侮辱,4、他用舌头舔我的病眼。,2、从

5、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阅读,整体感知文章,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母亲,1、(1-4)念童年往事,说性格及成因。,2、(5-12)写母亲三方面的事.,3、(13)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除夕夜对付大哥的债主,处理妯娌之间的矛盾,遭侮辱责问五叔-,对我,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课文结构,母叫我早起省母责我轻薄言,护尊严态度认真,和待人,体谅人。,严以教子 宽以待人,怀念敬爱的母亲,影响深远,感激不尽

6、。,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母亲对“我”管教严厉,让“我”好好做人,学习。因为母亲在“我”心中是不可侵犯的,而且“我”自幼丧父,所以,母亲一人饰两角儿,即当爹,又当妈。当然母亲又是“我”的严父了。,研读赏析:认识母亲,本文是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爱的感情贯穿全文.,文章主旨,1、课文标题为“我的

7、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这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突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童年的生活除读书外,是贫乏的有缺陷的.在此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问题探究,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如“早省”、“罚跪”),表

8、现了她对我既严格又慈爱(如“舔病眼” ),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与下文写母亲对大哥、大嫂们的态度形成对比),写母亲在除夕夜如何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衬托手法),4、看看这位母亲的个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研读赏析:认识母亲,写母亲人格受侮辱非常生气,直叫那说话不负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了母亲的“刚气”。(与上文的容忍、温和形成对比), 写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母亲的容忍、温和。 (用她们的表现来反衬母亲,衬托手法),研读赏析:认识母亲,5、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

9、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样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研读赏析:认识母亲,因此,可以说,文章更多地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成功的刻画了一个年轻寡母和后妈独力维系、支撑一个大家庭的“事事留心、事事容忍”的感人形象,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2、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教子严格严厉,是因为丈

10、夫去世早,孩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深感教子责任重大,爱之深则责之切,这可理解., 母亲在为人处事方面,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母亲宽以待人,严以教子的品性对作者的影响非常大,让作者学会了待人接物和气,宽恕体谅他人,学习勤奋守时,做人自省自律.,问题探究,母亲身上带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对她的评价,可能是仁者见仁.但“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这位体现中国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今天仍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激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母亲是旧社会传统的“良母”典型,她的美好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她的一些思想观念并不完全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不能毫无

11、保留地加以提倡.,总评:,问题探究,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品味语言,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

12、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品味语言,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品味语言,5、对“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一句应如何理解?,这是作者的议论,既有气愤,又有感情,它是作者初涉人生之路所得出的启迪,作者日后宽容随和他的好脾气都能从这里找到原因.,4、“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但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句(12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重点是启下.,品味语言,5、对不负责任的五叔说的话, “母亲气得大哭她才罢休”.对这应如何理解?,这里写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从平时看,这算不上多大的人格侮辱.但作为一名年轻的寡妇,这样做,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她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这事忍不了,所以“气得大哭”.直叫那说话不负责任的五叔认错赔罪才罢休。,品味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