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505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观1高考真题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1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高考真题练习 之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1 一、单项选择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 (2013?重庆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 侵略 ” 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

2、确的是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 (11 年上海高考)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 。 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3、 (07年高考广东卷)25“ 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

3、度。” 这句 格言说明事物是A 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C相反相成D相互渗透4、 (07 年全国高考文综)30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命题表明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BCD5、 ( 08 年江苏高考)30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6、 (08 年广

4、东文基) 17“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B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7、 ( 09 年全国文综)29.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灾难”促进“进步”

5、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 B C D8、 ( 10 年天津文综) 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依福兮祸伏9、 ( 07年高考广东卷)26歌德的一首小诗:“ 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2 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10、 (11 年广东高考)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 ,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

6、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11、 (11 年天津高考)7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 (见图 2) ,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 涵 主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绝对同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BC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12、( 2013安徽卷 11 题)图 1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A.B.

7、C.D. 13、 (2013四川卷 7 题) 观察图 1,下列对漫画蕴涵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A、 B、 C 、 D、14、 (2013浙江卷 27 题)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 作者毛铭三 )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A. B. C. D. 15、 (江苏 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

8、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 B. C. D. 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3 16、 (08 年北京文综) 30. 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C.矛盾普遍性寓

9、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7、 (09 年福建文综) 35“ 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18、 (10 年北京文综)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BCD19、 (10

10、 年海南高考) 18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 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20、 (11 年安徽高考) 9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BCD二、非选择题:21、 (2013安徽卷 38

11、 题) (28 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 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8 分)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4 22、 (2013新课标全国II

12、 39 题)(2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 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 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 人次,最多时约7000 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 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1)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 分) 23、 (海南 23) ( 10 分)辨析题:有人认为:“ 成功

13、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24、 (四川39)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 要做到“顶天立地” 。 “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5 25、 2011 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

14、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2)“ 包容性发展 ”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 分)26、(2013 浙江卷 40 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15、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 分) 材料一: 2006-2012 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年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亿元 )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 亿元 ) GDP( 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 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注:我国每万元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 倍,美国的2.3 倍,欧盟的4.5 倍,日本的8 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 细微颗粒 ) 经常超过 300 微克 / 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3)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 分) 浙师大附中2014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之四(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