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746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父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渔父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渔父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父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导学案教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 部语文主备人:徐燕1 渔父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3探讨渔父这一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学习难点】探讨渔父这一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前置性补偿】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渔父枯槁三闾大夫浑浊凝滞淈其泥餔其糟歠其醨新沐者必弹冠汶汶/ 汶川莞尔而笑鼓枻沧浪濯吾缨2.旧知回顾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 字原, 屈原的作品计有 离骚、天问、 九歌 (11 篇) 、 九章 (9 篇

2、) 、 招魂,凡 23 篇。【新知探究】1.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渔父 : “父”通“甫”,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子非三闾大夫与:“与”通“欤” 。歠其醨:“歠”通“啜” 。(2)古今异义:颜色憔悴 ( 颜色 : 脸色 , 今多指色彩 ) 形容枯槁 ( 形容 : 形体容貌 , 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 : 拘泥 ,执着。今指停止流动, 不灵活 ; 凝聚 ) 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 : 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何故至于斯(至于:到同义词连用。今指表示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特殊句式:省略句行吟(于 ) 泽畔 ( 省略介词 ) 不复与 (之)

3、言( 省略介词宾语 ) 被动句是以见放圣人不凝滞于物倒装句身之察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察察之身物之汶汶(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汶汶之物(4)多义虚词:而、于、以(1)而 : 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 , 表修饰 )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 连词 , 表转折 )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 , 表承接 ) 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 部语文主备人:徐燕2 (2)于 :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 , 表被动关系 , 被 ) 何故至于斯 ( 介词 , 引进动作对象 , 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 , 在) (3)以:是以见放 ( 介词 , 因为 )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 , 拿、用 ) 可以濯

4、吾缨 ( 介词 , 表目的 , 用来 ) 2. 文中从哪些方面描绘屈原的?这些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A.肖像“颜色憔悴 , 形容枯槁” , 刻画出了屈原心里交瘁的状态,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B.动作“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表现心事重重、忧国忧民。C.语言举世 /皆浊 / 我独清 , 众人 / 皆醉 / 我独醒,激愤郁闷。在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世界, 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随波逐流 , 不苟合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同时也说明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包含着一种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安能 / 以身之察察 , 受/ 物之汶汶者乎 ?宁

5、/ 赴湘流 , 葬于 / 江鱼之腹中。安能/ 以皓皓之白 ,而/ 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一段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更加表明了屈原坚定的立场, 为了坚持理想牺牲生命也再所不惜现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宁为玉碎 , 不为瓦全的人生态度。3. 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作用?( 1)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2)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

6、格。文章最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但现实很残酷,世界很黑暗,不如不当。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所以,渔父的随遇而安其实更具有悲剧性,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3、不同的人 , 有不同的选择。屈原, 渔父面临困顿, 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不同的选择间,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请同学们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1)屈原壮烈的死: 以死明志 - 不屈的气节渔父超然的活: 以隐守志 - 自由的灵魂在他们影响下, 后世涌现出一批在生存还是毁灭面前做出自己庄严选择的人,文革的时候就有同样很多人面临生死的抉择。每一种选择都是有其

7、存在的意义的。正如屈原选择了投江而死 , 他们的这种选择不是轻生, 不是苟活 , 不是怯懦 , 不是逃避 , 恰恰相反 , 这种选择里折射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崇高理想的扞卫。每一份选择都是顺应他们心灵呼唤的庄严承诺 , 他们也因此而提升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 部语文主备人:徐燕3 (2)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

8、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形成性检测】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渔父/ 渔夫枯槁/ 蒿莱浑浊/ 混浊弹冠 /弹冠相庆B.沧浪/ 沧海凝滞/ 凝绝蒙尘/ 蒙垢新沐/ 沐猴而冠C.汶汶/ 汶川濯洗/ 擢升鼓枻/ 泄气阖闾/三闾大夫D.逋慢/ 餔糟淈泥/ 掘墓歠醨/ 啜泣红缨/樱木花道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渔父见而问之 B.子非三闾大夫与C.歠其醨D.新浴者必振衣3、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D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C.何故深思高举D.行吟泽畔4、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

9、同的一项是()C A.身之察察 B.物之汶汶C.是以见放 D.石之铿然有声者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 渔父莞尔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B.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至于斯C.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D.沧浪之水清兮 / 而蒙世俗之尘埃【作业】在我们阅读的范围内,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渔父”的形象?试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渔父”形象。渔父,作为一类虚构的人物形象,经常闪现在我国古代文学和绘画当中,尤其是古典诗词之中。他们时而出没于茫茫雪江之上, 时而出没于斜风细雨之中, 时而坐忘于渭水之滨。他们有的劝诫人生,出世隐居;有的潇洒出尘,恬淡闲适;有的清高孤傲,愤世嫉俗;有的蔑视功名,全身远祸;有的待时而动,用世立功。但不管怎样, 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一个隐者。在我国的古代文学的诗词中, 可以说渔父就是隐逸的象征,是一个隐逸的符号,但是其所包含的意蕴却又远远超出了隐逸的精神界限,影响着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从而导致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也情不自禁的做了千百年的渔父,成为中国的文学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独特群体,影响着历代文人的仕隐观念,从而使我国的隐逸文学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