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690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武汉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四种文言特殊句型【前言】文言文翻译,将是2013年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翻 译的考点主要在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上,文言词法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 用,文言句法重点考查四种句型,这里采用例析的形式略加介绍。 为了印证以上内容,我们以五月试题为例: 11. 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善:意动用法,以 为善;客:名词活用做状 语,像客人那样。) (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去:一词多义,离开;战于桂 陵:倒装,于桂陵战,在桂陵交战;大破梁军:省略句,(齐军)大破梁军。) 文言文特殊句

2、式 判断句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 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 “ 者” 、“ 也” 等词构成。译作“ 是” 格式一: 也 如夫战,勇气也。译: 环滁皆山也。译: 格式二: 者, 也。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 格式三: 者也。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 莲,花之君子者也。译: 请再各举一例并翻译。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译 臣本布衣

3、。译 举例并翻译:3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 乃、必、 亦、即、诚、皆、则 ” 等。 是亦不可以已乎?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 举例并翻译:4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 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 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 “ 是” 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 是” 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 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不知木兰是女郎。译:2 举例并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倒装句例析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 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目前学习 的有以下

4、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就把谓语提前到 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译:“你 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形较多,目前我们值得了解的主要有以 下几种。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 “ 何” 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构成倒装。 例如: 孔文子何以谓之 “ 文” 也? “ 何以” 是“ 以何” 的倒装,译为“ 凭借什么 ” 。 子何恃而往 ? “ 何恃” 是“ 恃何” 的倒装,也译为 “ 凭借什么 ” 。 王曰“

5、 何坐? ”“ 何坐” 是“ 坐何” 的倒装,译为 “ 犯了什么罪 ” 。 何有于我哉?“ 何有” 是“ 有何” 的倒装。译为 “ 有什么 ” 。用“ 之” 字作标志的倒装句。 例如:孔子云: “ 何陋之有? ”“ 何陋之有 ” 即“ 有何陋 ” 的倒装。可译为 “ 有什 么简陋呢? ”“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如: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 ” 即“ 爱莲” 的倒装,可译为 “ 喜爱莲 花” 。 “ 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时,在一些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 ” 是“ 不哀自 ”

6、 的倒装,可译为 “ 不为自己感到 悲哀” 。“ 自” ,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介词 “ 以” 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是以谓之 “ 文” 也。 “ 是以” 是“ 以是” 的倒装,可译为 “ 因此” 。“ 是” 是指 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译为“ 这” 。、其他倒装句。平时注意归纳。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 是“ 吾与谁归 ” 的倒装。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 ” 是“ 三夫荷担者 ” 的倒装,定语“ 三 夫” 后置。有时,定语后置也

7、用 “ 之” 作为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 是“ 千里马 ” 的倒装,定语 “ 千里” 后置。3 4、介宾短语后置 (也叫状语后置):目前,我们学习的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 短语(表对象、地点、时间等)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 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是“ 于我有何哉 ” 的倒装,介宾结构 “ 于我” 后置。译为 “ 在 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试多举几例。文言文特殊句式 省略句例析 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 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 从省略的

8、对象看: 1、省主语; 2、省谓语; 3、省宾语; 4、省介词等。 1. 主语省略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 ()问:“ ()何以战? ”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之。 举例: 2. 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举例: 3. 宾语省略 :往往可以用 “ 之” 代替。 便要()还家。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举例: 4. 介词省略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举例: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例析

9、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 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 于” 表被动 困于心,衡于虑。译: 举例: 2、用“ 为” 表被动 山峦为晴雪所洗。译: 举例: 3、无标志被动句(有被动词)。 帝感其诚。译: 举例:4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10、,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翻译下面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二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 n)死于槽( c o)枥( l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 )一石( d n) 。食( 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 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

11、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y )?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下面句子。1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 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 其真无马邪(y )?其真不知马也。三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 ? 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翻译下面句子。1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2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