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514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农学耕作学考试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农学专业(本科)耕作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06172)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耕作学?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 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 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 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正确处理以用地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 高经济

2、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 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找到对生产所起推动作用的高效、集约的耕作制度。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识记: 耕作制度的概念,耕作制度的组成,耕作制度的功能。理解: 世界农业发展的类型,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应用 : 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有几个方面?第二章作物布局(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物布局的意义,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作物布局的 主要内容和设计步骤 . 理解: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布局研究方法, 我国的作物布局 . 综合应用: 作物布局与种

3、植业结构调整之间联系.第三章种植方式(本章为重点章节)2 识记:种植方式、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复种、幅宽、间距、带宽、多熟种植、熟制、休闲、撂荒的概念,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复种类型。理解: 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复种的效益原理,复种指数与类型的确定. 综合应用: 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复种的条件以及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复种技术,间套作与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与方式。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识记:种养结合的概念,种养结合的意义,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理解:种养结合的模式,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殖模式。第五章轮作和连作(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轮作、连作、作物茬口的概念,轮

4、作换茬的作用,作物茬口特性形成,作物轮作茬口顺序安排原则,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理解: 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综合应用: 轮作的现实意义 ,连作的必要性和运用的条件,连作的危害与消除途径。第六章土壤耕作(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 土壤耕作、土壤耕作制的概念,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理解: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 土壤耕层构造与土壤耕作的关系,水稻对土壤耕作的要求综合应用: 少、免耕技术的作用和依据, 有哪些优缺点?各种土壤耕作措施的作用与方法,土壤耕作制的任务。第七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本章为重点章节)识记: 农田保护的概念,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理解: 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的

5、关系,节水抗旱技术。3 综合应用: 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土壤培肥的方法。第八章耕作制度的发展与规划理解: 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成效,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 . 有关说明与实施意见一、对有关能力层次要求诸术语的解释 本大纲对于整本教材作了梳理,同时也是考核需要落实的要点。 (一)识记的要求,就是能够记忆、识记。 (二)理解的要求,就是能够解释、把握、概括、理解和归纳。 (三)综合运用的要求,就是能够加以论述、分析、综合和实际操作。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 曹敏建编著,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版三、学习方法指导 (一)认真阅读

6、本大纲,明确考核内容范围和考核目标。 (二)了解题型,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四、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以本大纲为据,试卷的内容和材料均取自“曹 敏建编著,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 12月版”。 (二)本大纲已经规定了试卷试题的考核目标和能力层次。 (三)试卷的内容和能力层次以及难易度,已经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手册之规定,即2 332(容易较容易较难难, )的原则命题。 (四)本课程试卷题型是: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题型举例见附录。 (五)考试时间: 150分钟。题量是以中等水

7、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度。【附录】题 型 举 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4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15 分)1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20 分)1、持续农业:答案要点 : 持续农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30

8、 分)1. 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答案要点: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土,好气性分解较缓慢,因而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不利于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部土壤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4)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的紧张度, 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显重要。农耗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复种面积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5)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消耗

9、,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1.试论述你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设想。答案要点:(1)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为适应粮食增产与经济发展及轻工业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要根据供求规律灵活调整粮经饲糖茶果菜的比例,既要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也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果品、饲料、特作等价值较高的作物。 在粮食作物中, 要考虑口粮、 饲料粮及工业淀粉用粮的需要,把饲料粮生产如玉米、大麦、 燕麦及青绿饲料的生产,纳入总体生产计划进行安排。经济作物应在最适宜区集中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益的棉区、烟区、麻区、果产区。(2)进一步

10、发展多熟制(3)南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地发展双季稻在中亚热带以南的地区,应稳定双季稻和双季稻三熟制。(5)北方麦田两熟是北方地区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6)改进间套作技术(7)研究推广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进一步研究菜籽饼、棉籽饼的利用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扩大饲料来源。(8)改进旱地耕作制度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研究保土、保水、保肥耕作法,发展5 多熟分带轮作、聚垄耕作法,进一步提高旱地的生产力。(9)发展高效益耕作制度目前高效益耕作制集中体现于各地兴起的吨粮田、双千田。各种粮、经、饲、菜、药、果、菌、鱼的立体多层次间套作与复合种养体系有了较大发展,比较有希望的形式有南方的麦瓜稻、菜稻稻、菜稻、蔗稻,北方的棉蒜两熟、粮菜两熟及粮菜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10)进一步强化养地制度,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如吨粮田建设、 水利建设、 园田化建设等。重视有机肥料,广泛推行秸秆还田,努力按比例增加化肥用量。(11)研究适于机械化的种植制度与配套技术当前应着重研究小麦、玉米、 大豆机械化增产技术,小麦、玉米套作的机械化技术,南方稻麦两熟机械化技术等。2014年 12 月 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