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407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昆虫复习资料7枝梢害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枝梢害虫和白蚁类枝梢类害虫类群界定: 危害幼树的顶芽、嫩叶、嫩梢、幼干以及大树的顶梢、侧枝的害虫。危害 :导致树干分叉、枝芽丛生、卷叶、瘿瘤等类群:主要包括刺吸类 和钻蛀类 害虫。刺吸类:蚜类、蚧类、木虱类、叶蝉类、蜡蝉类、沫蝉类、蝽类、螨类钻蛀类:梢螟、卷蛾、蜂类、白蚁类发生特点与控制策略发生特点: 多发生于未郁闭、 杂草丛生的幼龄林,凡是立地条件差、 生长不良的林木受害重。控制策路: 生活隐蔽, 初发阶段, 不易发觉, 一旦发现, 己造成损失 而且很难根除。 因此,对于这类害虫,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如:适地适树,搞好幼林抚育;实行植物检疫制度,控制初发基

2、地, 在猖撅危害之前及时治除,是抑制虫灾的有效办法。刺吸类害虫一般危害状口针刺吸幼树顶芽、嫩叶、幼茎的汁液,呈现斑点或卷叶萎缩,或形成虫瘿刺伤皮层产卵传播植物病害排泄物污染枝叶、招致煤污病发生特点种类多、繁殖潜能大、生活习性特殊干旱发生重化学防治控制在初发和点片阶段一、 介壳虫类属同翅目蚧总科Coccoidea。危害: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植物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或其他次期性害虫。主要种类: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 松突圆蚧 Hemib

3、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1、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 主要危害赤松、油松和马尾松,其次危害黑松成虫:雌虫体长2.53.3mm,卵圆形。触角9 节,基部 2 节粗大,其余各节为念珠状,其上生有鳞纹。胸足转节三角形,有1 根长刚毛;跗节2 节,端部有爪,爪基部有冠球毛1对。第 2-7 腹节背面有圆形的疤排成横列,总数208-384 个。在第8 腹节腹面有多格腺4078 根。雄虫体长1.31.5mm,翅展3.5 3.9mm。触角丝状,10 节,生有许多刚毛。前翅发达,膜质半透明;翅面有明显的羽状纹。后翅退化为平衡棍,端部有

4、丝状钩刺37 根。腹部 9 节,在第七节背面有1 个马蹄形的硬片,其上生有柱状管腺1018 根,分泌白色长蜡丝。腹部末端有1 个钩状交尾器,向腹面弯曲。蛹:雄蛹前蛹胸部背面隆起,形成翅芽。前蛹脱皮后成为蛹。头部和胸部淡黄褐色,腹部褐色,眼器紫褐色,附肢和翅灰白色。腹部9 节,末端呈圆锥状。雄蛹包被于白色椭圆形小茧中。幼虫见下表:若虫龄期体长体色触角口器胸足腹部初孵0.260.34mm 橙黄色6 节,基节粗大,第三节最短,第六节最长喙 圆 锥状,口针极长腿节 粗大;跗节短小;爪强壮。腹末有长短尾毛各 1 对1 龄0.42mm 橙黄色背面两侧有成对的白色蜡条2龄雌较大橙褐色消失发达消失雄较小黑褐色

5、消失发达消失末端有l 龄寄生若 虫蜕3 龄1.5mm 橙褐色发达退化发达生物生态学:1 年 2 代,以 1 龄寄生若虫越冬或越夏。各代的发生时期,因南北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如南方早春气温暖的早,越冬代1 龄寄生若虫长成2龄无肢若虫的时期早,到达成虫期比北方早一个多月(越冬代成虫期,浙江为 3 月下旬至5 月下旬;山东为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而北方秋季气温冷得早,第2代 1 龄寄生若虫进入越冬期比南方亦早。雄成虫一般交尾后即死亡,雌成虫一般能活5-14 天,未交尾的最多28 天。若虫孵出后1-2 天,即潜于树皮隙缝,翘裂皮下和叶腋等处,由喙部伸出细长口针,刺入寄主组织开始固定寄生。若虫在松树上

6、的寄生部位有选择性,喜3-4 年生主干和侧枝,多集中于阴面。传播主要依靠风、雨水和人为活动。天敌: 日本松干蚧天故种类很多,据各地的调查,已知有30 多种。其中以异色瓢虫、蒙古光瓢虫、隐斑瓢虫、灰眼斑瓢虫、盲蛇蛉、肉食性瘿蚊、松干蚧花蝽、大草蛉、益蛉、大黑蚂蚁、大赤螨和蜘蛛(学名待定 )对日本松干阶的捕食作用较大。防治方法: 履行检疫:划分疫区和保护区。对调入保护区的原木和苗木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才能运入。药剂防治:在4 月上句至7 月下旬 (南方宜在 3 月和 6 月),涂氟乙酰胺、久效磷或氧化乐果等,毒杀寄生若虫。保护利用天敌。营林措施:对被害严重、立木密度大的松林,应及时进行间伐、修枝。2、

7、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危害泡桐、杨、悬铃木、柳、楝、刺槐、栗、核桃、枣、柿、梨、苹果、桃、樱桃、柑桔、荔枝、无花果、栎、桑、月季。成虫:雌虫:体长约7.8-10mm ,常为褐色。体呈长椭圆形,常为褐色。体分节明显,腹部背面可见8 节,也有的个体尾端2 节不甚明显;胸部背面常明显可分为3 节。胸气门2对,腹气门9 对。体被薄层白粉状蜡质分泌物。雄虫:体长56mm,翅展约10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前翅淡黑色,有许多伪横脉;后翅为平衡棒, 末端有 4 个曲钩腹部末端有 4 根树根状突起。触角黑色,丝状,10 节;第 3-9 节各有2 处收缢,形成3 处臌

8、大,其上各有 1 圈刚毛。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赤黄色,产于白色绵状的卵囊内。若虫体形似雌成虫,但略小。各龄触角节数不同,1 龄 5 节, 2 龄 6 节, 3 龄 7 节。雄蛹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mm。蛹体长约4mm;触角可见10 节;翅芽明显。茧长椭圆形,白色,蜡质絮状。生物生态学:世代与越冬:在河南1 年 1 代,以卵囊在土中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生活史 : 翌年 3 月上旬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开始上树危害,4 月中、下旬雄若虫分泌蜡丝化蛹。4 月底变为成虫。 雌若虫于4 月底发育为成虫,交尾后, 钻入土缝石块下,分泌白色卵囊产卵,以卵越夏、越冬。防治方法: 掌握早春若虫上树的时间

9、,在树干基部涂宽约30cm 的粘虫胶环, 阻杀上树若虫,粘胶用废机油、棉油泥均可,每天上午涂抹一次,并清除虫尸。结合冬耕,挖除树干周围地下卵囊,消灭过冬卵。若虫上树后,喷洒80敌敌畏1000 倍液效果较好。二、叶蝉类属同翅目叶蝉科。危害:除成、若虫直接危害造成损失外,其越冬卵产于皮下,孵化时往往引起树皮开裂溃烂,导致病菌侵入。主要种类: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危害杨、柳、槐、榆、桑、枣、竹、臭椿、核桃、桧柏、梧桐、构树、及各种果树,豆类、蔬菜、禾本科农作物,棉花和花卉。成虫:体绿色,头部

10、黄色,单眼间有2 黑点。前翅较厚,中央黄绿色,前后缘及翅脉黄色,外缘灰白色,半透明。后翅烟黑色。胸足橙黄色,后足胫节刺列各刺基部黑色。卵白色微黄。长卵圆形,长1.6mm,宽0.4mm,中间微弯曲,一端稍细,表面光滑。若虫初孵化时白色,微带黄绿。头大腹小。复眼红色。26 小时后,体色渐变淡黄、浅 灰或灰黑色。 3龄后出现翅芽。老熟若虫体长67mm,头冠部有2 个黑斑,胸背及两侧有 4 条褐色纵纹直达腹端。生物生态学:世代与越冬: 1 年 2-3 代,以卵越冬生活史:在北京各代发生期为4 月中旬至7 月上旬6 月中旬至8 月中旬、 7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初孵幼虫常喜群聚取食。成虫趋光性很强,灯

11、下成虫以6 月中旬、 7 月底至 8 月初、9 月下旬最多雌虫产卵完毕即死去。天敌: 有一种小鸟、蟾蜍、蜘蛛。有 2 种卵寄生蜂、 1 种瘿蚊。一种寄生蜂的寄生率达15,另一种的寄生率只有2-3,瘿蚊寄生率只有l-2 。防治方法: 在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可以大量消灭成虫。成虫早晨不活跃,可在露水未干时,进行网捕。(此法不太现实 ) 在 9 月底 10 月初, 收获庄稼时或10 月中旬左右, 当雌成虫转移至树木产卵以及4 月中旬越冬卵孵化,幼龄若虫转移到矮小植物(如庄稼、杂草)上时,虫口集中,可以用90敌百虫、 80敌敌畏1000 倍液或 50滴滴涕粉剂500 倍液喷杀。三、蝽象类属半翅目网蝽科

12、。危害:吸食叶汁、导致出现大量的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主要种类: (娇 )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 梨冠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小皱蝽 Cyclopelta parva Distant 硕蝽 Eurostus validus Dallas 1、 (娇)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 危害杨树、柳树等。成虫:雌性体长约3.04mm,宽约1.16mm。雄性体长约2.88mm,宽约 1.27mm。头红褐色; 3 枚头刺黄白色。头兜屋脊状,末端有2 个深褐斑。前胸背板浅黄褐色至黑褐色,遍布细

13、刻点。 3 条纵脊灰黄色,等高。前翅长过腹部末端,黄白色;具深褐色“ X” 形斑。卵 长椭圆形略弯长0.43-0.46mm,宽 0.15-0.16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一端1/3 处出现浅红色,数日后另一端变出现血红色丝状物,至孵化前变为红色。若虫4 龄若虫体长2.17-2.18mm,宽 1.14-1.16mm,头黑色。翅芽呈椭圆形,伸到腹背中部,基部和端部黑色,腹部黑斑横向和纵向断续分别分成3 小块与尾须连接。生物生态学: 世代与越冬:1 年 3-4 代,以成虫在树洞、树皮缝隙间或枯枝落叶下越冬,具有聚集越冬习性。生活史: 4 月上旬恢复活动,上树危害。5 月上旬产卵于叶片组织内,

14、5 月中旬若虫孵化后刺吸叶背面组织。第2 代成虫出现于7 月上旬,第3 代 8 月上旬发生,第4代 8 月下旬出现,危害至11 月陆续越冬。成虫喜阴暗,多聚居于树冠中、下部叶背。防治方法: 化学喷雾: 8 月初,用吡虫啉加三氟微乳剂1500 倍液或 50%甲胺磷 1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基部注射方法:用40%久效磷 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三年生树木每株30ml,四年树木每株40ml。钻蛀类害虫危害特点:幼虫钻蛀幼树枝梢、嫩芽,在木质部或隧部钻蛀隧道,致嫩梢枯萎,甚至树木死亡。刺激导致畸形(多头、瘿瘤),影响树势及生长(梢螟、瘿蜂等)有些还可吐丝缀叶取食,或蛀入幼果,影响果实产量和

15、质量(卷蛾等)类群:梢螟、卷蛾、蝇、象甲、蜂等四、螟蛾类属鳞翅目螟蛾科。危害:以幼虫蛀食枝条及嫩梢,造成枝梢畸形、枯死、生长衰弱。主要种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楸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 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 Ratzeburg )1、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危害马尾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及云杉成虫:体长10-16mm,翅展22-23mm。前翅灰褐色,近中央处有一肾形白点,白点与翅外缘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波状横纹,白点与翅基部之间有两条白色波状

16、横纹,翅外缘近缘毛处有一条黑色横带。后翅灰白色,无斑纹。卵 椭圆形,长约0.8mm ,一端尖,黄白色,有光泽,将孵化时樱红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6mm ,淡褐色、少数淡绿色。头、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各腹节各有生短刚毛的褐色毛片4 对,中胸及第8 腹节背面的褐色毛片中部透明。腹足趾钩双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蛹 长宽约11 - 15mm 、 3mm ,黄褐色,羽化前黑褐色;腹部末节背面横纹粗糙,末端深色狭横骨条1 块、上生3 对钩状臀棘(中央的1 对较长)。生物生态学:世代与越冬:吉林年1 代,辽宁、北京、河南、陕西2 代,南京2 - 3 代,广西3 代,均以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伤口皮下越冬。生活史:南京各代成虫的出现期即越冬代5 月中旬至7 月中旬,第一代8 月初至9 月下旬, 第二代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 各代成虫出现高峰期不显著,生活史极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并需补充营养。3 龄幼虫有迁移危害另一新梢习性、迁移率约47 。 (可能是营养生态位所致?) 天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