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993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登高》同步练习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高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 li o)多财善贾( g)传记( zhu n)杳无音信( mi o)B双鬓( b ng) 前后相属(zh)伺候( c)洁身自好( h o)C萧条( xi o) 人才济济( j)静谧(m)博闻强识( zh)D混淆(xi o) 渚清沙白( zh)徜徉( ch ng)稳操胜券(qu 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

2、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 /天高 /猿/啸哀B无边 /落木 /萧萧 /下C百年 /多病 /独登 /台D潦倒 /新停 /浊酒 /杯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3、。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阅读登高 ,完成 68 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7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8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

4、” “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9杜甫的很多近体诗首联即对仗,如登高的首联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试查找杜甫首联即对仗的诗句。答:10 2006 年 12 月 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直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龙”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先是报道称:有专家提出“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 ,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宠然大物,这样的形象容易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产生一些联想。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投票者反对“弃龙”,当事人吴友富教授澄清说,他无意“弃龙”,本意是

5、希望“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随后,又有专家提出,应为“中国龙”重新确定英文译名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不超过80 字。答:比较阅读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15 题。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乙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1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乙。2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

6、的:甲;乙。3结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乙是4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的;乙中的意象是的。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美文赏析阅读下文,完成69 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

7、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自认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 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

8、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 住房、柴米油盐, 等等, 才知道青年时代 “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 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 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

9、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 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 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 坦诚、 执著、 自识,

10、 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 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 “新雨”是一种态度; “天气”是一种环境, “晚来”是瞬间的境遇。 “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 “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 甘于寂寞, 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 ,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

11、的灵魂;“清泉石上流” ,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6. 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概括说明。答: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8. 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答:9.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B. “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

12、,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C. 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的苍松、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通过这些想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D. 这篇散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 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文采展示10联系登高和登岳阳楼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杜甫的经历,参考有关资料,为诗人作一小传,不少于200 字。重点突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答:高考模拟11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13、只写句子的序号)(07 年高考山东卷)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序号:12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07 年高考四川卷略加改动)(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学思结合、不断反省,因而很少犯错误的句子是:“,。”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2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 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 ”答案1D 点拨 : A 中“杳”读 “y o” ; B “鬓”读“b n” “好”读 “h o” ;C“济”读 “j”。2A 点拨 :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 ”D“协”应为“胁” 。3D点拨 :指年老因疾病困顿。4C 点拨 :应为“百年 / 多病 / 独/ 登台” , “独”应单读, “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5C 点拨: “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6 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15、。点拨 :意思对即可 。7 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8 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点拨 :词语的作用只有放在大的语境里,与整体联系起来才能凸显其作用。9 如江南逢李龟年的首联“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绝句二首 的首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八阵图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绝句四首(其三) 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点拨 :对仗是近体诗的主要特征之一,杜甫的近

16、体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0 示例 : “保龙”说)龙作为中国的千年图腾,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也代表了中国形象,因此绝不能“弃龙” 。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认同而更改了自己本来的特色,那最终不是自己。( “弃龙”说)龙是皇权的象征,带有专制的霸气,随着封建制度的逝去,龙图腾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图腾应该也随之消灭,中国不能再持续使用代表被推倒的王朝理念的标识了。( “保龙弃名”说)龙作为中国的图腾,代表了中国形象,“弃龙”行不通,但我们在走向世界发展道路上也应注重自己的图际形象。因此在龙的翻译上可以舍弃dragon, 重新考虑。点拨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较阅读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和“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 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