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英华孔凡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1320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典英华孔凡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典英华孔凡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典英华孔凡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典英华孔凡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典英华孔凡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典英华孔凡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典英华孔凡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典英华UID 1247 帖子 1362 精华 0 积分 1399 阿堵物 445 荔枝 61 没奈何 30 3楼发表于 2010-8-25 15:45 | 只看该作者先生居住在北京西城育德胡同,原邻一家煤球厂,房舍极其简陋, 似乎是一个防震棚, 1983年我初次拜访, 只见满地煤渣, 满屋煤灰。 九十年代先生在其居处改建了几间小平房,围成了一个小院,其狭 窄不能多放一辆自行车。住室无厕所,听说这次病故就是出外如厕 跌伤所致。孔凡礼:与“三苏”为伴 家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爷爷”, 他也确乎是一副农家老爷爷的拙朴 形象: 理得短短的花白发茬 , 阳光晒出的红润脸色 , 依然高大敦实的 身板, 为见

2、客而特意换上的蓝布中山装。交谈的大部分时间, 他是笑 着的, 说话很急 , 中气十足而神态憨直 , 俨然一个和善快乐的“好老 头”。可在儿媳妇的口中 , 他其实是极“倔”的 : “爷爷不生是非 , 生活很简单 , 就是太倔,整天埋头鼓捣他那些古书, 从来不烦 ; 也不爱跟人联系 , 走在路上都忘不了他的文章, 别人打招呼 , 总不理 , 说是怕打断了思路 , ”孔凡礼“倔” , 而且一度“倔”到了自己都不理解的地步。他本 是一位在三尺讲坛上如鱼得水的中学教师, 却在而立之年 , 一头扎进 古典文学研究的无边瀚海中, 以致停薪留职 , 成了一位公认的“书 痴”。37 岁时妻子去世 , 他就过起“

3、单身汉”的日子, 直到现在。很 多次, 改变命运的机会找上门来 , 他却生怕干扰到手头的研究, 忙不 迭地躲开了。今天 , 翻看他撰写或点校的煌煌大观的心血之作, 人们 惊讶、叹服 , 纷纷送上“专家”、“学者”的美誉, 而这位蜗居于北 京郊区农家院里的老人却总是认真地“澄清”: “我只是个中学 退休教师”。带着“陆游”走向中华书局孔凡礼 1952年从安徽一所乡村中学调到北京三中任教。此时他 刚近而立之年 , 决心利用首都的文化资源, 为祖国的文化建设贡献一 份力量。书海茫茫 , 路在何方 ?孔凡礼写过散文 , 研究过鲁迅、 红楼梦, 甚至对水浒传、 儒林外史也下过一番苦功, 终因难有创见而

4、忍痛罢手。偶尔借阅一部白居易评述资料汇编, 立时“顿悟”: 古典文学研究大体有两派 , 要么以理论辞章取胜 , 要么以考据资料见 长; 前者要有理论修养 , 兼有一定的灵气 ; 后者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 功底深厚才能左右逢源这就是传统称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 而他自量只能紧步“乾嘉”后尘。 几经权衡 , 他确定以爱国诗人陆游 作为这项工程的突破口。1957 年 3 月, 孔凡礼买回一部万有文库本陆放翁集, 反复研 读, 逐渐摸索出“两全、 两账”的治学方法。 “两全”就是全面研读 陆游著作 , 全面搜集陆游生平史料。 “两账”是编 陆游交旧录 和 陆游编年录。 孔凡礼的“两账”巨细不漏, 不

5、仅有利于知人论事 , 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如明人毛晋所辑放翁佚稿是毛氏汲古阁刑 本陆放翁全集的附录 , 自明末以来三百多年 , 从未有人对其中作 品的著作权提出过异议。孔凡礼却发现放翁佚稿卷下都不是陆 游的作品 , 写成陆放翁佚稿辑存考目 , 发表在中华书局编 文史 第三辑 , 澄清了三百年来的疑案。 再如陆游青年时代撰写的笔记 家 世旧闻(未刊稿 ), 学界认为它早已失传。 1957 年 11 月 6 日孔凡礼 按惯例到旧书摊访书 , 偶尔看到天津著名藏书家李盛铎的 李木斋藏 书目录, 其中就有家世旧闻。当时李氏藏书已归北京大学。第 二天, 他到北大图书馆抄录了全文。不久, 他又在北京图书馆见

6、到了 家世旧闻的明代“穴砚斋抄本”, 作了仔细校勘。直到1993年 12 月才作为“唐宋史料笔记丛书”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 轰动了学 术界。关于陆游卒年的争论持续了七百多年。1957年夏的一天 , 孔凡 礼漫步北京西四牌楼东大街, 在地摊上发现陆游学生苏泂的 泠然斋 诗集, 立即买下 , 回家反复翻阅 , 直到第三遍读到卷六的 金陵杂兴 二百首 , 有首诗跳入眼帘 : 三山掺别是前年 , 除夕还家翁已仙。少小知怜今老矣 , 每因得句辄潸然。三山是陆游在山阴的居地。苏泂从小师事陆游, 陆游致仕还乡 后, 苏常到三山去看望他。 这首诗不就是苏泂回忆、 哀悼老师陆游的 吗?联系陆游嘉定二年所写 自笑

7、原注: “腊月五日 , 汤沐按摩几半 月”, 这首诗不就是陆游死于宋宁宗嘉定二年腊月五日之后除夕之 前的最有力证据 吗?于是, 孔凡礼写出陆放翁的卒年 , 寄光明日 报的文学遗产专刊 , 于 1958年 2 月 9 日发表。这是孔氏学术 研究的处女作。没想到它一锤定音, 从此陆游卒于嘉定二年 (1209 年) 除夕前说被学界奉为定论。1957 年 8 月, 孔凡礼见新出版的文学研究上载有钱钟书的 宋代诗文短论 ( 十篇), 其中有一篇论陆游 , 就立即买了一本。读 罢, 孔凡礼给钱先生写信求教 , 提了三个问题。 1957 年 9 月 1 日, 孔 凡礼收到钱先生长达千言的复信, 肯定了他对陆

8、游送仲高兄宫学秩 满赴行在一诗写作时间的推断, 还着重指出 , 考察作家某段时间的 思想倾向 , 对论证作品写作时间有重要意义。 而这恰恰是孔凡礼曾经 忽视或暂时功力不逮之处。钱钟书的关怀与点拨 , 对刚刚迈进学术之门的孔凡礼是极大的鼓励, 他加快了陆游研究的进度 , 终于 1959年编成 陆游评述资料汇 编。1959 年 8 月 3 日下午 , 一场暴雨过后 , 孔凡礼携陆游评述资料 汇编 书稿, 穿过北京东城东总布胡同, 趟过积水 , 走进了中国最高档 次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同年 12 月, 中华书局决定采用孔凡礼的 陆游评述资料汇编 。从此, 孔凡礼与中华书局结缘 ; 这影响乃至决定了

9、他未来数十年 的生活道路。登上“三苏”研究顶峰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天, 中华书局委托孔凡礼承担国 家“八五计划”、“九年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苏轼诗文集点校整 理。他知道这项任务极为艰巨, 且当时整理古籍没有稿酬, 只有三十 套样书相赠。但孔凡礼还是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项重任, 于 1977年 3 月底开始点校苏轼诗集。他几经比较 , 决定以清道光二年王文诰编苏文忠公诗编注集 成四十六卷本为底本 , 而他选定的校本有宋刊本十一种, 元、明、 清刊本各二种 , 还有包括金石碑帖在内的其他大量资料。这些善本,有的已流散到台北、日本及美国。在中华书局强有 力的支持下 , 他辗转得到了这几种珍本。

10、 三夏, 蜗居小屋内暑气逼人 , 他挥汗如雨 , 手不停披 ; 三冬, 他回太湖老家过春节 , 在堆满柴草的百 年老屋里 , 呵冻挥毫。他在跟时间拔河 , “适伴东坡忘客至” , 就是他 校书的写照。这样, 孔凡礼在四年多的时间里 , 把全部苏诗核阅了五十多遍, 写下了七千多条校勘记 , 囊括了现存苏诗十七个善本的全部异文。孔 校本苏轼诗集以信息量大, 资料翔赡 , 校订精审 , 收诗最多 , 成为 苏诗研究史上难得的精品。苏轼诗集刚刚脱手 , 孔凡礼又转而整理起 苏轼文集。 苏 轼文集前人从来没有全面校勘过, 其点校工作远较整理苏诗艰巨, 孔凡礼以明末茅维编 苏文忠公全集 为底本 , 做了全

11、面的校订。 此 外, 孔凡礼又以六七年之功 , 翻阅了宋代和宋以后各类著作三四百 种, 从其中一百一十多种中辑得苏轼佚文四百多篇, 而成苏轼佚文 汇编附于苏轼文集之后。1981 年冬的一天 , 孔凡礼参观首都博物馆“历代碑刻展览”, 在宋代碑帖中发现了苏轼给文同( 与可) 书简的一部分 , 似未收入苏文忠公全集之中。他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 一字一字地抄下 来。回家一对 , 果然不见于底本。 第二天他带着纸笔和老朋友翁荣溥 先生一起去了博物馆 , 经反复请求 , 花三小时在馆内抄录了苏帖全 文, 后又从馆里一位研究碑帖的秦先生那里借回碑帖胶卷仔细核对, 从而辑出苏轼书简二十多篇。经考证,

12、这是西楼帖 , 汪应辰刻于宋孝 宗乾道四年 (1168 年), 共三十卷 , 久佚。没有想到 , 这些珍品又能重 见天日。就这样锐意穷搜 , 孔凡礼继苏轼佚文汇编之后, 又增苏轼 佚文汇编拾遗二卷, 收佚文一百余篇 ; 复增 苏轼佚文汇编拾遗补 , 收佚文十二篇 , 是近百年来苏文拾遗补缺的最大成果。对此, 人民 日报曾发表专评 , 赞赏备至。孔凡礼还编撰了苏轼年谱。他积十年之功, 遍览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皇朝文鉴、宋会要辑稿、宋诗纪 事以及宋、金、元诸多方志、类书、笔记、碑帖、总集、别集六 百多种 , 到 1988年编成二百多万字的苏轼年谱长编。然后经两 次全局性的梳理归类 , 到 19

13、94年整理成 130 多万字的初稿。此后 , 再度删繁就简 , 终以百万字成书。 这部历时二十年四易其稿的 苏轼 年谱 ,1998 年 2 月一经中华书局出版 , 立即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9 年 10 月, 苏轼年谱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1996 年初, 当苏轼年谱正在付排时 , 孔凡礼又着手编撰苏 辙年谱。历时四年 , 到 2000年元月 , 孔凡礼用书二百多种 , 撰成 50 万字的苏辙年谱 , 交学苑 出版社付排 , 又历经五次增补 , 于 2001 年 6 月出版。苏氏兄弟年谱完工之际 , 孔凡礼即着手编撰其父亲苏洵的年谱。 苏洵年谱甫成 , 他又应北京古籍出版社之邀, 编

14、撰三苏年谱。换一个 “聪明”的畅销书写手 , 或许可将前三谱重新组合一番; 但孔老却在 前三谱的基础上又用了四年时间, 对三苏的生平、 交游、著述以及他 们之间的故事再次作了全面考察, 重新写了一部 三苏年谱 。孔编 三苏年谱2004 年 10 月出版 , 共 220 万字, 精装四册 , 被学者称为 “迄今为止三苏研究的最高成果。”从 1977年至今 29 年来, 孔凡礼以苏轼为主体的三苏研究, 著书 五部二十二册约七百多万字, 外加数十篇学术论文 , 实为一项庞大工 程。 尤其是三苏年谱系列 , 层层攀高 , 新颖详尽 , 从而奠定了孔凡礼在 “苏学”史上迄无第二人的权威地位。 宋代文史研

15、究一路凯歌孔凡礼还为范成大、晁补之、朱淑真、辛弃疾等一批宋代作家 编写年谱或撰写考证文章 , 并由此发展到对整个宋代文史的关注, 一 路凯歌 , 屡有惊人的发现和成就。在搜寻苏轼佚文的过程中, 孔凡礼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意外地 发现明抄本 诗渊 二十五册。 诗渊 与永乐大典成书年代 差不多 , 保存从魏晋六朝到明朝初年大量作家的作品。它收诗五万多 首, 其中十分之二、三不见于古今刊印的古籍; 收词近千首 , 其中大部 分不见于全宋词、全金元词。孔凡礼从中新发现了近百位 宋朝词人 , 并一举辑得全宋词失收的词作四百三十多首, 经精细 考校, 编成全宋词补辑。 1980 年一经中华书局出版 , 立即

16、轰动中 国词界 , 成为近百年宋代文史著作辑佚最显著的成果之一。1999 年 孔氏的补辑汇入中华书局新版 全宋词(简体横排增补本 ), 署名为 “唐圭璋编纂 , 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在搜集考察宋代诗人事迹的过程中, 孔凡礼发现清人厉鹗宋诗 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 并不完备 , 他先从明抄本 诗渊、 中华书局影印的 永乐大典中辑得宋人佚集一百多种, 又从数百种 地方志与谱牒中各有所获。 经二十多个春秋的不懈努力, 终于编成了 30 卷 80 万字的宋诗纪事续补 , 较厉、陆前编增收宋代诗人1700 人。此后又编成宋诗纪事续补拾遗约20万字, 再增收宋代诗家 近 600 人。这两书 , 为全宋诗编纂提供了珍贵资料。他因此两次 被邀请到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