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0978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达标检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阶段达标检测阶段达标检测( (二二) ) 世界政治文明历程世界政治文明历程(时间:60 分钟 满分:7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解析:选 D 综合材料信息“依法履行” “保证公正” “拥有权利和义务”可知,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维护城邦利益,故 D 项正

2、确。A、B、C 三项对材料解读片面。2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 ”这项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设立陪审法庭C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解析:选 D 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扩大了有产阶级的势力,贵族的力量受到了打击,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颁布“解负令”是指将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解放出来,与氏族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设立陪审法庭是设立司法机构,不是氏族制度遭受新的失败,故 B 项错误;成立“四百人会议”是从四个血缘部落各抽出一百人组成,不是氏族制度新

3、的失败,故 C 项错误。3在西方法律史上,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这表明雅典法律制度( )A是维系民主政治的保障 B体现人文精神C司法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D维护贵族统治解析:选 C “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无法体现对民主的维系作用,故 A 项错误;材料与人文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雅典法律制度灵活并富有弹性,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可见其最终没有完全独立地行使功能,故 C 项正确;“公众舆论的工具”无法体现对贵族的维护,故 D 项错误。4西塞罗被称为“自然法

4、之父” 。下列有关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晚期B继承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2C历史上首次提出自然法思想D为古罗马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解析:选 C 西塞罗是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自然法理性主义的传统,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自然法思想,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塞罗自然法的精神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为古罗马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这一规定( )A

5、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带有习惯法的残余C保留了不合理的贵族特权D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解析:选 A 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是对高利贷者盘剥的限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 A 项正确;B、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借鉴外邦人的法规的是万民法,故 D 项错误。6罗马法因其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曾在哪两个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A中世纪、文艺复兴 B中世纪、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析:选 A 依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这是因为罗马法满足了当时西欧城市经济发展调整财产

6、等关系的需要,故 A 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推翻封建统治的需求,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蓝图,与题意不符合,故 B、C、D 三项错误。7 “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 ”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 )A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B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解析:选 A 材料主要认为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从而避免了双方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因此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故 A 项正确。8程汉大在其英国

7、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3全新的政体。 ”下列各项,属于 17 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掌控行政权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解析:选 C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议会主权地位得以强化,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是在 18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9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击败对手,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通过国会参议院选举产生B通过国会众议院选举产生C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D通过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解析:选 D 美国总统选举虽然

8、是全体公民投票,但也属于间接选举。能否当选总统不是看总的民意支持率,而是看总选举人票。10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 2/3 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解析:选 B 材料中首先介绍了总统有权力干预立法工作,之后又介绍了立法机构又可以干预总统的权力。这就体现出一种双方相互限制,分权制衡原则,因此选 B 项。11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实行参议院与众议院两院制,参议院议员由每州两名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 ”宪法之所以这么规定,主要是为了( )A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B平衡

9、大州与小州的利益C平衡南方与北方的利益D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解析:选 B 参议院的规定有利于小州,众议院的规定有利于大州,因此这是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益。12下列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 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4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解析:选 A 1787 年宪法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13. 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是指( )1831 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 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

10、 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A BC D解析:选 D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的是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4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法国的启蒙思想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的古典哲学解析:选 C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51848 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其诞生的标志是( )A 资本论的出版B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四月提纲的提出解析:选 C 1

1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 。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 )A国家利益的竞争 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解析:选 D “人心之争”不能体现国家利益的竞争、国际霸权的争夺和主导力量的转移,据材料“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故 D 项符合题意。17冷战时期,针对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的对抗举措是( )A参与马歇尔计划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D提出杜鲁门主义解析:选 B 针对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联合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

12、员会,5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市场。18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北约的建立 朝鲜战争的爆发A BC D解析:选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的建立都是美苏冷战具体表现,故正确;是冷战下热战的表现。19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 ,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 )A摆脱美国控制 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C发展国民经济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解析:选 D 日本

13、鼓吹“日本模式”是在经济强大之后力图扩大世界影响力,从而以经济实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解析:选 A 战后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不正确。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 25 年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

14、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解析:选 C 从材料看,是指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苏矛盾的趋缓。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6解析:选 B 随着 1949 年北约和 1955 年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23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这一论调主要忽略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B苏联解体的重要影响

15、C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D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解析:选 A “美利坚治下的和平”是站在美国一极的基础上讲的,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相违背,故 A 项正确;苏联解体和中国的崛起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包含于 A 项,故 B、C 两项排除;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24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 ”基辛格意在说明( )A美国并非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C单极世界的出现只是观察家的主观臆断D当前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实际上减弱了解析:选 D 材料意在说明与“冷战”开始时相比,美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的能力下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 D 项。A 项与史实不符;“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B 项说法错误;“单极世界”的说法有合理性,也基本符合“冷战”后的史实,因此并非只是观察家的主观臆断,排除 C 项。25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