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360656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赤壁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宋苏轼,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理解大意,背诵全篇; 2.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3.体会本文清新流畅、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把握作品内在情感的变化线索,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写法特点; 5.理解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及乐观旷达的情怀。,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通读全文。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读字音,属 客,窈 窕,斗 牛,扣舷,桂棹,溯 流光,倚歌而和 之,幽壑,嫠 妇,zh,yo,tio,du,xin,zho,s,h,h,l,愀 然,读字音,相缪,舳 舻,旌 旗,酾 酒,横槊,渔樵,麋 鹿,匏 尊,相属,蜉 蝣,挟 飞仙,qio,lio

2、,zh,l,jng,sh,shu,qio,m,po,zh,f,yu,xi,读字音,夫 水与月,无尽藏,共食,更 酌,肴 核,枕藉,f,zng,sh,gng,zhu,yo,ji,第 一 课 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2.把握“赋”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其演变过程;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各段大意; 4.解析第一段,并尝试当节背诵。,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杰 出

3、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少时博览经史,长于撰文。21岁参加科考并考中进士。,1056年5月,四川眉州苏氏父子三人,从成都出发,穿剑阁,越秦岭,走了两个多月,到达北宋都城开封。父亲苏洵将著作向欧阳修呈上,欧阳修对苏洵热诚接待,盛赞他那“贾谊、刘向”般的议论。经欧阳修介绍,苏洵又被枢密使韩琦邀请至家,介绍认识了一些高官显宦。欧阳修还写了荐布衣苏洵状,苏洵因而成名。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则希望依靠考试成名。 1057年,皇帝任命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为礼部主试官,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欧阳修的终生挚友梅尧臣为参详官,又称小试官。此次科考

4、史上有名,被称为“嘉祐贡举”。,欧阳修担任本次科考主考官。这时的科场,依然盛行“四六时文”。欧阳修决心以他的一己威望和选拔人才的权力,痛革科场积弊,刷新文风。他提倡应试文字要用实用散文,明确规定了本次衡文标准,力斥险怪奇涩、空洞浮华之文。 作文题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方面都是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应该是第一的第二名,当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写得通达畅快,雄浑朴茂,颇有孟子之风,大家对内容和风格之美十分激赏,小试官梅尧臣建议列为第一。欧阳修怀疑是自己同乡门生曾巩的文章,为避人闲话,列为第二。 后来他才知道,文章是四川人苏轼的。欧阳修完成了道德上的一个自觉,只是苏轼以第一名的水平

5、得了第二,有点冤。苏辙和曾巩以及后来的理学大师程颢,此科皆进士及第。,知音佳话,之后,欧阳修看了苏轼的上梅直讲书后,激动地写信给梅尧臣:“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所谓“避路”,就是尽力避免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妨碍别人的发展,要为别人让路。欧阳修还说过这样的话,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欧阳修,但苏轼的名字在文坛上将大放光明。” 50多岁的一代文坛宗师竟然对一个21岁的年轻后生不吝赞词!,苏轼的思想特点-儒释道的贯通,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释)、道思想。 他早年有儒家那种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有志于革除北宋萎靡的社会弊病、积习。 佛道思想一方

6、面使他处世超然达观,并且在旷达之后仍不忘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当遭遇挫折时,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思想又会把他引向逃避现实的道路。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这些矛盾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屡遭诋毁与贬谪-坎坷的仕途,进士及第不久,遭母忧,与父亲和弟弟回乡服丧三 年。后回京任职,开始正式步入仕途。由于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在营垒分 明政治斗争中也力保独立不倚的姿态。这就使他在新旧 两派的政治斗争中都不得势。苏轼主张改革,但并不赞成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内 容,因而难免会与新派产生矛盾。另外,他又与维持现 状的保守派政见不合,故而也受到旧派的

7、打压和排斥。另外,他无人能及的文学才华也遭到了一些庸俗之 辈的忌妒。这就注定他屡遭诋毁和污蔑,在官场上也被 一贬再贬,而且被越贬越远。,“乌台诗案”,1079年 “乌台诗案” (经过详见资料)。苏轼被捕下狱四个月左右,他也险些被处 死。后经多方营救才大难不死,宋神宗赦免了 他,贬其为黄州任团练副使。名为贬官,其实 还受到监视与限制。意气扬扬的苏轼总算死里逃生。遭此打击,身 心俱受摧残,思想开始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黄州生活,黄州秀丽的山

8、水给了 政治失意的苏轼莫大 的精神安慰。他经常泛舟大江,或登临赤鼻矶 远眺,并写下了传扬后世的二赋一词-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黄州期间,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 故自号东坡居士。他在此留下了许多逸闻轶事。,造福于民,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曾离京在 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上任 职。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 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如杭州的苏堤,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 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 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不幸中的大幸,仕途的坎坷是他个人政治生命的不幸

9、,但对于苏轼文学天才的挥洒却是一种难得的契机。贬谪生活正有利于他增加阅历,扩大视野,促使他在文学上找到人生的突破口。(可以阅读余秋雨东坡突围) 他晚年自言: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Dn,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杰 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 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颜柳欧苏 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全面发展

10、的天才,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1082年,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武赤壁” 与 “文赤壁”,赤壁,山名,一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

11、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文体简介,赋是我国古代一种富有文采韵节,散文与诗歌结合,可以咏物写志抒情的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关于赋的详细介绍可参阅课后【资料链接】或参考资料。,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解析第一段 尝试背诵。,读难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

12、七,苏子,客,船,游览,赤壁,的,下面,既,已经;望,农历大月十六小月十五为望。,状语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出来,从,东山,的,上面,来回地走,在,斗星,牛星,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与,划,在,壬戌年的秋天,农历七月十七日,苏某和客人乘船在 赤壁下游玩。,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南斗宿和牵牛宿之间运行。,读难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放纵、听任,一片芦苇叶似的小船,用于主谓之间不译,越过,江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辽阔的,听任一片芦苇叶似的小船飘荡,越过辽阔的江面。,所到、所往,定语后置,第一段景物描写与内在感情,动,虚,静,实,远,近,如诗如画,意境之美,心情?,喜

13、,尝试背诵第一段,1、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乐甚 愀然 感悟 喜而笑,问题探究:,2、为何而乐?,观景而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英雄业绩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欲求仙而不得托遗响于悲风,3、苏轼的悲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水 月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14、旷达乐观,取与不取:,通过泛游赤壁时主客之辩,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特点:,因景生情、借物喻理,将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汇统一。,结构特点,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拓展练习,1、 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语,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怨

15、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东方既白 。,2、根据文赋对仗特点填写赤壁赋中的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 ,羽化而登仙。 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拓展练习,3、根据下列文字,描摹秋江月夜图景。 夏末秋初七月十六那个凉爽的夜晚,苏轼与朋友荡桨赤壁江面。清风习习,水面泛起国细的波纹。东坡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吟唱起诗经陈风中妹子 首优美的高雅的月出: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呀! 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吟罢,乐坡笑了,客出笑了。,免费下载! 感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