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复习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336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复习要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 第四章学校德育中的教师 康德: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可注意的是,只有人才 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才能教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 : “ 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人格这是施教的关键。” 马克思: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第一节 学校德育中教师的作用 荀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 韩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一、不同认识 (一)权威主义 中国古代:荀子的“贵师重傅”说。 近现代 :洛克和涂尔干 荀子的“贵师重傅”说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 礼论 ) “礼者,所以

2、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 也?” ( 修身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大略 )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 纳) ,朝大 夫遇诸途不与言”( 大略 ) “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 ” ( 修身 ) 洛克的观点 “人心是白纸” “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关于道德价值和规范,“做导师的人应该随时灌输给他,应该用尽一切办法使他懂 得,使他彻底信服” 涂尔干的观点 教师是“社会与儿童之间的中介人,是社会强制儿童的代表者”。 “正像牧师是上帝的解释者一样,教师也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伟

3、大道德观念 的解释者。” 对权威主义的评价 过分强调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势必弱化学生的地位与 作用,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自主性。 (二)中立主义 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在师生关系上保持价值中 立。 代表人物: 价值澄清学派的代表人物 英国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斯腾豪斯 价值澄清理论在价值领域尽管可以接近绝对真理, “但是要绝对清晰地认识它是一个极有可能, 但却从未达到的目的”。 价值是纯粹个人的事情,因此价值观念的学习应当是学生个人审慎思考和选择的 结果。而“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对那些棘手的、丰富的价值问题进行反省,就必须避 免站在任何

4、立场阻碍学生公开地反省” 。 价值澄清理论 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价值澄清过程使学生掌握价值澄清的技巧。 教师个人的价值、信念和生活方式不能影响其教学活动,尤其不能将自己的价值 观灌输给学生。 斯腾豪斯的观点 现代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实现教师从“权威角色”向“中立角色”的转变。 所谓的中立角色意味着“教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观点和教材中所包含 的价值不予评论;可以回答诸如词的意义等问题,但不能提供事实知识”。 对中立主义的评价 绝对中立既难做到,也并不利于进行真正的道德教育。坚持价值中立在实践中极 易导致放任和无政府主义。 科尔伯格:“相信价值相对的教师是不能真诚地向学生传授价值的。

5、”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克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强制灌输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调和的立场 认为教师的合理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组织者” 代表人物:杜威、威尔逊、贝克 杜威的观点 在教师问题上,杜威既反对?权威 ?模式,也反对?放任 ?模式。 ?传统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教育者负起了安排环境的责任。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考 虑到创造经验的另外一个因素,即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 ?实际上,教师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明智的领导者。?-?- 认为自由原则使学生具有 特权,而教师被划在圈外, 必须放弃他所有的领导权力, 这不过是一个愚蠢的念头。 ? 杜威的观点 杜威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

6、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工作应当以促进儿童的生长为中心。因此,教师必须站在儿童的立 场上,并且以儿童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指导者、领导者,也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 织者。 威尔逊 的观点 一方面,反对道德灌输;另一方面,坚决地赞同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威尔逊认为,任何开放的道德教育都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为了发现真 理而讨论的(存在有待发现的价值真理) 。所以诚实的教师应当向儿童正面介绍某些 值得依靠的方法论和价值选择。 “作为教育者,使学生确实清楚我们在道德教育上正在努力做什么以及如何把道 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处理是极其重要的。”克里夫2

7、贝克的观点 贝克认为,在真正的价值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理想的道德 教育应当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相互提出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克里夫2贝克的观点 ?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都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术 语:?教师一学生 ?和?学生一教师 ?。教师不再仅仅是施教者,在与学生的对话 中,他也是受教者。反之,学生在受教的同时也在施教。他们对共同发展的过程负 责。在这一过程中,基于 ?权威?的那些论点不再是天经地义的?-?- 这里没有向别 人施教的人,也没有自己教自己的人。(人们) 相互教。 ? 二、正确认识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

8、)道德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主体特征的活动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 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二)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上 一个诚实和负责的教师应当是学生道德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有责任将自 己个体和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经验提供给学生参考。 三)正确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 民主型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尊重但不放纵,放手但不撒手;学生对教师,听从但不盲从,活跃 但不放肆。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中教师的素养 爱因斯坦: “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 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

9、情、诚实和自信,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 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 德育中教师的素养应由两个基本维度构成,即:道德素养、德育素养。 一、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师的道德修养包括两方面: 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人道德修养 个人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 第斯多惠: “教师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 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人格这是施教的关键。” 凯尔西: “在品德教育上,只能有这样的教

10、师,他一定是优秀品格的典范,他必须 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体谅人、尊重人、灵活性、想象力、坚毅性、才智、良 好的判断和信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和行为规则。 鲁洁: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一 旦形成,可以影响教师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道德标准,还可以影响他的全 部个性品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1. 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的标准: 教师的主体资格合法:

11、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符合法定的要求 确保未成年学生的安全 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权利,不侵犯学生的人身和财产权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 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 (第 16 条) “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 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生安全事故。” (第 17 条) 教育法规定:学生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的权利,如生 命健康不受损害,人身自由不受限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 到法律保护等。 依法执教涉及到的法律: 中华人民

12、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2. 爱岗敬业 朱熹认为:“敬业”即“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马卡连柯:“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 爱岗敬业的最高境界是乐业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主观上:热爱来自于认识客观上:具备必要条件,如教师地位、待遇、工作条件等。 3. 热爱学生 特级教师斯霞 : “童心母爱” 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

13、充分、自由的发展。 近代教育家夏沔尊: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严慈相济,爱与严结合 斯霞: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那种溺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只有爱得深, 才能对他们管得严。严 要和凶 严格区分开来,这界限必须掌握得有分寸。 ” (2)全面关爱 (3)关爱全体,一视同仁 霍懋征: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做“园丁”而不做“伯乐” 4. 尊重同事,团结协作 不同学科的教师,互通信息; 相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切磋; 新老教师,相互启发,互相帮助。 5. 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法国教育家卢梭:“有些职业是这样

14、的高尚, 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 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 绍兴一所中学的校长给教师提出建议,对到校的学生家长要做到“三个一”:说一 句请坐,泡一杯热茶,告别时说一声再见。 6. 终身学习,严谨治学 陶行知: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 的学生。 ” 陶行知: “唯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 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马卡连柯: “ “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她们的不学无术。学 生心目中的教师, 不是空谈家,不

15、是不学无术的庸才, 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 ”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 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二、教师的德育素养 (一)强烈的德育意识 将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发展视为教师的责任与首要的工作。 康德认为:一名合格的或者优秀的学科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教知识”,而应培养 出“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 杜威: “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爱因斯坦: “学校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 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 陶行知: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16、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 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二)丰富的德育知识 德育知识 ?是指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和德育理论等方 面的专业修养,对道德教育内容和策略的原理有专门、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赫斯特(P HHirst)认为,专门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 应该对道德的本质有所研究,对道德的适当领域有必要的合理的理解,而且在道德 教学上受过专门的训练 ? 教师应具备的德育知识 1. “本体性知识”( 道德是什么) 包括:道德的概念、内容、理论和事实及其发展变化等 2. “工具性知识”(如何教道德) 包括:德育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范畴、命题以及丰富的德育经验等 (三)广博的文化素养 林崇德: “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 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先进的德育观念以人为本 学生是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 陶行知: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