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358189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民间工艺第四章-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一、民间皮影概述“皮影”一词是皮影戏的简称,又称为“灯影戏”或“影戏人”。,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二、民间皮影人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结构 1、民间皮影人的制作工艺 (1)原料加工皮影人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牛皮,还有羊皮、驴皮等。对皮的处理第一步是制皮。刮皮有硬刮,还有软刮。第二步,对制好的皮

2、进行开料。 (2)落样就是把准备好用于雕刻的各种纹样图稿放在制作加工好的皮子下面,用针在皮子上依据稿样细心准确地划出纹样。,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3)制作工具与雕刻技法皮影人制作的工具有:刻刀、蜡板、剪子、画针、针线等。雕刻皮影的刻刀分斜口刀、平口刀、花样模口锉刀三大类。雕刻的技法大致有阳刻、阴刻、暗刻、绘纹等。刻制皮影的工艺程序也有口诀相传,如“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盔甲是“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

3、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4)上色皮影在雕刻后,经平整、磨平、打光后就可以上色。上色多用光照效果好的透明色。在设色时,首先要定一个统一的主色调,然后再依据图案需要,施以色调相同而色度不同的颜色来。,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皮影的染色方法有三种:套染(叠染)、晕染和勾绘。这三种染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只要用得恰当,就会为影人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5)定型皮影上色后还要将其熨烫平展,使之定型。熨烫又称“出水”“出汗”,是整理、制作皮影的辅助工序。皮影在定型后,为防止掉色和变形,要涂上清漆。 (6)装订皮影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装订。艺人们把已经完成的各个

4、部件进行联结、固定,组装成整体。各部件的联结处的固定点要选好,上下左右要适当。全身部件联结好后,要加操纵杆。,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2、民间皮影人的造型结构皮影人造型结构巧妙地把复杂而立体的物象,进行了平面化的处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把客观物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空间体积综合在一个平面的构图上,形象地抓住剧中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在造型上,皮影人的整体造型一般呈上窄下宽的钟形,为了便于观众辨识剧中的形象,影人的头部比例较大,身段较小,影人大部分为“五

5、分像”,也就是“正侧面”的形象。个别形象也有“七分像”,也就是“半侧面”的。,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人物的体型用直线来勾画,胸、肩、背部的处理进行较大胆的变形。衣袖、裤脚、裙摆被特意放大,影人内部结构繁复,雕镂得非常精细。对影人的面部全部进行雕透镂空的刻法,称为“空脸”。“空脸”在幕布上黑白分明、虚实对比分明,装饰效果很强,这种造型多用于旦角、生角及一些性格突出的角色。,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面部只依照图样刻出线条的刻法,称为“实脸”。“实脸”多用于人物线条较为粗阔、有力的净角(花脸)。运用简洁有力的线条表现面部肌肉发达、浓眉凸眼的影人神

6、韵,再施以不同的色彩,区分出忠、奸、善、恶的各类人物。,唐山驴皮影老货 头茬 系列,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丑角多用阴阳结合的雕刻法,面颊部为阴刻,眼眶与鼻子上端用阳刻的线条,寥寥数刀就生动地表现出角色的性格,夸张而上挑的线条让影人变得活灵活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皮影的包册有头茬、身段、马靠、桌椅、布景大片、道具花石、朵子、站堂銮驾以及地狱变化、车轿、銮舆、神怪、戏片等。 (1)头茬头茬又称“头册”“梢子”。头茬是皮影雕刻艺术的精华,皮影人的头部造型可分为脸谱和头饰两部分。脸谱形象一般雕镂精细、较为夸张。脸谱造型极为丰富,不同人物的性

7、格特征都能通过脸谱反映出来。,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影人人物头饰有发型和帽饰,以帽饰为主。发型有披发、抓髻及花旦、辫子旦等。帽饰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物的官阶和身份的重要标志,分为冠、帽、盔、巾等。,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2)身段身段(服饰)又称“戳子”,皮影戏的服饰造型与戏曲服饰基本相同。蟒袍分男蟒和女蟒,是帝王将相的官服。旗靠是将士穿的铠甲。旗靠上的装饰纹样丰富,花纹均镂空,再涂以黄、白、黑的颜色就变成了金甲、银甲、铁甲,倍增旗靠的铠甲质感。,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氅衣是官员豪绅的便服,服饰上镂刻有松、鹤、鹿、

8、梅、狮子滚绣球、福寿团花等传统吉祥图案。宫装、花衣都饰有各种花卉图案。一般平民百姓的服饰则相对素淡,即没有花纹,颜色也较为单一,根据颜色分为“黑片子”“紫片子”。,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4)衬景、道具皮影戏中的衬景起着点缀环境、深化剧情的作用。采用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道具的内容也是应有尽有。车马船轿、室内陈设、生活用品、旗伞仪仗、各式兵器、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山石等品类繁多。,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3、民间皮影的表演方式皮影戏的演出和一般的戏剧演出不同,上台表演的是影人,演员则在台下操纵,

9、它是傀儡戏的一种。影像投射的白色幕布,俗称“亮子”。皮影戏必不可少的道具是灯。皮影戏的演出班子,一般至少由五人组成,他们分工明确,并身兼多职。主要有三种分工,第一是“前声”主唱生、旦、净、丑各行角色,并兼使用月琴、手锣、堂鼓、尖板,另有帮签之责;第二“签手”又称“灯底下”,主要责任是操纵影人的动作,兼配音响效果;皮影表演由“演”“唱”两部分组成。第三是掌管乐器的。,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皮影的竹签根据不同人物可分为:头竹、手竹、足竹,一般人物都是由三根竹签组成。动作较少的影人,也有安装两根竹签或一根竹签的。操纵杆(签子)的技巧分握、转、滚、夹。,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

10、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三、民间皮影的流派及地域风格1、陕西皮影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东路、西路两大造型风格。东路皮影形体小巧,高约33厘米,造型夸张,线条简洁。为便于人脸部细节的刻画,头部较大。,陕西东路旦角头茬,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西路皮影形体较大,约42厘米,头部多刻通天鼻,轮廓概括流畅,图案花纹粗犷简洁、刀工利落。,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陕西皮影的共性风格:人物性格的刻画;身体造型多体形修长,线条洒脱优美;两只脚的处理更是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欲行而又止之感。动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提炼概括,夸张而生动。设色以红、绿、黄三色为主

11、,以墨色加以柔化。,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2、山西皮影山西晋中孝义皮腔纸窗影是指表演时用纸窗作为幕布的表演形式,影人衣着图案简括、虚实有致、线条粗犷。由于皮腔影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是封神榜,所以其影人造型多为神仙、道人、灵怪等专用人物。,边民、孔宣、纣王,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晋南皮影雕刻以牛皮为主,雕刻技法精湛,造型严谨、规范。整体造型小巧、精致,刻工精细,线条刚劲,风格含蓄而古朴。用色为矿物质颜料,色泽纯厚浓艳,不易变色,极富有装饰性。晋南皮影的图案题材以“五福捧寿”“福禄寿三星”“八仙庆寿”“五子夺魁”“双喜迎门”等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影

12、人的服饰也装饰着“如意长寿”“花开富贵”等吉语图案。布景陈设皮影也极具当地特色,桌、椅、箱、柜、器皿等无不雕镂精细,彩绘富丽。,山西晋南皮影含嫣梳妆,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3、甘肃皮影甘肃皮影多用上好的牛皮做成,各式各样人物鲜活逼真。甘肃皮影都有固定的“底谱”。皮影头茬造型丰富,角色全面,一副箱的头茬有4001000不等。甘肃皮影的身段是多为侧面,但上半身为半侧面,腰部为全侧面,腿部又采用一前一后的表示法。各部分透视的角度并不同,但组合起来身段却又十分和谐。,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4、青海

13、皮影青海皮影影人高一尺三寸左右,全身一般由头、身躯、四肢等十一件组成,有九个可活动的关节。整体造型头大、腰细、臂长、袖宽。装饰纹样概括简练,整体效果好,适合广场演出。影人脸谱造型丰富,从雕刻手法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空脸”(净脸)。另一类是“满脸”(肉脸)。,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5、河南皮影河南豫西灵宝皮影造型优美、线条细腻、色彩浓艳,特点是衬景片繁多,有金銮殿、帅帐、花果山、御花园、相府、仙阁、牛皮宝帐、花卉、葡萄架、石山等;小片有神仙云朵、座椅、凳、花架等。衬景片设计得富丽堂皇、繁而不乱、疏密相间,雕刻技术相当精湛。,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

14、影概述,河南豫南桐柏皮影人物造型类似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门神,体态朴拙,线条粗壮有力。男女形象都较威武,中原特色浓重。人物线条注重整体,细部刻镂粗率,风格淳厚质朴。豫南皮影少雕镂而重彩绘,桐柏皮影的色彩绚丽,上彩的“水色”颜料色纯度高且透明。在色彩运用上较单纯,善用原色和对比色。影人脸上的红不进行晕染,直接点上醒目的红色点。,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河南罗山皮影以制作精美著称。皮影多用牛皮制,故当地又称“皮摔”。人物形象皆为戏曲装扮的侧面或大侧面影,服饰图案多为民间百姓喜爱的民间吉祥图案。不重雕镂而重彩绘。,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6、唐山皮影

15、唐山皮影兴成于乐亭县,因此也称“乐亭皮影”,又有“滦州皮影”之称,又称“驴皮影”。影人雕镂精细、外简内繁、造型夸张、简括变形。皮影将大量民间吉语和民俗图案应用在整体造型中,既起到填补空白、连接雕镂刀口的作用,又装饰了整体的造型。,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唐山皮影色彩艳丽,使用传统的红、黄、绿、白、黑五色。,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唐山皮影色彩艳丽,使用传统的红、黄、绿、白、黑五色。,第四章 演艺结合的民间美术,第一节 民间皮影概述,7、北京皮影北京皮影分为东西两派。东城派影人的制作先用羊皮,后改用牛皮,尺寸在30厘米左右,上桐油。东派皮影造型上受到民间剪纸的影响,女性人物脸呈弧形,眉似弯月,凤眼斜挑,唇点红色,俏丽明快。净角善用颜色来区分角色和性格。丑角人物表现最具特色,线条简练、性格突出、富有变化。西派影人造型古朴、强调人物性格,毫无程式化的影响,风格偏重写实。影人制作皆用牛皮,染颜色不用桐油,长约50厘米。彩色早期典雅,以赭红、黄、黑三色为主,加以浓淡色度的变化。后期施色复杂,颜色转为艳丽多彩。雕刻刀法纯熟、精细,运用自如,既有刚劲有力之处,线条粗犷泼辣,也有精雕细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