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器ppt - 副本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58096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张器ppt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扩张器ppt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扩张器ppt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扩张器ppt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扩张器ppt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张器ppt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张器ppt - 副本(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第一节 定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是指将扩张器( skin soft tissue expander)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增加扩张器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获得“额外”的皮肤用来修补邻近皮肤的缺损或疤痕的修复。,第二节 适应症,先天性: 小耳畸形 并指畸形 连体婴儿 外伤性: 颅骨外露 鼻翼缺损 软组织撕脱伤 手术切除后创面: 体表巨大肿瘤切除后 其他:深度烧伤创面 褥疮 贴骨瘢痕等.,第三节 类型与结构,一、扩张器的类型,第四节 基本手术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一、扩张器植入区域的选择,二、切口的选择1、扩

2、张器植入时切口的选择要根据扩张器埋植的部位而定。2、垂直(微创)植入,三、 埋植的深度及腔隙的剥离头 皮 帽状腱膜深面、颅骨骨膜表面 额 部 额肌深面 面颊部 皮下组织深面、SMAS层浅面 耳 后 耳后筋膜浅面 颈 部 颈阔肌的浅面或深面 躯干&四肢 深筋膜的浅面、深筋膜深面肌膜的表面扩张囊埋植的组织腔隙剥离的范围应比扩张囊周边大0.51.0cm,五、扩张器植入和切口的关闭,一些注意事项:1、检查扩张器是否渗漏、成角或折叠。2、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完毕需再次检查是否带有负压。六、 注射扩张注射液的选择、注射时间(即时扩张 、快速扩张等),注射量 鲁开化、郭树忠等在“皮肤扩张器20年临床应用的回

3、顾”中提到:缺损大小每1.0*1.0cm需要量约为 头部 4 ml面部 68ml颈部 1214ml躯干 46ml四肢 68ml全鼻再造 200300ml全耳廓再造 140160ml,第五节 并发症及其防治,(一)血肿原因:1、剥离腔隙 2、止血不彻底。3、负压引流不通畅。4、全身有出血倾向。5、副肾的使用。6、术后护理。预防及处理方法,(二)扩张器外露扩张器外露多见切口处外露和扩张顶端表面皮肤破溃原因:1、切口选择不当。2、注水过程中一次注水量过多阻断皮肤表面血循环。(最常见)等预防和处理方法: 由于扩张部位皮肤破溃,扩张器外露,应尽快行二期手术。,(三)感染原因:1、切口附近存在感染灶(包括

4、术前备皮不仔细所致)2、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3、已外露的扩张器及血肿。4、向扩张囊内注液和更换负压引流装置无菌操作不严格。5、全身抵抗力低所致的血源性感染。,预防和处理方法: 1、严格无菌操作。2、术区及附近或全身存在有感染灶时暂缓手术。3、可适当加入抗生素注入扩张囊内。4、积极处理血肿、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五)其他并发症1、皮瓣坏死。2、疼痛。3、神经麻痹。4、骨质吸收。5、肢体水肿。6、脱发。7、颈部压迫表现。8、扩张器不扩张9、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探 讨,一、关于切口的选择问题 瘢痕下组织扩张术-蔡国斌、刘柳等他们认为扩张皮瓣设计: 估计可以形成扩张皮瓣的面积,将尽量多的瘢痕设计在

5、扩张皮瓣上,我们的经验是当瘢痕和扩张后皮瓣面积比1:2时可以安全的将扩张器埋置于全部瘢痕下。 当瘢痕面积大时可以埋置两个或者更多邻近的扩张器,仍使瘢痕大部分位于扩张皮瓣上,他们认为这样的优点是:灵活的手术设计和充分地利用扩张的皮肤 不规则形状瘢痕的周围局部正常皮肤得以利用。扩张皮瓣纵向横向增加的皮肤面积都得以利用。适当减少扩张器的数量,可以简化手术切口,减小手术操作难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血运,可以抑制其继续生长。,适应症:本方法适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规则形瘢痕尤为适用。适用于小面积或中等面积瘢痕,大面积瘢痕可根据实际情况放置。但是不适用于关节处瘢痕、萎缩性瘢

6、痕、放射性瘢痕。,垂直微创切口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宋慧锋、柴家科等手术方法特点:取垂直于扩张区域的切口,长约2cm。优点: 垂直于扩张方向,注水时切口张力较小,可于术后早期扩张注水,不仅降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且注水扩张周期明显缩短。切口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发展趋势,患者的痛苦降至最低,且能为二期扩张皮瓣的形成及移位留下更大余地。,扩张器埋置术切口设计与缝合方法的改进-程天平手术方法特点:视扩张器大小在切口与容纳扩张囊的腔穴之间设计1.0-3.0cm宽的“隔离带”,除切口进人区外,不予剥离。优点:1、有利于早期注水扩张。2、使早期注水张力转移,不直接作用于切口有利愈合。3、扩张局限而不波

7、及无需扩张的病变组织,扩张功效高。,扩张器置人术的切口选择-程红林,中立勇他们的特点:顺皮纹作切口;根据扩张器的形状寻找张力较小部位;术后早期患者体位与切口张力是否有关等。,二、关于注水的问题,反复过度注液扩张技术在面颈部整形中的临床应用-闰秀英、王廷金等 手术特点:1、扩张器放置后,第一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液体体积为扩张囊容积的70,检查扩张器位置是否正确,囊腔剥离的程度是否满意。2、注液扩张球囊至皮肤苍白维持5min,可见剥离腔内的积血被挤压排出,这时抽出扩张器内部分液体至皮肤色泽红润。3min后,再次向扩张囊内注液,注入量以皮肤苍白为度,维持5min,抽出部分液体,如此反复3次。,3、最

8、后将注射壶放置在适当位置,从扩张囊内抽出多余液体,保留液体5.050ml。他们的结论:1、术后感染和血肿的发生率低:更加肯定了其原因可能与术中反复过度注液扩张过程中剥离腔隙内的积血得到排空有关。2、术中反复注液过度扩张技术使扩张器在埋置时即可预见扩张器注水结束时的情景。,缩短皮肤软组织扩张疗程的方法探讨-孙志刚等 他们的特点:在切口错位分层缝合的基础上,术后3天及开始注水及早期高张力注水。,皮肤扩张器20年临床应用的回顾-鲁开化等 他们认为:最佳的刺激压力是:5.2-8.3kPa 他们建议: 1、耳部、额部、头皮扩张适宜缓慢施行(每周一次) 2、耳廓再造的话,23个月完成注水,并维持一段时间,

9、半年后再行期手术。 3、躯干部可以行快速扩张(12天注水一次) 4、四肢适宜常规注水(34天注水一次)术中注水:复方甲哨唑生理盐水溶+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三、关于感染的问题 扩张器对细菌渗透性的实验研究-王 彪 刘文阁 他们的结论:1、证实细菌并不能通过膨胀状态下的扩张器囊壁2、细菌却能从注射壶上的针孔中自由通过,扩张器置人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张淑英、晏晓青等,他们认为: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若时间6 d,是相对安全的。,人体组织扩张器囊内外细菌学分析研究-张卓男他通过实验观察出:导致扩张器感染的细菌可能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情况下不发病处于距临

10、床感染状态。这些细菌常常对 庆大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小切口闭式灌洗引流在扩张器I 期术后感染中的应用-王鹏、田诗政等他们的特点: 1、采取小切口闭式持续灌洗引流, 使被引流区内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 2、无需开放扩张器囊腔,使被引流区与外界隔绝,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3、感染有效控制后即可注水扩张,而无需更换扩张器,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费用。,他们的具体做法: 1、消毒铺巾后于扩张器置入区周边1cm 高位、低位处切开0.20.5cm小口。 2、以钝头探针贴皮下小心刺入扩张囊腔,从切口引导2 根静脉注射针塑料管进入囊腔。接自制20ml 注射器负压吸引装

11、置。 3、依次以稀释碘伏、双氧水、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扩张器置入腔隙,囊腔注液保留68h,反复23 次。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同时应用甲硝唑等冲洗。 4、为防止血肿、感染组织残留难以引流,可放出扩张器中注液,快速开放灌洗通道冲洗。,皮肤扩张器埋植术后感染30例处理体会-李江等他们认为:术后感染应重在预防。1、首先在围手术期应正确处理局部及外围区域感染灶,术后注水扩张要严格无菌操作。2、护士应每天消毒扩张器注射壶及出皮孔两次,认真观察扩张区皮肤血运、颜色、温度,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四、关于扩张后皮肤回缩的相关研究,扩张皮肤机理的研究-范志宏、崔磊等 他们认为: 1、皮肤软组织受扩张刺激后成纤维细胞

12、的合成、分泌和收缩功能增强,合成胶原增多,产生了“新”的皮肤组织。2、这种组织是皮肤慢性修复过程的结果,是介于组织完全再生和疤痕修复之间的一种过程,因而存在潜在的回缩能力,这种能力在1年之后仍可存在。,扩张后皮肤软组织收缩机理的实验研究-李江、鲁开化等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1、扩张后软组织中真皮和纤维包膜部分是导致即时收缩增加的主要部位。2、扩张后组织中,弹力纤维、肌成纤维细胞、含的-Actin组织细胞显著增加,是扩张后组织收缩特性增加的根本原因。,五、内窥镜在扩张器植入手术中的应用,内镜在皮肤扩张器植入中的应用-郭树忠等 内镜技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的特点。 1、缩短皮肤扩张时间。 2、减少组织损伤。 3、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有一些人正研究的方向:1、A型肉毒毒素在肌皮瓣扩张中的应用。2、持续恒压扩张装置/皮肤扩张灌注器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治疗中的应用。3、扩张皮瓣的纤维包膜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组织扩张技术是整形外科历史上最有创造性的成就从而改变了整形外科拆东墙补西墙的一贯做法,许多患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意结果组织扩张技术是整形外科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性成就”-张涤生,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