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58097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专题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1945年21世纪初),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串讲一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3.影响 (1)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2)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是基础。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2日本崛起:20世纪80年代,

2、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

3、趋势正在加强。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2)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例题1】 两极世界的形成 (2016江苏卷)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

4、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

5、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美国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

6、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概括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等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进行分析。,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

7、;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例题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5重庆卷)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8、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60年,二是亚非国家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A项在二战期间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材料无从体现;60年代美苏处于争霸时期,D项与题意不符;60年代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答案为C项。,C,【例题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15全国卷)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发展。两极格局就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

9、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其确立至解体,反映了美苏实力对比的消长,故C项正确。A、D两项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美苏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军事冲突,排除B项。,C,(2016江苏南京调研)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方法总结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的特点 第二次世

10、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冷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的进行,美、苏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美国对外政策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

11、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开始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一、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概况,串讲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滞胀”现象:指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

12、调节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3)评价: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例题1】 考查苏联的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2015江苏卷)“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13、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解析:“20世纪50年代”的先进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这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选B项。,B,【例题2】 运用图表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6海南卷)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A,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德国由39.6到4

1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A项正确;农业美国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飞速增加,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例题3】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考查两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 (2016全国卷丙,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15、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解析:结合“福利国家”相关知识,从救济性质、保障、种类、受惠主体等方面来分析。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

16、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等等。 答案: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016安徽合肥质检)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方法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概括: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

17、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概括: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概括: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