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560914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Company Logo,,本章内容,13.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13.2 地下水资源的特性,13.3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13.4 地下水资源的供水意义,Company Logo,,13 地下水资源,资源:是自然界存在,可被人类利用的一切 分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地下水为可再生资源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淡水资源 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相比的优越之处有: 空间分布:广而均匀(地表水局限与水文网) 时间调节性:地下含水系统是天然水库,动态稳定 水质:水质优,洁净,水温恒定,不易受到污染,但污染后很难治理。 可利用性:一次性利用投资小,运用费用高 地下水资源:能从某一

2、地下水盆地中连续地、不至于引起不良结果地抽取的地下水量(柴崎达雄,1982提出),Company Logo,,地下水资源概念的由来,为避免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限制水井井距、深度与采水量 1915年美国首次提出以含水层或盆地为单元的安全抽水量概念:“所谓安全抽水量,是在不致引起含水层发生危险的涸竭的情况下,能正常而持续地抽水的界限水量”柴崎达雄,1982。 后来发现,开采地下水会引起诸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咸水入侵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环境损害。 安全抽水量的定义修改:“能从某一地下水盆地中连续地、不至于引起不良结果地抽取的地下水量”柴崎达雄)。 允许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还

3、受到技术、经济、社会乃至法律条件的制约。,Company Logo,,13.2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13.2.1 系统性 形 成:地下水资源是按系统形成与分布的 系统内:地下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水力联系的),系统内部任何一部分的输入(补给或抽水),都会影响(波及)整个系统 系统性看:地下水资源量原则上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量 资源量按系统计算:以系统为单元统筹规划利用,开发与管理 难点:系统边界不易确定;边界有叠置,边界垮行政区域 问题:造成重复计算水量,人为夸大水量,开采过渡,难以管理(不同行政区),Company Logo,,13.2.2 可恢复性,天然可再生的资源均具有可恢复性 地下水资源是

4、通过水文循环使水量恢复、水质更新的,循环过程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完成的。 恢复能力的强弱与水文循环的交替速度有关: 图示条件:比较哪个含水系统更优? 一个恢复性很差的含水系统,其规模再大,储备水量再多,也会被用完(枯竭)而“无以为继”。 因此,可恢复性是供水水源的必需条件。,可恢复性,Company Logo,,可恢复性图,恢复能力的强弱与水文循环的交替速度有关: 图示条件哪个含水层系统可恢复性更优?,Company Logo,,13.2.3 调节性,表现在地下含水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地下水库具有水库的功能,地下水库是天然形成的: 含水介质对水流起到阻滞作用延长过水时间 地质构造形成的“蓄水池

5、”,向斜盆地,断块盆地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 地质构造的规模(容积大小-B); 含水介质的储水能力给水度,含水层厚度m,Company Logo,,13.3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考虑两方面因素 地下水自身的特性 (含水系统贮水与运动) 从供水的要求持续而均衡地供应一定的水量含水系统有着两类水量: 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补给资源(A) 保持于含水系统中的水量 储存资源(B),A,Company Logo,,13.3.1 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补给资源:可以恢复与再生的,是与外界系统经常发生交替的水量。影响因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与季节的变化量纲: 流量单位m3/a决定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

6、可恢复性数值大小 = 含水系统的补给量,Company Logo,,13.3.1 地下水资源储存资源,储存资源:不可以恢复的,是历史形成的不参与水循环交替的,基本不变的水。 影响因素:含水系统的空间形态(地质构造天然的地下水库库容) 量纲: 体积单位 m3 决定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调节性 数值大小 = 经常有水的空间体积(给水度),Company Logo,,补给资源与储存资源的比喻,比喻1:一个家庭的收入: 补给 工资收入(元/月);储存 存款 比喻2:学校人数: 补给 招生数(千人/年);储存:在校生总人数 比喻3:地表水库: 补给 入库水量(m3/年);储存:库容量正常水位,Comp

7、any Logo,,13.4 地下水资源的供水意义,供水水源的一般要求: 长期持续性(永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性 均衡稳定性(短期考虑)时时供水 一个含水系统能够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是多少? 13.4.1 补给资源的供水意义 原则上相当于: 含水系统的多年补给资源 = 补给量 不同类型含水系统的补给条件不同,供水意义也不同,不同条件的含水系统,Company Logo,,不同类型含水系统的供水(或排水)意义,试比较下图不同含水系统ae的供水意义。,Company Logo,,13.4.1 补给资源的供水意义,补给资源原则性的意义: 平均意义上的年月有波动,平均来估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大于补给量:

8、1)大气降水入渗增加;2)河流入渗补给增加 注意: 河流入渗增加的代价牺牲地表水资源 从“水资源”角度出发,此量是不存在的 承压水模拟演示实验中: 抽取地下水承压水从外界获得的补给量增加了。 这也是旁河取水的道理。,Company Logo,,13.4.2 储存资源的供水意义,储存资源的供水意义 起着调节作用保证供水均衡稳定性 当一个含水系统的补给资源很大,但动态很不稳定时,作为供水源地,储存资源就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 旱季借用储存资源的水,腾空库容,雨季再补充偿还 没有储存资源再丰富的补给资源也无法利用白白流走!补给与储存资源的关系:有借有还 有借不还(超量使用) 最终导致水资源消耗贻尽(枯竭

9、) 或产生不良结果,有借有还,本章思考题,Company Logo,,补给与储存资源的关系:有借有还,地下水库调蓄补给量,地下水库 储存,Company Logo,,思考题:比较两含水层的供水意义,分析比较: 1)补给条件 2)储存资源,第十三章结束,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组,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 水文地质学基础,Company Logo,,14 地下水环境,14.1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14.2 地下水污染简介,14.2.1 主要污染源,14.2.2 水中迁移

10、方式,14.2.3 主要污染途径,14.2.4 污染防治,Company Logo,,14.1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干扰(产生的不利影响)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主要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开采条件恶化、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或塌陷)生态环境退化:盐碱化、沼泽化和沙漠化(荒漠化)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 其他,Company Logo,,我国水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严峻,胡锦涛总书记 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强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ompany Logo,,14.2 地下水污染,广义 contamination 有危害狭

11、义 pollution 有危害 超过标准地下水污染 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 地下水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便不合乎供水水源的要求(对于不同用途的地下水,污染标准是不同的)地下水污染意味着可以利用的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减少 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防治与预测,Company Logo,,14.2.1 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 污水与垃圾工业 污水与废渣农业 肥料与农药全球几乎找不出不受污染的净地 南极企鹅体内已检出滴滴涕 两极冰雪的铅浓度在逐年增加 我国50个城市调查,45个城市的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酚、氰、有机磷等的污染,包头市受氰化物

12、污染的面积达162km2,Company Logo,,14.2.2 污染在地下水迁移方式,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由对流与弥散构成 对流:污染物与水流速度同步运移 弥散:分子扩散(浓度差产生)、机械弥散(速度差产生空隙大小、单孔速度不同)污染物在水中 -“污染晕”呈橄榄球状迁移,V1,V2,Company Logo,,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地下水的影响,Company Logo,,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13、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地下水的影响,Company Logo,,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不同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思考:有害垃圾堆放何处?A、B、C,Company Logo,,14.2.4 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预测),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力求污染物质经处理后再行排放其次,根据岩性、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污染条件,将可能发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易污染地下水的部位 从技术层面看,利用地下水运动定律: Q = K I W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头差 降低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体之间的渗透性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接触面积第十四章结束,Company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