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5460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缘木求鱼还是放水养鱼,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提纲,创新能力为什么重要什么是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格改善评价与管理教育中的自由与民主何以必要,一、创新能力为什么重要?,1.创新能力对国家重要,决定国家命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首位。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诺贝尔奖中日对比 到2016年10月:日本共25人,其中科技

2、类22人(物理11人)2000年至今,科技类15人(井喷)中国 科技类1人(屠呦呦),2.创新能力对个人重要,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21世纪: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大。 六个核心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Page 9,几点变化:知识的存储器知识的处理器 应试技能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机械记忆高级思维,国内一个研究团队梳理了全球29个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素养条目,得到9项超越特定领域的通用素养: (1)高阶认知: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 (2)个人成长: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 (3)社会

3、性发展: 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2009年启动的跨国研究项目“21世纪素养的评价与教学项目”(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 Project,简称ATC21S),对12个核心素养框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于2012年提出了一个共识性的框架,包括四类10个素养 。,21世纪核心素养分为四类,1.思维方式(Ways of Thinking)创造与创新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学会学习,元认知 2.工作方式( Ways of Working )交流合作(团队) 3.工具掌握(Tools for

4、 Working)信息素养ICT素养 4.生存素养(Living in the World)公民素养(地方性与世界性)生活与职业生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21世纪关键少数高级素养(1)21世纪素养针对21世纪的挑战 (2)国民核心素养针对全体国民,不只是学生 (3)共同素养不是隔行如隔山的职业素养 (4)关键少数素养不是全面、综合素养 (5)高级素养不是基础素养,一个人一生中应该具有的素养:(1)共同素养基础素养(日常生活所需要)基本的读写算;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等。 (2)共同素养高级素养核心素养 (3)非共同素养职业素养(钳工、教师、医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建议,6个素养:创新能

5、力 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 科学精神公民素养 民主法治精神合作与交流能力 合作(尊重)精神自我发展素养 主体性(独立自主)信息素养 技术素质,可否把上述六项素养进一步聚焦?可以。 美国把其21世纪诸多素养进一步聚焦为四个“超级素养”,即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由于这四个素养的英文词第一个字母都是C,所以这四个素养被称为21世纪“4C超级素养”(the 4Cs “Super Skills” for the 21st Century)。 2011年,美国制作了4C超级素养的动画宣传片,借助媒体推动实施。,核心素养的聚焦,3个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 归到“合作能力”】 合

6、作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归到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归到“交流能力”】【自主发展素养归到“创新能力”归到“合作能力”】,核心素养的聚焦,2个素养:创新+合作 (一起解决复杂问题)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归到“创新能力”】【公民素养 归到“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归到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归到“交流能力”】【自主发展素养归到“创新能力”归到“合作能力”】,2个素养:创新+合作创新能力智商聪明的脑最强大脑最强?记忆还是创新?合作能力情商温暖的心,核心素养的聚焦,可否聚焦为一个?可以。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在其关于核心素养的一个研究报告中,把核心素养聚焦到一个素养,即反思素养(refle

7、ctiveness),明确指出,反思是“核心素养的心脏”(the heart of key competencies),并进一步指出“反思是指元认知能力(即关于思维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要求不论“思”还是“行”都应该具有反思性。 实际上,反思是指六项核心素养中的前两个素养,即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的聚焦,创新能力或者创造性是人作为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宝塔顶尖上的明珠。,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可以把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问题解决能力等)、自主发展能力

8、包容在内。创新能力甚至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来,因为创新特别是重要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充分交流、互相启发碰撞(发扬学术民主)并借助信息素养才能达成。考完后,还能记住多少?,3.创新能力对教育重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质量 = 分数?由于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某女生高中3年模拟试卷厚达2.41米!,我国教育需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于重视分数转向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014年课程改革文件的表述。,课

9、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4年教育部文件),二、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性、创造力、创造性 Creativity统称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行为能力,是人类心理机能的高级表现。 创新能力可以理解为特定主体为达成任务目标而提出的新颖且实用的理念、想法、程序或者事物。 强调成果的新颖性(novelty)有

10、用性(usefulness) 警惕“伪创新” “不新”或者“无用”(有害),4P模型(Four-P model):创新能力是多维度的。过程Processcognitive认知(思维)过程行为过程 成果Productproduction行为结果个人Personpersonality(人格)非认知特征 环境Pressenvironment 环境因素 (Brown,1989;Rhodes,1961)创新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创新能力的共识性概念过程观与结果观: 创新能力被视为一个过程发现事实、识别问题、收集信息、产生创意(形成方案)、验证创意、评估创意与结果等内容。 当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结

11、果时,其通常被定义为新颖且实用的理念、想法、程序或事物 。 基于结果观对创新能力的界定侧重于成果的性质: 流畅性(创意产生的数量,实为“丰富性”) 灵活性(想法涉及类别的数量跨界思维) 原创性(与既有想法的差异程度) 近年来,基于结果观的概念由于具备易于理解、方便测量等优点受到青睐,被实证研究广为采纳。,4C模型(Four-C model) 创新成果的不同层次(Kaufman & Beghetto, 2009)Big-C 大创新(杰出创新)Pro-C 职业创新(职业领域中,professional -C)Little-C 小创新(日常生活中)Mini-C 微创新(学习活动中)创新能力的两种研究

12、:高创造性成就的人;普通人(大学生或中小学生)。后者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 它在个体身上呈连续发展的状态。,创新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创新性的结果 创新性的过程认知创新性思维 能不能 创新性的个人非认知创新型人格 愿不愿 创新性的环境外部条件(制度等) 让不让创造力是一种智能品质或能力 ,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应包括非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创新型人格)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动力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核心成分是创新性思维。,三、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一种个体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它是多种思维方式平衡发展、复合作用的结果 ,并不是什么无缘无故无规律可循的

13、思维类型 。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构成: 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元认知能力,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 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 , 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 提出不同的答案。 因此 ,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 无限制、 无定向的思维 , 具有灵活性、 流畅性、 多变性、 新颖性等特点。 发 散 思 维 主 要 包 括 逆 向 思 维 ( reversal thinking)、 曲解思维 (distortion thinking)、 头脑风暴 ( brainstorming)、

14、夸张思维 ( exaggeration thinking) 等方法。 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直觉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基本性质是形象思维。其思维基础是想象和联想能力;而想象和联想作为形象思维的基本能力,完全与个体的观察能力(包括方法)相关,与个体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有关。甚至与个体的非智力情绪情感因素有关 。聚合性思维 (convergent thinking, 又称辐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它十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 聚合思维主要包括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两种方法。,在创新思维中,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

15、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答案。 聚合思维很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 因而是已有信息的产物;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像和假设, 因而很大程度上是“新信息的形成”。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共同构成创新思维的基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先驱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理性的、反省的思维”。(Ennis,1962) 是一种理性的、反省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作出结论。是人们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错觉、欺骗、迷信的保证,是人类思想独立和观念创新的重要前提。20 世纪中叶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批判性思维运动( critical thinking Movement)。,批判性思维的要点: 能在复杂、模糊的情境中,识别、界定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 有效辨识、评估、比较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合理性程度;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调研获取证据和数据,不断质疑和修正原设想,审慎得出结论、做出决策; 适当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进行有效率的思考,能够把握整体各部分进行系统思维; 批判性地反思学习、工作的流程,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关于思维的思维,即元认知),并持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