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5380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安全、消毒隔离知识,消防知识 医院消防重点 科室消防设施,消防基础知识,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形成的。,消防基础知识,初起阶段:仅限起火部位燃烧,燃烧面积小,烟气流动速度缓慢,周围物品开始受热,是灭火最佳时机。 发展阶段:开始分解出可燃气体,火焰由局部向周围蔓延,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需要投入较多力量才能将火扑灭。 猛烈阶段:大量辐射热出现,燃烧强度最大,温度上升至最高点,扑救较为困难。,消防基础知识,二、火灾类型 A类火灾:指可燃固体发生的火灾。 如:木材、纸张、棉花、橡胶等。 B类火灾:指可燃、易燃液体燃烧发生的火灾。 如:汽油、酒精、乙醚等。 C类火灾:指

2、可燃气体发生的火灾。 如: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锂、镁粉等。 常见的为A/B/C三类火灾,消防基础知识,三、灭火基本方法 1、冷却法: 指降低可燃物温度致使燃烧终止。 2、窒息法:降低或隔断空气中的氧气,使燃烧不能够再进行。 3、隔离法:把可燃物与着火源或氧气隔离,使燃烧终止。 4、抑制法:指隔断自由基或降低自由基的浓度,中断链反应,使燃烧终止。,消防知识,四、灭火器及使用方法 种类: 1、水型灭火器; 2、泡沫型灭火器; 3、干粉型灭火器; 4、卤代烷型灭火器(1211、1301)*; 5、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消防基础知识,手提式灭火器 (如右图)推车式

3、灭火器(如右图),消防基础知识,(一)、扑救A类火灾:选用水型、泡沫、卤代烷和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二)、扑救B类火灾: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三)、扑救C类火灾:选用干粉、卤代烷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四)、扑救带电设备火灾: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器; (五)、扑救D类火灾:选用专用灭火器或用干粉、铸铁末、沙代替。,消防基础知识,手提灭火器灭火方法:当发生火灾时,迅速取下或提起灭火器,奔至燃烧点约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可启压把,另一手握住灭火器喷射软管前端,对准火焰根部,用力压下可启压把,由近而远、左右扫射,直至把火扑灭。,消防基础知识,

4、使用方法: 1.除掉铅封,消防基础知识,2.拔掉保险销,消防基础知识,3.上下紧握手柄把,同时手握住皮管,朝向火焰根部,左右移动喷射。,消防基础知识,注意事项: (一)、使用灭火器时应保持直立,以确保灭火剂完全喷出。 (二)、扑救带电设备火灾时,要防止触电。 (三)、灭火时应站在上风方向。 (四)、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防止冻伤。 (五)、灭火时,在火灾场所停留时间要短,防止中毒。,医院消防重点,病房防火要点 1.禁止吸烟。 2.病房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应保持通道畅通 。 3.给住院病人输氧时应注意氧气瓶的防火,输氧时,不得点燃卫生香和使用其他明火。 4.病房取暖应尽量用水暖严禁私自使用电炉、

5、电暖气 5.在病区为方便病人和家属加热食品设置的炉灶,应有专门的地方病房内,禁止病人和家属携带煤油炉、电炉等加热食品。 6.病房内的电气设备不得擅自挪动,禁止擅自使用任何电气设备。 7、每周检查科室门、窗是否牢固;检查电源线路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有无违规用电行为(辅班)。,消毒隔离知识,血液科 袁玉华,感染链,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目 录,1、消毒的基本知识 2、隔离的基本知识,消毒,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消毒的方法分类:,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

6、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法,喷雾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的效力: 1、高效: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2、高、中效:含氯消毒剂。 3、中效:乙醇,碘酊,碘伏。 4、低效:氯已定(洗必泰)。,高效,1、戊二醛: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注意事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的刺激性较重,注意防护。 2、环氧乙烷: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芽孢。 适用范围:(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电子仪器,医疗器械,金属,书,一次性诊疗用品等。

7、 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毒性。,高、中效:,3、含氯消毒剂:能杀灭各种致病菌、病毒和芽孢。 使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等 的消毒,可用于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注意事项:性质不稳当,有腐蚀漂白作用。,中效:,4、乙醇:对肝炎病毒及芽孢无效。使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物体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注意事项: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伤皮肤。 5、碘伏:能杀灭细菌 病毒等。 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浓度分别可用于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创伤皮肤、黏膜消毒。 注意事项:稳定性差,对二价金属有腐蚀作用。,根据医院管理规范要求:,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

8、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末、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的方选化学方法)。,4、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中、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

9、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同时注意配制的有效浓度。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温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重要性: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隔离的基础知识 隔离的分类,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

10、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隔离区域的划分 (1)清洁区:指未被病原菌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等。 (2)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 (3)污染区: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病区外走廊。,隔离区域的清洁消毒 1、清洁区: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必须先消毒处理。 2、半污染区:应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3、污染区:此区域要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工作。,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离衣鞋,并消毒双手。,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和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限制的,至少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