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55223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肝胆病证,第六节:头痛,目录:,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概述】 一概念: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致使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而引起的, 以自觉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1、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 可单独出现, 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2、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 不属本节讨论范围。3、本概念提示病因、病位、症状特征。,二文献摘要: 1命名: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 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 脑风”,描述了“首风”与“脑风”的临床特点,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 2 病因: 如素问风论谓:“新沐中风, 则为首风”,

2、“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 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素问五脏生成言:“头痛巅疾, 下实上虚, 过在足少阴、巨阳, 甚则入肾”。内经认为, 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3、 辩证及治疗: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 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 如厥阴头痛,“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东垣十书 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丹溪心法头痛还有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的记载, 并提出头痛“如不愈

3、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 阳明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清代医家王清任大倡瘀血之说, 医林改错头痛论述血府逐痰汤证时说:“ 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 无气虚, 痰饮等证, 忽犯忽好, 百方不效, 用此方一剂而愈。” 至此 , 对头痛的认识也日趋丰富。,三讨论范围: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 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头痛等, 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将头痛分为

4、三部分:,1.原发性头痛: 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 其他原发性头痛,2继发性头痛 头和(或)颈部外伤所致的头痛 头和(或)颈部血管疾患所致的头痛 非血管性颅内疾患所致的头痛 物质或其戒断所致的头痛 感染所致的头痛 内环境稳态失衡所致的头痛 头颅、颈部、眼、耳、鼻、鼻窦旁、牙齿或其他面部或颈部结构疾患所致的头痛或面痛 精神疾患所致的头痛,3.痛性脑神经病、其他面痛和其他头痛 痛性脑神经病和其他面痛 其他头痛疾患,紧张性头痛的发病原因,从医学角度来说,头颈部的肌肉持续收缩可引起紧张性头痛。头颈部肌肉收缩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心情过分焦虑或忧郁,并伴随精神紧张,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压力,

5、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得不到放松。 由五官科或颈部肌肉收缩痉挛引起。 由坐或立位时头、颈、肩、胛部的姿势不良引起,肌肉收缩又可引起该部位血流减少,局部缺血引起头痛。,一、病因 头痛之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多夹寒、热、湿邪而发病。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3、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劳逸适度、病后;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 4、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病因病机】,二、病机: 风邪夹寒 风邪夹热 风夹湿邪,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不 通 则 痛,内伤头痛,感 受 外

6、 邪,情志不遂, 肝失条达 气郁阳亢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耗伤阴血 肝肾亏虚 精血不承,肝阳头痛,肝火头痛,肾虚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外感头痛,因于肝,禀赋不足 房劳不节,肾精久亏,脑髓空虚 肾虚头痛,阴损及阳 肾阳虚头痛,饮食劳倦 体虚久病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 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 气血乏源 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血虚头痛,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上蒙清窍,痰浊头痛,跌仆闪挫 头部外伤 久病人络,气血滞涩, 瘀血阻于脑络, 不通则痛,瘀血头痛,因于肾,因于脾,二、病因病机小结 1、病因: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 且多兼夹

7、它邪, 如寒、湿、热等。内伤头痛: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2、病机,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 壅滞经络, 络脉不通。 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肝阳偏亢, 痰浊中阻, 瘀血阻窍, 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等病理改变, 以致头窍失养, 或清窍被扰, 而发头痛。,3、病性:外感头痛之病性属表属实, 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 一般来说,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 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4、发病特点: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 5、转化: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

8、意图如下),痰浊中阻 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 肝火,肾精亏虚,阴虚阳亢,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脾胃受损、生化乏源,阳热伤阴、肾虚阴亏,虚实夹杂,病久入络 瘀血疼痛,【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 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 或缓慢起病, 或反复发作, 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 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 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 3. 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 感受外邪的病史;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二

9、、病证鉴别 1、头痛与眩晕,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 其特点为起病急骤, 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 持续不解, 阵发加重, 手足逆冷至肘膝, 甚至呕吐如喷, 肢厥、抽搐, 本病凶险, 应与一般头痛区别。,何谓真头痛?,三、相关检查 头痛的诊断应注重病史及临床证状特点。此外, 还应常规作血压、血常规等项检查, 必要时可作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脊液、颅脑 CT 或 MRI 等项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如疑为眼、耳、鼻、口腔疾病所导致者, 可作五官科相应检查。,一、辨证要点,应详问病史, 注意辨察头痛之久暂、疼痛的特点、部位、影响因素等, 以利于准确辨证。,辨证论治,1. 辨外

10、感头痛与内伤头痛,2. 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3.辩头痛的性质,二、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属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三、证治分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兼证: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本方有疏风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于风寒上犯清空所导致的头痛。,常用药:川芎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

11、头痛之要药;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散寒止痛。 加减: 1、若头痛,恶寒明显者,酌加麻黄、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 2、若寒邪侵于厥阴经脉,症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方用吴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3、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2.风热头痛 主证: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 兼证: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

12、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本方功能清热散风止痛,可用于风热上扰头窍而致的头痛。,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辛凉微寒,轻清上浮,疏散风热,通窍止痛;川芎活血通窍,祛风止痛;白芷、羌活散风通窍而止头痛;生石膏清热和络。加减: 1、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2、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者,可用黄连上清丸泄热通腑。,3.风湿头痛 主证:头痛如裹, 兼证: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 舌脉: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 风湿之邪, 上蒙头窍, 困遏清阳。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本方功能祛风胜湿,用于风湿困遏所致之头痛。,

13、常用药: 羌活、独活、藁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祛风除湿散寒而止头痛;川芎 辛温通窍, 活血止痛。 加减: 1、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者, 可加苍术、厚朴、陈皮、霍梗以燥湿宽中, 理气消胀; 2、恶心、呕吐者, 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纳呆食少者, 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二 ) 内伤头痛 1. 肝阳头痛 主证:头昏胀痛, 两侧为重, 兼证:心烦易怒, 夜寐不宁 , 口苦面红, 或兼胁痛, 舌脉:舌红苔黄 , 脉弦数。 证机概要: 肝失条达 , 气郁化火, 阳亢风动。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功能平肝熄风潜阳, 补益肝肾, 可用于肝阳偏亢, 风阳上扰

14、而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常用药: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潜阳; 山栀、黄苓、丹皮苦寒清泄肝热; 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 引血下行; 夜交藤养心安神。若因肝郁化火, 肝火炎上, 而症见头痛剧烈, 目赤口苦, 急躁 , 便秘溲黄者, 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若兼肝肾亏虚, 水不涵木, 症见头晕目涩, 视物不明, 遇劳加重, 腰膝酸软者, 可选加枸杞、白芍、山萸肉。,2. 血虚头痛主证:头痛隐隐, 时时昏晕, 兼证:心悸失眠, 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 遇劳加重, 舌脉:舌质淡, 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 气血不足, 不能上荣, 窍络失养。治法: 养血滋阴, 和络止痛

15、。代表方: 加味四物汤加减。本方功用养血调血, 柔肝止痛, 可用于治疗因血虚头窍失养而引起的头痛。常用药: 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养血滋阴;川芎、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 平肝止痛; 五味子、远志、枣仁养心安神。,加减:,1、若因血虚气弱者 兼见乏力气短,神疲懒言,汗出恶风等, 可选加党参、黄芪, 白术; 2、若阴血亏虚 阴不敛阳, 肝阳上扰者, 可加入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3.气虚头痛 主证:头痛隐隐, 时发时止, 遇劳加重, 兼证: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舌脉:舌质淡, 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 治法: 健脾益气升清。 代表方: 益

16、气聪明汤加减。本方功用健脾益气升清, 可用于治疗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引起的头痛。 常用药: 黄芪、炙甘草、人参健脾益气;升麻、葛根引清气上升,蔓荆子、芍药养血祛风止痛。,加减: 若气血亏虚,头痛绵绵不休,心悸怔仲,失眠者,加当归、熟地、何首乌补血,或用人参养荣汤加减; 若头痛畏寒,加炮附子、益智仁、葱白温阳通络。,4. 痰浊头痛 主证:头痛昏蒙, 兼证:胸脘满闷, 纳呆呕恶, 舌脉:舌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 脾失健运, 痰浊中阻, 上蒙清窍。 治法: 健脾燥湿, 化痰降逆。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本方功能燥湿化痰, 平肝熄风,用于治疗脾虚生痰, 风痰上扰清空所导致的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