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性倾向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524793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个性倾向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个性倾向性(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个性及倾向性,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一、个性:persona-面具-剧中人的身分,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个性是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是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个性并不是天赋的,主要是在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但是复杂的现实生活、后天环境和教育的改变同样会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正常人能正确评价认识自己,能及时地调整个性中的矛盾成分,使其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 个性的社会性

2、与生物性人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体。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既要受到生物因素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个体的遗传因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 个性的个别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然而人的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即某些人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特征。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同一群体在个性特征方面都具有共同性。,二、个性的特征:,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三、个性的结构:,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倾向性,一、小学儿童的需要:个体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

3、现为需要。二、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说,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等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时髦等。,需要的种类,当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变成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后,便形成了动机。需

4、要是引起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凡是能够诱发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称为诱因。诱因可以分为正诱因(负)和物质(精神)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称为负诱因。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三、需要与动机,四、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小学生需要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体。 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由低向高发展的。 1、小学儿童活动需要的发展游戏活动和运动活动幼儿关注活动过程,小学生关注活动结果,四、小学儿童需要的发展,2、小学儿童认识需要的发展

5、理智感的发展需要的稳定与动机的形成 3、小学儿童交往需要的发展师生交往同学交往 4、小学儿童成就需要的发展学业成就动机期望、成绩评价、抱负水平、学业失败的焦虑皮格马利翁效应,小学儿童需要的引导与培养,1、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的需要 2、引导和培养儿童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小学儿童的兴趣,一、兴趣: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当兴趣发展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就成为了爱好。 二、兴趣的分类: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表现为对物质生活环境、条件和生活用品的兴趣。物质兴趣过强将会发展成畸形的、贪婪的低级兴

6、趣。精神兴趣表现为人对精神财富的渴望。 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活动结果或意义感兴趣。,三、小学儿童兴趣的发展,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的广度逐步扩大3、兴趣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4、兴趣的效能提高,增强认识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四、小学儿童兴趣的引导和培养,1、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兴趣。2、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有益兴趣。3、利用原有兴趣迁移,增进兴趣效能。4、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学生兴趣。,小学儿童的志向,志向:理想的初级状态,反映个人发展的意图和决心。 小学儿童的志向职业志向 儿童的志向特点: 主要属于职业志向,比较少涉及道德与政治的理想 职业志向的来源是直观体验,模仿性强 易变 部分学生能把职业志向与学习结合落实到行动上。,小学儿童的志向,儿童志向的引导与培养: 加强志向教育,扩大眼界,与责任感相结合 在实践中自我检查和调整志向 榜样的力量,小学儿童的价值观,价值观:人们关于客观事物价值的观点和信念,决定了个人对事物的态度、意见和行为等,影响价值判断。 儿童价值观特点: 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同伴关系的协调向团体准则的维护过渡) 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儿童的身心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