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 (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1970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对照研究 (2)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病例对照研究 (2)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病例对照研究 (2)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病例对照研究 (2)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病例对照研究 (2)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例对照研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对照研究 (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用途 2.熟悉病例、对照的选择 3.了解样本量的决定因素;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偏倚 4.掌握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设计和1:1配比资料的分析,比值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5.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有无所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因素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时间顺序,因,果,回顾性研究方法,例如:,用病例对照研

2、究方法研究吸烟和肺癌之间的联系,第一节 概述,肺癌患者,未患肺癌,分别调查他们过去的吸烟(暴露)历史,通过比较两组吸烟史的差别,检验吸烟与肺癌有因果联系的假设,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 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二、基本原理与特点,a/(a+c),b/ (b+d),研究对象,基本原理示意图,病例对照研究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客观地收集暴露情况,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而非人为控制的设立对照:平衡研究因素以外的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其与病例组之间进行

3、有比较的研究由果推因的研究:回顾性,疾病 暴露论证强度:不强,为队列研究或实验性研究提供研究线索和方向,一般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二、基本原理与特点,三、用 途,广泛探索影响因素:从可疑因素中筛选相关因素深入检验某个或某几个病因假说:在描述性研究初步形成病因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假设研究健康状态等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同一疾病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同治疗方法不同疗效的影响因素,四、研究类型,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的选择 对照的选择 是否匹配,频数匹配:成组匹配 个体匹配:1M,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定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

4、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四、研究类型,病例组,对照组,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 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 OR=1 说明疾病的危险度与暴露无关,OR的95%可信区间,Woolf法:LnOR的95%可信区间,Miettinen法:(常用),例 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第四节 资料分析,食管癌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与发病有关的资料,2=11.28, OR=4.33 表明男性吸烟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4.3倍 OR95%可信限,第四节

5、 资料分析,48,(三) 分级分析分级分析意义是分析暴露和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增加因果关系推断的依据。 1.按某暴露因素不同暴露水平(暴露分级)整理行列表 2.分析指标:各暴露水平的2、OR及 OR95%CI(趋势卡方)总2,分级资料分析整理表,暴露分级,病例,对照,合计,0 1 2 3 4 . 合计,a1 a2 a3 a4 . m1,b1 b2 b3 b4 . m0,n1 n2 n3 n4 . t,a0(=c),a0(=c),a0(=c),b0(=d),n0,剂量反应关系分析,Doll 和Hill研究男性吸烟与肺癌关系,每日吸烟量0 1 5 15 合计 肺癌 2 (c) 33(a1) 25

6、0(a2) 364(a3) 649(n1) 对照 27(d) 55(b1) 293(b2) 274(b3) 649(n2) 合计 29(mo) 88(m1) 543(m2) 638(m3) 1298(n) OR 1.0 8.10 11.52 17.93,2趋势检验, 2=40.01, v=1,2=43.15, 自由度3, P0.001,趋势检验 2=151.9, p0.001,每日酒精消费量与食管癌发病危险的关系,(四)分层分析,分层分析是将研究人群按可能的混杂因素分成若干层,如按性别可分为男女两层,按年龄可分为2039岁、4059岁及60岁及以上三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分

7、层分析提供了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1分层资料的整理,2计算各层的OR,分析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3计算总的卡方值及总OR值,计算Mantel-Haenszel卡方值,E(ai) = m1in1i / ti,计算合并OR值,OR的95%CI=,计算OR的95%可信区间,分层分析的意义:可以排除这种混杂因素的干扰,注意: 1 分层后,需先判断各层的OR是否齐性(Woolf 法) 2 混杂方向:若分层后的ORMH或X2MH比不分层的OR或X2大,则 为负混杂;反之,则为正混杂,例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X2=7.70 p0.01 OR=2.20 OR 95% C.I.:1.263.84,OR12.80 OR2=2.78ORMH2.79 ORMH95C.I.:3.182.22X2MH11.79 4-1=3 P0.01结果显示:分层后总OR=2.79,与分层前的粗OR=2.2差别不大,说明年龄对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联影响不大。,第五节 偏倚及其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