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6343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⑤——“语言”表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阅读“语言”表解分类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语言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故事的中心内涵带来的情感冲击力题型含义技巧、 手法作用风格(一)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作用一、人物语言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语言描写是微型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常常通过人物言谈话语来表现人物的的思想、 品质、性格和作风。微型小说不可能把太多的笔墨放在场景的描写渲染和肖像、动作等方面的刻画, 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正所谓“闻其声如睹其容” 。我们看看林夕的爱情和月饼都过期了中的一段人物对话:“怎么是 9 个呀?”我奇怪地问。“我特意选的,天长地久。”我笑到:“怎么你也相信这个?”他点点头:“我信

2、。”我看看他,又看看满盒的月饼,有些舍不得吃了。“吃吧,愣着干什么?”我摇摇头,说: “不吃了。吃了一个就成了8 个了。”“8 好呀,是发的谐音,做生意的人喜欢8。 ”“可是爱情发什么呀?蒸发,把爱情蒸发掉了!”“那好办,你就吃两个。”“吃两个就成了7 了。 7 也不好,生气。把爱情气走了。”“那就吃三个。 ”“吃三个就成6 了, 6 是溜的谐音,意思是让爱情溜走。”他看着我,戏谑地说: “再往下去就是5, 5 就是无,爱没了。再往下呢,是4,就四 死,爱情死了。再往下就是3、2,三心二意,肯定爱不成。干脆,你都吃了,就留1 个,一心一意! ”“那也不行,爱是两个人的事,光一个人一心一意也没有

3、用!”他一摊手:“这么说,这月饼还真不能吃了。”透过语言的魅力,我们看到了一对情侣围绕月饼而展开的爱情的“争论”:女主人公对爱情唯一专注, 连对不好兆头的数字都不放过,男主人公的阔度包容,对女朋友的溺爱迁就。从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形象的人物语言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人物的言语冲突凸显深化文章的主题,才是微型小说最本质的写法,而不适宜采用大篇幅的衬托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二、人物语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长中短篇小说通常借助大量的环境、人物的描写, 用长篇幅的文字极力渲染以推动故事的发展。 而微型小说局限于其篇幅的短小,有些微型小说作家妙用了人物语言

4、去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俆全庆的小小说泪流满面(2008 年第十期开始用了刘主任的话“停,停。” “你怎么没有眼泪?你应该泪流满面,满脸感激之情”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往下看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事情要泪流满面的呢?接着主人公李秋萍的话“可我就是没有眼泪”更是把第一个悬念深化了, 让读者更加迫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原因是什么。精悍文字,深化故事悬念,这就是微型小说的魅力。看下去就一切都明朗起来:苦难寡妇李秋萍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正为高额学费发愁的时候,刘主任找上门来说他们公司的唐总愿意捐给她家一万元,资助孩子上学, 借机作秀提升唐总和公司的社会知名度。简单的言语和事件,透视了人世间的虚伪丑陋作秀行径。

5、其中因为李秋萍没有流下“感激之泪”,使得剧情曲折迂回, “用洋葱熏” 、 “别愣着,快准备吧。听清楚没有,拍不好就不给你钱。”等恐吓方式都用尽了,将虚伪作假的社会现象淋漓尽致透露出来。然而结果李秋萍对不起,这钱我不要了”的结果又出人意表,柳暗花明,让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审美反差。这篇微型小说在短小的篇幅内,采用了制造悬念然后解释悬念的写作手法,并且在解释悬念的时候往往一边让故事情节反转,造成读者的阅读审美反差,用微型小说理论家刘海涛先生归纳的专业术语就是“释悬反转”。而这篇作品最成功最让人叹服的地方也是最为奇妙的地方是人物语言的运用,作者总能适时地运用人物语言解开故事本来设置的悬念,并且很好

6、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故事情节的曲线描绘在读者的视野里。三、人物语言揭示故事的中心内涵简洁的人物语言却显出极大的动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在同一篇微型小说里面人物语言巧妙地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通常在故事的结尾处,人物语言还能起到点睛、柳暗花明的作用,揭示故事的中心内涵。我们再来看看上面谈到的泪流满面(俆全庆),整篇故事在李秋萍拒绝流泪作秀并说明宁愿不要钱的时候并没有结束,接下来是李秋萍儿子以语言出场“你的眼泪真的就那么金贵,为了你儿子也不能流一滴?”,李秋萍儿子的话把故事中的作秀现象渲染着更加浓重,让读者不觉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作秀现象。我们在期待着故事的结局的时候,故事的中心内

7、涵在最后的一个大学生在信中的语言凸显出来:“您在那么困难仍然能放弃那一万元,选择有尊严地活着,您让我感到崇敬。”这个时候的李秋萍终于泪流满面了,照应了题目点明了主题, 是为了庆幸生活中真实尊严的依然存在。这是真实的眼泪,与上面所提到的虚假的作秀现象成鲜明对比。故事到此结束,让读者不得不对李秋萍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肃然起敬,她为了捍卫自尊而拒绝参与虚假的作秀,付出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故事的中心内涵也在此凸显在读者的脑海里,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中爱心作秀现象的思考和在金钱面前人类尊严的思考。微型小说要求篇幅小,信息容量大, 于微处见精神, 所以在微型小说中普遍存在使用人物语言揭示故事中心内涵的现象,

8、这是微型小说作家在短小篇幅内开掘深蕴,体现微型小说的贴近生活的特性的高超写法。并且人物语言的生动具体更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阅读的快感,从小故事中领会大道理,促发种种思考和想象。四、人物语言的妙用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微型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的反转而让读者获得情感冲击力,作家往往利用人物语言上的冲突把故事情节推到高潮位置并且揭露故事的谜底,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意料之外的缘由和结局。如于德北的获奖作品杭州路十号( 载小小说选刊1988 年第 2 期) ,主要写一个待业青年 “ 我“因无所事事而开了一个生活玩笑把他的痛苦和绝望写下来寄给一个想象中的地址和人物杭州路十号袁小雪。谁知他真的收到了杭州路十号袁小

9、雪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 改变自己。 男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转变后去拜访“ 袁小雪 “, 可直到此时,男主人公才知道,“ 袁小雪 “ 并不是一个热情、纯洁的小姑娘, 而是一位著名的病残心理学家骆瀚沙, 他已去世二个多月了,他在临终前还反复叮嘱老伴每个月寄一封信给男主人公,鼓励他积极地生活。而揭露这个谜底的是的一个小段:“,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声音蓦然喃喃:“人,死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些信,让我每个月寄一封, ”正是心理学家骆瀚沙的老伴的语言,让故事的情节在短时间内来了个180 度的转弯, 男主人公一直想要去找的“袁小雪” 一下子变成了病残心理学家骆瀚沙。凡

10、是读到这里的读者,无不为作者精心塑造的而在全篇作品中又并不出场的骆教授的高尚心灵所感动,更感叹于德北先生运用语言点破谜底的高超写作手法。正是这小段的人物语言,读者在短时间内感受最大的是骆教授已身患绝症即将离开人世的所作所为,从而在阅读的时候获得了情感的冲击力。微型小说通常是使用人物的语言无形中点破某种谜底都让我们获得感情的冲击力,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升华的暖暖情怀。五、人物语言直接作为叙述语言的高明叙述策略小说的语言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叙述、描写、人物语言。三者在成功的文学作品里互相紧密关联, 相互相成,对立统一于作品的有机体内,血肉不可分离。叙述性语言是能够把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成长、

11、典型环境的演变、作者的抒情议论贯穿组织起来,构成一幅丰富复杂而又统一和谐的生活图画,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写一篇微型小说就好像在讲一个完整故事,而讲故事最注重的是叙述的策略。不少微型小说作家把人物语言直接作为叙述语言,也就是直接把人物所说的话去掉双引号作为叙述语言,直接提供内容,表面上给读者的是阅读的轻松。小小说十五家里所收集的宗利华的6 篇小小说是这方面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梯子里的片段:那个牌子该擦擦了。妻子裹着一身雪花进来了。一边跺脚,一边说。我没搭腔,手指下的计算器继续发出欢快的声音。没见过你这么拖拉的。妻子开始絮叨。眼看就要过年了你看。我说行啊行啊,我马上

12、就擦。算了吧你。妻子说,上街上找个民工来吧。我抬头看了看门口上方的广告牌。的确是太高了。而且,天又这么冷。妻子说要不叫那卖馄饨的两口子来吧。一百块钱,肯定给你擦得干干净净的。,妻子说,你看看,就那牌子,擦干净它。一百块。行吗?男的眼睛里有丝亮光闪过。行,保证给您擦干净。于是,站在那里抬头打量。你家有梯子吗?有啊。妻子应。,梯子 全篇的人物语言都没有用引号,如以上节选的片段,直接把人物语言作为叙述语言的一部分, 挣脱文本的条框限制,不但没有违反叙述的原则,反而是叙述策略的高明做法。 (详细谈谈,结合理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像长中篇小说那样用长篇幅的描写渲染突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的描写或者其他方面的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不可能让故事的情节在长篇幅的文字中循序渐进或者情节发生大的反转,读者所得到的情感冲击力也难以来自于大量文字的不断渲染和描述。在叙述策略上, 微型小说作家同样在短篇幅小舞台上发挥其长,直接把人物语言转化为叙述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响应“平民艺术”的通俗易懂而不失文学质量。微型小说作家在这个小舞台上巧妙地运用简洁而生动具体的人物语言把小说所要表达的中心内涵表达出来,并且在短小篇幅内让读者获得审美的快感,在小故事中领会大道理,在短时间里获得审美快感,促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